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試煉與試探:聖經詮釋與符號學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556957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本書要探討的是,符號學的經文分析如何幫助我們(尤其是需要準備講章和帶查經的牧者和教會同工)在短時間內,深入淺出地帶出上帝話語的力量。通過突顯文本的上下文語境。本書希望符號學的經文分析,在讓我們的聖經詮釋展現自己的特色之餘,也能實踐聖經詮釋的倫理。


好評推薦:

「以符號學理論與方法來解釋聖經,提醒與鼓勵讀者們察覺,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眾多聖經解釋並無法取代聖經本身;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回到聖經-上帝的話,在新的生活處境中重新解釋經文。」——曾宗盛,台灣神學研究學院舊約助理教授

「在神學/聖經研究上,孟翰老師的著作應該是開創新河的力作,極為難能可貴,也是我們應該珍惜看重的成果。」——孫寶玲,台南浸信會恩慈堂顧問牧師、台南神學院客座教授

「吳孟翰博士的大作除了幫助華人讀者掌握複雜的新約研究方法,以之來理解經文的含義,更力圖啟發讀者,借由聖經與世界建立起多元的關係和身份。」——楊克勤,Garrett-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eminary Harry R. Kendall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 推薦序一 曾宗盛
  • 推薦序二 孫寶玲
  • 推薦序三 楊克勤
  • Foreword Daniel Patte
  • 前言 Daniel Patte/吳孟翰翻譯
  • 自序
  • 第一章 為什麼從符號學的角度與聖經對話?
    • 一、如何減少物化(objectify)聖經,更多讓聖經對我們說話?
      • (一)故事論述的開始與結束:初步的探討
    • 二、符號學的經文分析的好處
      • (一)什麼是符號學?
      • (二)引用符號學的經文分析的第一個好處:與華人榮譽恥辱文化的共鳴
      • (三)引用符號學的經文分析的第二個好處:促進嚴謹和彼此鑑賞的對話
      • (四)引用符號學的經文分析的第三個好處:在短時間內深入淺出詮釋經文
    • 三、符號學的經文分析為何特別適合詮釋榮譽恥辱的價值觀?
    • 四、結語
  • 第二章 符號學理論與聖經研究的簡介
    • 一、文化裡的關聯性思考
    • 二、文本裡的關聯性思考
      • (一)符義(Semantics)和句法(Syntax)
      • (二)基要符義範疇(Fundamental Semantic Category)
      • (三)符號矩陣:意義產生的基本結構(Elementary Structure of Signification)
      • (四)身體感覺感知的基要符義(Fundamental Semantics)
      • (五)句法(Syntax):對符義的斷言(Assertion)和否定(Negation)
      • (六)符義與句法的交織
    • 三、結語
  • 第三章 六個步驟的簡介:符號學的經文分析
    • 一、詮釋的倫理:詮釋者的具體處境
      • (一)符號學的經文分析不是一種結構主義
      • (二)符號學的經文分析強調讀者的詮釋處境
    • 二、符號學的經文分析:以馬太福音二十五章1–13節為例
      • (一)第一步驟:鑑定經文論述的完整性及其主題
      • (二)第二步驟:鑑定對立動作(Opposition of Actions)
      • (三)第三步驟:分析賦予者的特色
      • (四)第四步驟:分析領受者的改變
      • (五)第五步驟:鑑定完整故事論述的基本模式(Pattern)
      • (六)符號矩陣的分析
      • (七)第六步驟:作者以讀者能接受的具體表達(Figure)來潛移默化地說服讀者
    • 三、結語
  • 第四章 在誘惑中的上帝話語:神與我們同在?我們與神同在?
    • 一、路加福音的版本:耶穌滿有聖潔的靈
    • 二、馬太福音四章1–11節的開端與結尾突顯的主題:神的同在、人與神同在
    • 三、第二步驟:鑑定對立動作(Opposition of Actions)
    • 四、第三步驟:分析對立動作的賦予者的特色
    • 五、第四步驟:分析對立動作的領受者
    • 六、第五步驟:鑑定完整故事論述的基本模式(Pattern)
    • 七、第六步驟:作者以讀者能接受的具體表達(Figure)來潛移默化地說服讀者
    • 八、結語
  • 第五章 故事論述的開端與結尾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