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立斷:祖古烏金仁波切直指本覺

出版日期
2022/12/16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64334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認出心性的第一個剎那就已足夠,
  它好極了!
  所有的念頭都已斷除,
  你看見「沒有什麼可看的」,
  這是你唯一需要去看的。

  立斷是直接、立即地斬斷,不是藕斷絲連的「慢斷」。認出本覺,要如你瞬間抬起目光那般地立即,愈快愈好。

  本覺是什麼?它無可想像、無可造作,在你認出是誰在思惟的剎那,念頭便消融入你的自性之中,它如在水面上作畫,瞬間自現自解脫,你毫無散亂地安落於本覺之中。這是所有「見」、「修」、「行」的核心。

  本書是祖古烏金仁波切在尼泊爾的納吉寺,於十四年中為所有求法者所描繪的一張修行地圖,它涵蓋「立斷」之道的所有關鍵要點。首先,祖古烏金仁波切指出,本覺即是存在於一切眾生之內的佛性,而這本覺正是普賢王如來。接著,他教導立斷的前行——「區分輪涅」,我們區分自己平凡的身、語、意是源自正覺狀態的身、語、意。在此不共的前行之中,「身」的前行是金剛杵姿;「語」的前行是「吽」字語瑜伽;「意」的前行是探察念頭的「生、住、滅」,我們由此發現念頭無生亦無滅,而看見空性。此外,還有不共的奢摩他(安落於真如)與毘婆奢那(保任於本然),前者是透過心的探究而平等地安住於被認出的心性,後者則是指將那份「認出」帶入日常活動之中,並且不失其相續性。

  「椎擊三要」的法教則是正行,這「三要」分別是:「直指本來面目」、「唯於此中決斷」、「對於解脫得把握」。我們應該先認出自己的本來面目——佛性;接著,決斷一切諸佛的三身盡在真如之中;最後,明了念頭生起即解脫,而對解脫生起信心。

