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我心裡住著一隻刺蝟:看懂你的人生劇本與內在防衛機制,療癒各種人際傷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136600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知名「腦跡諮詢師」首次出書!曾幫上萬人評量,發現真實的自己、消除育兒焦慮、改善婚姻關係!
★學員盛讚,如春風化雨!
「整個心是雀躍的,好像在茫茫大海抓到救生圈。」「全家人的心立刻轉變成溫暖柔和。」
★暢銷親職教養專家 羅寶鴻老師專文推薦!
「要怎麼改善親子關係?怎麼把教養做好?子蘭老師這本書已經完全涵蓋所有正向教養的最高指導原則,直指人心,令人佩服。」

育兒焦慮、職場壓力、婆媳憤怒、愛情委屈、照護無力……
排山倒海的情緒,逼出你心裡的防禦小刺蝟,
看似守住了你的心,卻也使你更不快樂了。
跟著腦跡諮詢師一起探索自己、孩子和親人的內心感受,
解開自我防衛的枷鎖,找回愛自己、愛他人的能力,
各種煩惱也隨之灰飛煙滅!


認識防衛機制,讓關係更美好!

內心有愛的人不恐懼,心靈放鬆治百病!
讓成年後的自己,卸下防禦盔甲,
發現最真實的純真自我,讓我們重新愛!

每次在諮詢時,個案總會說:「老師,您說的怎麼那麼準啊?」
真的不要再說我像「算命」一樣準。
其實,只要好好認識防衛機制的運作方式,誰都可以準確預測!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自我保護機制,卻不自知。
它是心理的本能反應,本來是保護自己的,卻反而傷了自己與他人。
這本書特別獻給所有陷入各種煩惱泥沼脫不了身的人!
它可以幫助你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可以幫助你自我成長和自我療癒。它是讓親密關係更前進的書,是人際關係書,當然也是父母需要的幼兒教養書。
你可以隨自己的需要用它,脫下你心中的刺蝟盔甲,擁抱更美好的關係。

【學員感動分享!】

子蘭老師常說,愛從說話開始,真是深深認同!溫和說話帶來幸福的感覺,讓我心中更穩定踏實,感謝老天爺!感恩一切!(黃佳慧)

使用子蘭老師的方法得到孩子回饋的例子好多啊!老師說的原體驗,也是其一。把身體感受的權利交給孩子,他們可以做出令人驚喜、驚訝的決定!(嫻一)

老師謝謝你,這次的訪談點醒了我的教養問題。媽媽的心夠柔軟,孩子才會表達內心真正的自我。(鍾美雲)

〈陳子蘭老師線上說話課〉內容扎實到我聽了好幾天才聽完,每天都有大亮點,「說話教育會讓人幸福」,一起來學習吧!真的太感謝老師。(李愉婷)

今天抓緊時間,才聽老師十分鐘的錄音檔,整個心是雀躍的,好像在茫茫大海抓到救生圈了。(利縝)

老師的那份報告很有幫助,我少唸一點孩子,但讓小孩知道我關心他,相處起來變輕鬆了。(Chiung yen)

過去愛孩子的方式好像太用力了,很容易讓雙方都受傷,現在開始學著輕輕的愛,家裡的氣氛沒有那麼緊張。當我的亞斯兒情緒要起來時,我也比較能冷靜面對了。(郭小拉)

子蘭老師的魔力太強大,只是LINE,還沒碰面,卻已被感化學習溫柔和轉念,應該和老師合照放在家裡,全家人邊深呼吸邊看照片,心立馬變柔和。(秀秀)
  • 書封
  • 作者簡介
  • 〈推薦序〉「歷盡萬般紅塵劫,猶如涼風輕撫臉」的陳子蘭老師 羅寶鴻
  • 〈推薦序〉跟著子蘭老師學會卸下防衛盔甲,回到愛裡 林絲草
  • 目錄
  • 〈自 序〉看懂防衛機制,發現美好的自己
  • 〈前 言〉讓我們,重新學會愛!
  • PART 1 探索腦跡,發現真正的你
    • 你認識自己嗎?測測你的防衛機制有多強!
    • 假面具?其實是防衛機制
    • 認識防衛機制後,你比算命師還準
    • 防衛機制,是三個人格成分的產物
    • 「我」對話的過程,就是在調節自我
  • PART 2 他就是故意要害我?!──病態防衛
    • 妄想投射:跟自己過不去,痛苦的是自己
    • 否認:拒絕感知,害怕被咎責
    • 歪曲、誇大:內心自卑,才會扭曲事實來自保
    • 分裂: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人
    • 偏激的投射:都是因為你,我才會這樣!
  • PART 3 老闆總是愛挑毛病?!──不成熟的防衛
    • 直接行為、衝動:情緒一來,想罵就罵,想打就打
    • 幻想:光想不做,問題不會自動解決
    • 理想化:吹毛求疵的人,內心往往孤僻、猜疑
    • 消極攻擊:放冷箭、做事拖延,都是不成熟的防衛
    • 投射:習慣說別人錯的人,自己永遠不會進步!
    • 投射認同:仰賴他人認同,就無法走出自信人生
    • 心身症:想著想著就病了,是希望引起注意的討愛行為
  • PART 4 以為把自己與人事物隔絕,就能不受傷──神經質的防衛
    • 替代:最親密的關係,就是最倒楣的關係
    • 慮病症:過度關注或擔心自己是否生了重病
    • 理性作用::為一點小事,情緒激動有必要嗎?
    • 隔離:把自己感到最痛那件事的情緒隔離起來
    • 合理化:自己明明不是很滿意,卻硬要說好
    • 反向作用:明明在乎卻故意說成不在乎
    • 退化:心理退化是想引起主要照顧者的關注
    • 壓抑:不是沒感受,只是不習慣表達情感
  • PART 5 愛自己,也愛別人──成熟防衛
    • 利他行為:自己舒服、別人也能快樂,就是利他
    • 期望:不只是想想,實際做了才可能滿足
    • 同理心:有愛,讓人能夠將心比心
    • 幽默感:內心越自在,就越能幽默看待事物
    • 仿同、認同:模仿他人的優點,增加自身的能力
    • 昇華:當外境無法改變時,吃苦當吃補
    • 思想抑制:等待也是一種解,不讓自己鑽牛角尖
  • 〈學員的學習分享〉
  • 〈後記〉每一件事情的發生,一定都有它的巧安排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