
0人評分過此書
九十位大師
有趣的生平軼事與交遊故事
三百多幅書法
專業功底分析文人書法特點
民國,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章太炎、蔡元培、陳獨秀、魯迅、胡適……一個個都是風標獨立、個性粲然之人物;民國文人,處於新舊文化的交匯點,無論碩學大儒還是新文化運動幹將,無不既有着深厚的國學造詣,也廣受時代新風的熏陶。這一時期的文人書法承前啟後,各領風騷。
文人書法有別於專業書家,章法、筆墨也許並無刻意的安排和講究,但以凸現文人個性文化、注重趣味和書卷氣為特色,點畫間盡現氣韻風骨與灼灼情懷,讀之別有一番意趣。
有趣的生平軼事與交遊故事
三百多幅書法
專業功底分析文人書法特點
民國,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章太炎、蔡元培、陳獨秀、魯迅、胡適……一個個都是風標獨立、個性粲然之人物;民國文人,處於新舊文化的交匯點,無論碩學大儒還是新文化運動幹將,無不既有着深厚的國學造詣,也廣受時代新風的熏陶。這一時期的文人書法承前啟後,各領風騷。
文人書法有別於專業書家,章法、筆墨也許並無刻意的安排和講究,但以凸現文人個性文化、注重趣味和書卷氣為特色,點畫間盡現氣韻風骨與灼灼情懷,讀之別有一番意趣。
- 序
- 馬相伯 骨豐肉潤 入妙通靈
- 沈曾植 今日天驕識鳳麟
- 林紓 譯才並世數嚴林
- 張謇 古雅多情張寶寶
- 陳三立 來作神州袖手人
- 嚴復 庾信文章老更成
- 陳衍 三坊七巷多才子
- 辜鴻銘 菊殘猶有傲霜枝
- 康有為 天地江河無不變
- 鄭孝胥 何當擲筆睨天際
- 吳稚暉 清奇靈動 別有天趣
- 羅振玉 甲骨書法第一人
- 張元濟 故向書林努力來
- 蔡元培 亦舊亦新 兼容並包
- 章太炎 其人在儒俠之間
- 梁啟超 最可惜一片江山
- 冒鶴亭 不狎魚龍狎海鷗
- 楊度 屋小樓閒好著書
- 陳衡恪 何必低首求同群
- 經亨頤 萬古長松不改容
- 王國維 舊德醉心如美酒
- 劉季平 試言隸草我無三
- 黃炎培 做官作書何曾殊
- 于右任 小紅低唱我吹簫
- 陳獨秀 驟雨旋風聲滿堂
- 譚延闓 臨十三行大有風神
- 弘一 一輪圓月耀天心
- 章士釗 言論界裡有孤桐
- 馬叔平 不樸不華是謂真
- 魯迅 無情未必真豪傑
- 葉恭綽 那知北海有傳人
- 馬寅初 只留清白在人間
- 許壽裳 丹心浩氣終黃土
- 馬一浮 不如讓我回西湖
- 沈尹默 書法由來見性真
- 劉師培 腹中貯書一萬卷
- 謝無量 一片清機出自然
- 周作人 前世出家今在家
- 熊十力 寧拙毋巧自天真
- 馬敘倫 書如成俗虎成貓
- 蔣夢麟 承舊學不拒新潮
- 黃侃 八部書外皆狗屁
- 夏丏尊 白馬湖畔有清風
- 柳亞子 詩人畢竟是英雄
- 沈兼士 沉鬱雅致 古樸雋永
- 錢玄同 質樸厚重 寬展舒和
- 嚴獨鶴 抱璞懷玉 亦莊亦諧
- 陳寅恪 不採蘋花即自由
- 袁克文 風流不作帝王子
- 劉半農 教我如何不想她
- 胡適 但開風氣不為師
- 趙元任 回頭方羨老僧閒
- 郭沫若 以手寫口 龍蛇亂走
- 顧頡剛 恨不能讀盡天下書
- 梁漱溟 傲骨一身不隨波
- 陸澹安 願作鴛鴦不羨仙
- 吳宓 三洲人士共驚聞
- 容庚 儒雅蘊藉 含而不露
- 葉聖陶 有童心無稚筆
- 董作賓 用古文字 作新篇章
- 錢穆 大巧若拙 大辯若訥
- 林語堂 半似狂生半腐儒
- 馮友蘭 哲學家的韌性
- 傅斯年 上窮碧落下黃泉
- 茅盾 書貴瘦硬方通神
- 王獻唐 商盤周鼎盡網羅
- 郁達夫 生怕情多累美人
- 徐志摩 畢生行徑都是詩
- 張伯駒 名士學人布衣身
- 豐子愷 日月樓中日月長
- 朱自清 荷塘月色下的匆匆背影
- 鄭振鐸 一代才華化電花
- 瞿秋白 枉拋心力作英雄
- 老舍 晚年逢盛世 筆掃舊風流
- 潘光旦 不空不色喚人醒
- 聞一多 千古文章未盡才
- 俞平伯 只因曾讀數行書
- 夏承燾 風流「山賊」是詩人
- 曹聚仁 曾聞濤聲驚永夜
- 魏建功 老友畢竟是書生
- 沈從文 勝過鍾王 壓倒曾李
- 台靜農 夢到梅花即是君
- 梁實秋 賞心只須兩三枝
- 高二適 惟望書家噪一高
- 顧廷龍 筆筆平凡筆筆神
- 施蟄存 一生為學開「四窗」
- 傅雷 一怒而安天下民
- 蘇淵雷 一泓缽水驚風雨
- 錢鍾書 更窮勝賞上山亭
- 張充和 古色今香靜生姿
- 主要參考書目
- 跋
- 港版小跋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