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楊序
- 游序
- 作者前言
-
第一章 漢語神學的社群身份和神學類型
-
一、引言
-
二、漢語神學歷史敘事的開端
-
三、神學研究的合法性問題
-
四、學術語境的變遷和神學論述的困境
-
五、神學類型與譜系的形成
-
六、漢語神學論述的建構方向
-
七、結語
-
-
第二章 《聖經》詮釋與基督教傳統的關聯
-
一、引言
-
二、《聖經》詮釋與信仰傳統和身份
-
三、從現代神學類型檢視《聖經》詮釋問題
-
四、比較經學的視角與傳統和身份變遷議題
-
五、當代《聖經》研究概況及漢語神學問題意識
-
六、結語
-
-
第三章 位格性轉變與神學人的身份危機
-
一、引言
-
二、身份提問背後的問題意識
-
三、巴特神學的觀念論痕跡
-
四、教會作為相互主體性決斷的基礎
-
五、邁向一種開放性的社群詮釋進路
-
六、對建構漢語神學的敢示
-
6.1 認信性與教會性的再思
-
6.2 漢語神學人的社群內劃分
-
6.3 一種能充量兼容的神學平台
-
6.4 在文化融合過程中出現的矇嚨性
-
6.5 一種具社群性之神學的期待
-
6.6 無形宗教與公共信仰
-
-
-
第四章 公共領域中的神學論述策略
-
一、引言
-
二、從神學表述張力透析現代性語境設置
-
三、啥貝馬斯論宗教在公共領域的角色
-
3.1 態度轉變的歷程
-
3.2 轉變的論據分析
-
-
四、對漢語神學論述進路的社群性反思
-
4.1 現代變遷中的歷史傳承作用
-
4.2 公共論述的力量和身份危機
-
4.3 漢語神學的社群性特徵
-
4.4 接受轉譯要求的語境性分析
-
4.5 神學公共論述的策略性方向
-
-
-
第五章 發展一種具比較視野的神學詮釋
-
一、引言
-
二、檢視當代中國詮釋學的建構問題
-
2.1 中國詮釋學的本真關注
-
2.2 對普遍詮釋學原素的吸納
-
-
三、對兩種西方當代進路的批判性比較
-
3.1 解構主義的立場
-
3.2 詮釋學的立場
-
3.3 解構主義的回應
-
3.4 詮釋學的回應
-
-
四、結語
-
-
第六章 《聖經》互文性與敘事身份的建構
-
一、引言
-
二、從作品的封閉性到文本的開放性
-
三、利科敘事理論的洞見
-
3.1 從隱喻的轉化至情節的綜合功能
-
3.2 利科式的蹤跡與歷史
-
3.3 時間性交織和讀者參與的再塑形
-
-
四、《聖經》的互文性與信仰傳統的建立
-
五、總結與餘論
-
-
第七章 漢語神學人的社群塑形
-
一、引言
-
二、以色列宗教的敘事身份塑形過程
-
三、初期基督教的敘事身份塑形過程
-
四、敘事身份塑形的神學機制
-
五、處於兩種宗教文化傳統間的再塑形
-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