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敘事.傳統.信仰:對漢語神學社群性身份之尋索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891170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楊序
  • 游序
  • 作者前言
  • 第一章 漢語神學的社群身份和神學類型
    • 一、引言
    • 二、漢語神學歷史敘事的開端
    • 三、神學研究的合法性問題
    • 四、學術語境的變遷和神學論述的困境
    • 五、神學類型與譜系的形成
    • 六、漢語神學論述的建構方向
    • 七、結語
  • 第二章 《聖經》詮釋與基督教傳統的關聯
    • 一、引言
    • 二、《聖經》詮釋與信仰傳統和身份
    • 三、從現代神學類型檢視《聖經》詮釋問題
    • 四、比較經學的視角與傳統和身份變遷議題
    • 五、當代《聖經》研究概況及漢語神學問題意識
    • 六、結語
  • 第三章 位格性轉變與神學人的身份危機
    • 一、引言
    • 二、身份提問背後的問題意識
    • 三、巴特神學的觀念論痕跡
    • 四、教會作為相互主體性決斷的基礎
    • 五、邁向一種開放性的社群詮釋進路
    • 六、對建構漢語神學的敢示
      • 6.1 認信性與教會性的再思
      • 6.2 漢語神學人的社群內劃分
      • 6.3 一種能充量兼容的神學平台
      • 6.4 在文化融合過程中出現的矇嚨性
      • 6.5 一種具社群性之神學的期待
      • 6.6 無形宗教與公共信仰
  • 第四章 公共領域中的神學論述策略
    • 一、引言
    • 二、從神學表述張力透析現代性語境設置
    • 三、啥貝馬斯論宗教在公共領域的角色
      • 3.1 態度轉變的歷程
      • 3.2 轉變的論據分析
    • 四、對漢語神學論述進路的社群性反思
      • 4.1 現代變遷中的歷史傳承作用
      • 4.2 公共論述的力量和身份危機
      • 4.3 漢語神學的社群性特徵
      • 4.4 接受轉譯要求的語境性分析
      • 4.5 神學公共論述的策略性方向
  • 第五章 發展一種具比較視野的神學詮釋
    • 一、引言
    • 二、檢視當代中國詮釋學的建構問題
      • 2.1 中國詮釋學的本真關注
      • 2.2 對普遍詮釋學原素的吸納
    • 三、對兩種西方當代進路的批判性比較
      • 3.1 解構主義的立場
      • 3.2 詮釋學的立場
      • 3.3 解構主義的回應
      • 3.4 詮釋學的回應
    • 四、結語
  • 第六章 《聖經》互文性與敘事身份的建構
    • 一、引言
    • 二、從作品的封閉性到文本的開放性
    • 三、利科敘事理論的洞見
      • 3.1 從隱喻的轉化至情節的綜合功能
      • 3.2 利科式的蹤跡與歷史
      • 3.3 時間性交織和讀者參與的再塑形
    • 四、《聖經》的互文性與信仰傳統的建立
    • 五、總結與餘論
  • 第七章 漢語神學人的社群塑形
    • 一、引言
    • 二、以色列宗教的敘事身份塑形過程
    • 三、初期基督教的敘事身份塑形過程
    • 四、敘事身份塑形的神學機制
    • 五、處於兩種宗教文化傳統間的再塑形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