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心事知多少:佛教與中醫調心方法之比較研究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457395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佛教是一種信仰,而中醫是一種醫學,二者屬於不同學科。然而兩者相同之處都是在於具有調心的部分。

佛教所謂的貪瞋痴三毒是一切煩惱的根源,每一項都和中醫的七情有許多的連結和關係。而中醫是一種醫學,佛教是一種生命的體驗。中醫是一種治療的方法,佛教更是一種解決煩惱的方法。

作者以中醫融合佛教的論點,在自然醫學、精神醫學的多元方法,提出心靈保健實是現代人應重視的課題。

本書整合佛學、中醫和心理的研究心得,作跨領域的思惟,為現代人心理健康把脈及提供具時代意義之醫療參考價值。著重化解心事的煩惱,是一本現代人提升正能量的佛法醫書。
  • 推薦序一 廖俊裕
  • 推薦序二 陳秋媛
  • 自序與感謝
  • 引言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相關文獻
    • 第一節 佛教、中醫與心理相關文獻
    • 第二節 佛教與中醫相關文獻
    • 第三節 佛教與心理相關文獻
    • 第四節 中醫與情志相關文獻
  • 第二章 中醫與佛教調心理論之比較研究
    • 第一節 中醫調心方法相關理論
      • 一、中醫對心的看法
      • 二、形神關係
      • 三、五臟與神志
      • 四、七情
      • 五、陰陽五行
    • 第二節 佛教調心方法相關理論
      • 一、佛教對心的看法
      • 二、病因
      • 三、成為良醫的方法
      • 四、藥師佛與醫療
      • 五、釋迦牟尼佛過去世行醫因緣
    • 第三節 調心理論之比較研究
      • 一、中醫七情與佛教貪瞋癡三種根本煩惱之比較
      • 二、中醫七情與佛教七情之比較
      • 三、人類的複雜情緒
  • 第三章 中醫與佛教調心方法之比較研究
    • 第一節 中醫調心方法
      • 一、中醫心理疾病之治療方法
      • 二、心理疾病之耳穴療法
    • 第二節 佛教調心方法
      • 一、原始佛教調心方法
      • 二、漢傳佛教調心方法
      • 三、調心療癒案例
    • 第三節 調心方法之比較研究
      • 一、中醫是一種治療的方法,佛教是一種解決煩惱的辦法
      • 二、中醫是一種醫學,佛教是一種生命的體驗
      • 三、中醫是一整套的療方,佛教是一整體的全方位調節
      • 四、中醫理情順氣,佛教治心明性
      • 五、中醫與佛教的語言有差異可溝通
      • 六、中醫以他力治療為主,佛教以自力調心為要
      • 七、中醫以療癒心理疾病為目的,佛教以斷除煩惱解脫生死為目標
  •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 第一節 結論
      • 一、中醫與佛教調心理論之比較
      • 二、中醫與佛教調心方法之比較
      • 三、中醫與佛教調心方面整體性之比較
    • 第二節 建議
      • 一、中醫與佛教的整合
      • 二、中醫、佛教與自然醫學的整合
      • 三、中醫、佛教與精神醫學的整合
  • 結語
  • 附錄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