  烏金仁波切一再地強調認出本覺應該是立即的。如果你注視自己的鼻子,那是奢摩他。如果你抬起目光、往上注視,在那個剎那,只有赤裸的本覺,別無其他。

  請放下、安落於本然如是之中。
  • 【推薦序】與虛空同在 ╱明就仁波切
  • 【序言】尋找你自己的心性 ╱措尼仁波切
  • 【前言】完美無瑕的密續修行者—祖古烏金仁波切╱瑪西亞.賓德.史密特
  • 【導言】在心之內,一切皆圓滿
  • 第一章 基
    • 佛與眾生都在「基」的任成之中
    • 符號、實義與徵相
    • 一切法在本覺的虛空中顯現
    • 本覺虛空無增無減,就是這樣
    • 掌握普賢王如來的狀態
  • 第二章 立斷的前行
    • 三門區分輪涅
    • 大圓滿的不共前行
    • 注視自心,認出心性
    • 讓疲勞的心性休息
    • 問答
  • 第三章 大圓滿的奢摩他與毘婆奢那
    • 大圓滿教導不共的奢摩他與毘婆奢那
    • 現證諸法皆空
    • 安落於真如
    • 保任於本然
    • 處於本覺,顯空雙運
    • 問答
  • 第四章 語言與文字猶如糙糠
    • 共的奢摩他帶著一絲貪執
    • 善念與惡念於本覺中解脫
    • 本覺智是自生的
    • 本覺具有自明的正念
    • 真正的見地超越二元分別
    • 大圓滿與大手印的「正念」
    • 覺察散亂,離於輪迴
    • 念頭消融於本覺的虛空
  • 第五章 大手印與大圓滿的比較
    • 唯一不同之處
    • 修持的對境
    • 顯相與本覺是雙運的
    • 把修持帶上法道
    • 本淨與任成
    • 充滿本覺的明空雙運
  • 第六章 椎擊三要
    • 第一要:直指本來面目
    • 第二要:唯於此中決斷
    • 第三要:對於解脫得把握
    • 看見「沒有什麼可看的」
    • 決心要離於念頭
    • 「殺死」迷妄,唯有三要
    • 我們從未與本具的心性分離
    • 認出、修持與證得穩固
    • 問答
  • 第七章 直指赤裸的本覺
    • 構成自生本覺的三個面向
    • 決斷法教的兩種方式
    • 指出赤裸的本覺,即身證悟
  • 第八章 直指
    • 直指本來面目
    • 認出「無時」的第四時
    • 如何認出本覺智?
    • 兩種指出心性的基本方式
    • 決斷「這就是了!」
    • 本覺就在那裡!
  • 第九章 增盛那份「認出」
    • 無修、無散亂地保持本然
    • 念頭自現自解不間斷
    • 念頭從自性生,消融於自性
    • 心才是真正的感知者
    • 以一座橋跨越匯流的百川
  • 第十章 二元心與本覺的特徵
    • 遍基、遍基識、意識與末那識
    • 遍基與本覺的差異
    • 問答
  • 第十一章 區分二元心與本覺
    • 放下的剎那,就只有心性
    • 如電光閃照般的凝視
    • 只管「認出」就好
    • 二元心與本覺的差異
    • 沒有什麼要去禪修的
    • 當下的心即是本覺
    • 問答
  • 第十二章 觀看者與被觀看者
    • 觀看者與被觀看者是無二的
    • 「呸」!驅散觀看者與被觀看者
    • 實證本然的狀態
    • 心是顯空雙運的
    • 非造作的本然──這就是了!
    • 問答
  • 第十三章 本覺的功德
    • 心與虛空融合,如無雲晴空
    • 本覺的意義
    • 諸法從本覺的妙力之中生起
    • 問答
  • 第十四章 解脫的法門
    • 生起即解脫
    • 水中作畫,不留痕跡
    • 認出本覺時,一切都解脫
    • 問答
  • 第十五章 三虛空瑜伽
    • 認出心的體性,三虛空就結合為一
    • 三虛空無須被融合
    • 「外虛空」的虛空無方向的限制
    • 「內虛空」的空心無生、住、滅
    • 「覺空」的秘密虛空了無三時的念頭
    • 沒有什麼可被看見
    • 無為的剎那即能摧毀三毒
    • 在無參考點的虛空中,徹底地放下
    • 問答
  • 第十六章 入於四時佛平等༔
    • 四時修持不息法性的續流
    • 等同於一切佛的狀態
    • 入於四時佛平等
    • 於黃昏自然地集攝諸根
    • 於午夜使識入寶瓶
    • 於黎明自然地明現本覺
    • 於白晝封印諸顯相
    • 日日夜夜保持無散亂
  • 第十七章 正念
    • 正念是成就「無散亂」的法門
    • 念覺與念知
    • 本智沒有二元執取
    • 自生智離於束縛,也離於解脫
    • 問答
  • 第十八章 座上修與座下修
    • 「見」融入日常活動之中
    • 座下修即是座上修
    • 問答
  • 第十九章 歸根結柢就是見地
    • 生起真實的自信
    • 對境是顯相,不具實有
    • 正解空性,萬法無咎
  • 第二十章 立斷與頓超雙運
    • 認出三身為你的自性
    • 五身與五智是無別的
    • 念頭從本覺之中現起
    • 離於固著,不執取諸法
    • 問答
  • 第二十一章 修持的徵相
    • 覺受僅僅只是覺受
    • 在慈心的剎那,空性顯露
    • 虔敬心與悲心是無上的法門
    • 充滿悲心的空性
  • 第二十二章 〈離戲之究竟上師成就法〉作者/祖古烏金仁波切、藏譯中/噶瑪巴滇(Karma Palden)
  • 第二十三章 〈離戲之究竟上師成就法〉釋論
    • 前行
    • 正行
    • 迎請
    • 持誦
    • 結行
    • 問答
  • 第二十四章 〈中陰直指祈願文〉作者/龍欽繞絳尊者、藏譯中/噶瑪巴滇(Karma Palden)
  • 第二十五章 〈中陰直指祈願文〉釋論
    • 第1頌
    • 第3頌
    • 第4頌
    • 第6頌
    • 第7頌
    • 第8頌
    • 第9頌
    • 第10頌
    • 第11頌
    • 第12頌
    • 第13頌
    • 第14頌
    • 第15頌
    • 第16頌
    • 第17頌
    • 第18頌
    • 問答
  • 【附錄】〈甘露點滴〉(The Drop of Nectar)—〈離戲之究竟上師成就法〉略釋 ╱紐修堪仁波切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