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偉大哲學家維根斯坦
從富可敵國到一貧如洗,心有所愛卻甘願孤獨
在喧囂動盪的時代鍛鍊內在平靜
畢生實踐天才之為一種責任
理解天才最不可錯過的經典傳記
「翻譯這本《維根斯坦》的大傳,顯示了臺灣翻譯書的水平與遠見。」
——傅大為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榮譽教授
平裝版設計理念
*《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平裝版分為上下兩冊,封面顏色分別是藍色與棕色,象徵著記錄了維根斯坦哲學方法的兩本重要書籍《藍皮書》與《棕皮書》。
二十世紀有許多偉大哲學家、思想家影響今日世界深遠,其中,路德維希‧維根斯坦更被譽為天才中的天才。他的著述,直接促成了英美分析哲學的成立,開創日常語言哲學的流派,讓人得以用無比理性且明晰的技巧,掃除思想上的迷霧。但另一方面,他的思想與精神卻又充滿文化氣息與前衛創造力,崇尚藝術、文學、音樂,並帶有濃濃神祕主義色彩,對道德與信仰有著莫名敬畏,可列於叔本華、齊克果、尼采、海德格的系譜之中。
他的內在之所以如此繁盛,與他的成長、環繞周圍的友人,以及他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維根斯坦家族富可敵國,資助無數音樂家、藝術家、建築師與詩人、作家,他個人卻亟欲脫手家產,想靠最實在的肉體勞動來滿足生活。求學時,他曾為羅素的學生,卻青出於藍而自立門戶,最終竟想顛覆整個哲學、數學、美學、心理學的基礎,甚至與圖靈激烈爭吵過,只為辯論世間真理。他有天才的乖僻與固執,就連好友凱因斯與摩爾都退避三舍;但他也渴望天真的友誼與純粹的愛情,為此嘗盡孤獨。可以說,他的思考,就反映了他生命中感受的、面對的一切。
《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以豐富資料與感性優美的文筆,詳實描繪出這位哲人飽滿的生命,呈顯了這顆獨特的心靈,是理解維根斯坦最經典且權威的著作。書名「天才的責任」(the duty of genius)具有雙關意涵:乍看會以為是指天才有別於常人,所以天才另外肩負獨特且重大的責任。但是,孟克筆下的維根斯坦告訴我們,那實際意味著「天才之為一種責任」、「一種名為『天才』的道德義務」——成為天才,並非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反倒是人之所以為人的責任,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
從富可敵國到一貧如洗,心有所愛卻甘願孤獨
在喧囂動盪的時代鍛鍊內在平靜
畢生實踐天才之為一種責任
理解天才最不可錯過的經典傳記
「翻譯這本《維根斯坦》的大傳,顯示了臺灣翻譯書的水平與遠見。」
——傅大為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榮譽教授
平裝版設計理念
*《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平裝版分為上下兩冊,封面顏色分別是藍色與棕色,象徵著記錄了維根斯坦哲學方法的兩本重要書籍《藍皮書》與《棕皮書》。
二十世紀有許多偉大哲學家、思想家影響今日世界深遠,其中,路德維希‧維根斯坦更被譽為天才中的天才。他的著述,直接促成了英美分析哲學的成立,開創日常語言哲學的流派,讓人得以用無比理性且明晰的技巧,掃除思想上的迷霧。但另一方面,他的思想與精神卻又充滿文化氣息與前衛創造力,崇尚藝術、文學、音樂,並帶有濃濃神祕主義色彩,對道德與信仰有著莫名敬畏,可列於叔本華、齊克果、尼采、海德格的系譜之中。
他的內在之所以如此繁盛,與他的成長、環繞周圍的友人,以及他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維根斯坦家族富可敵國,資助無數音樂家、藝術家、建築師與詩人、作家,他個人卻亟欲脫手家產,想靠最實在的肉體勞動來滿足生活。求學時,他曾為羅素的學生,卻青出於藍而自立門戶,最終竟想顛覆整個哲學、數學、美學、心理學的基礎,甚至與圖靈激烈爭吵過,只為辯論世間真理。他有天才的乖僻與固執,就連好友凱因斯與摩爾都退避三舍;但他也渴望天真的友誼與純粹的愛情,為此嘗盡孤獨。可以說,他的思考,就反映了他生命中感受的、面對的一切。
《天才的責任:維根斯坦傳》以豐富資料與感性優美的文筆,詳實描繪出這位哲人飽滿的生命,呈顯了這顆獨特的心靈,是理解維根斯坦最經典且權威的著作。書名「天才的責任」(the duty of genius)具有雙關意涵:乍看會以為是指天才有別於常人,所以天才另外肩負獨特且重大的責任。但是,孟克筆下的維根斯坦告訴我們,那實際意味著「天才之為一種責任」、「一種名為『天才』的道德義務」——成為天才,並非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反倒是人之所以為人的責任,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
- 圖片說明
- 各界推薦
- 導讀/維根斯坦的邏輯、手術刀,以及上帝的調色盤/葉浩
- 致謝
- 序
-
第一部/一八八九-一九一九
-
一、自我毀滅的試驗場
-
二、曼徹斯特
-
三、羅素的高徒
-
四、羅素的導師
-
五、挪威
-
六、火線之後
-
七、在前線
-
-
第二部/一九一九-一九二八
-
八、印不出的真理
-
九、「完全鄉下的地方」
-
十、走出荒野
-
-
第三部/第三部 一九二九-一九四一
-
十一、再臨
-
十二、「檢證主義階段」
-
十三、迷霧散去
-
十四、新的開始
-
十五、法蘭西斯
-
十六、語言遊戲:《藍皮書》與《棕皮書》
-
十七、投身行伍
-
十八、懺悔
-
十九、奧地利終結
-
二十、不情願的教授
-
-
第四部/一九四一-一九五一
-
二十一、戰時工作
-
二十二、斯旺西
-
二十三、這個時代的黑暗
-
二十四、面相轉變
-
二十五、愛爾蘭
-
二十六、無所歸屬的公民
-
二十七、燼頭
-
- 附錄:巴特利的《維根斯坦》與加密札記
- 引用文獻
- 參考書目選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