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2小時讀懂明治維新:十九世紀日本,翻轉國家命運的重生傳奇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08028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早在150年前,日本年輕的下級武士已致力於向上改革
以一個世代,打造一個全新的國家!

比課本更輕鬆,比網路文章易懂,
帶你2小時讀懂近代日本谷底翻身的始末。
看它如何從亡國邊緣逆轉勝,全民投入西化改造,
變身傲視全球的經濟強國

1867年8月16日的《北華捷報》(North China Herald)登載了一篇比較中日兩國的文章,其中有這麼一段話:
「這兩國的國民差異極大。一邊是進步主義的典範,一邊是保守主義的化身。中國人喜歡回顧過去,日本人喜歡展望未來。當面臨一項新的計畫時,中國人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反對該項計畫,日本人則以極為樂觀與善意的心態迎接任何新點子……。」
這段話充分顯露出當時的西方記者已經察覺到中日兩國在面臨西方文明的衝擊後,所表現出來的截然不同的因應方式。一邊是斷然拋捨舊文明,迎向新文明;一邊是繼續窩在老祖宗的文化遺產中尋求慰藉。

►►►解答3個「為什麼」,揭開日本近代化之謎

為什麼日本在1854年被培里撞開國門之後,只經過了十四年的摸索,便於1868年,由明治天皇代表維新政府宣誓「打破舊來之陋習」、「求知識於世界」(五條誓文)──這無疑是一項引進西方文明的國策宣言。

相反地,為什麼中國在1840年鴉片戰爭、1842年南京條約之後,經過半個世紀以上的蹉陀,仍見不到全面性的改革行動。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乃至慘敗,翌年簽訂馬關條約,之後,中國才比較清醒過來,才於1898年由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主導變法維新──而且只持續一百天便遭到保守派的反撲而挫敗。

為什麼日本於1871年派遣「半個政府」,花一年又九個月的時間,前往歐美十二個國家,一心一意地吸取西方文明,而二十九年後(1900年),中國政府卻發動了一場貽笑千古的大攘夷行動──義和團事變。

為什麼日本能夠在十幾年之內就摸清楚世界的情勢、自己在這個世界情勢中的處境、以及今後應該努力的方向,中國卻蹉跎了半個世紀之後,還在玩攘夷的遊戲?

本書將透過抽絲剝繭的細膩分析,為讀者解析明治維新的生成背景及其成功原因。它為何而起、如何告終?哪些人物參與其中,他們又曾做下哪些改變歷史的決定?內容依照時序,自黑船叩關、開國攘夷兩派爭執不下、薩長同盟的成立,到明治政府為引進積極西方文明所做的各項努力,深入淺出,是所有對日本近代化歷程感興趣的讀者,最理想的入門啟蒙選擇。
  • 增訂版序
  • 【第一篇】 開國與攘夷
    • 第一章 黑船驚醒太平夢
      • 黑船來航
      • 日方接受國書
      • 美國的企圖
      • 幕府、天皇與諸侯
      • 深謀遠慮的德川家康
      • 擁有神秘力量的天皇
      • 西方人「進出」亞洲蔚為潮流
      • 二十六聖人殉教
      • 開國
      • 廣徵眾議
      • 兩名偷上船的日本人
      • 充實海防
      • 訂購蒸汽船
    • 第二章 政爭與整肅
      • 通商條約問題
      • 徵求天皇同意
      • 貧窮的天皇
      • 朝廷瀰漫排外氣氛
      • 幕府面臨危機
      • 將軍繼嗣問題
      • 一橋派與南紀派
      • 活躍的雄藩
      • 一橋派的美人計
      • 祭出天皇牌
      • 舉兵計畫夭折
      • 違敕簽約
      • 繼嗣前夕的談判
      • 剷除異己
      • 下昭書事件
      • 安政大獄
      • 橋本左內
      • 吉田松陰
      • 西鄉隆盛
    • 第三章 尊攘志士的暴力化
      • 櫻田門外之變
      • 公武合體
      • 坂下門外之變
      • 攘夷派與開國派
      • 島津久光的活躍
      • 寺田屋之變
      • 生麥事件
      • 天誅
      • 血腥的行動
      • 天誅足利三代的木像
      • 埋下王政復古的伏筆
    • 第四章 攘夷路線的挫敗
      • 長州藩實行攘夷
      • 薩英戰爭
      • 八.一八政變
      • 成立「參預會議」
      • 禁門之變
      • 四國聯合艦隊vs. 長州藩
      • 講和條約
    • 第五章 幕府與長州藩的戰爭
      • 第一次長州征討
      • 「不戰而勝」的戰略
      • 關係的改善
      • 有洞見的坂本龍馬
      • 薩長同盟
      • 第二次長州征討
      • 征夷大將軍
  • 【第二篇】建設新國家
    • 第六章 明治政府的成立
      • 大政奉還
      • 「只換招牌,不換老闆」
      • 王政復古
      • 發動政變
      • 逼迫德川慶喜辭官納地
      • 西鄉隆盛的挑釁策略
      • 鳥羽、伏見戰爭
      • 五條誓文
      • 版籍奉還與廢藩置縣
    • 第七章 全力引進西方文明
      • 大量延聘外國人
      • 外國人的貢獻
      • 幕末的留學生
      • 長州藩的留學行動
      • 留學生的貢獻
      • 明治初期的留學生
      • 幕末的遣外使節團
      • 西方媒體的報導
      • 岩倉遣外使節團
      • 審判「性騷擾」疑案
      • 伊藤博文的演講
      • 明六社的啟蒙思想家
      • 森有禮提倡「契約結婚」
    • 第八章 「日本能,中國不能」的原因
      • 蘭學對近代日本的貢獻
      • 蘭學私塾
      • 學蘭學的傑出人物
      • 掌握西方情勢
      • 科舉、武士階層及其他原因
  • 主要參考文獻
  • 年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