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以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2所城市20位留学生(生源国籍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进行深度访谈,细致探讨了他们留学中国动机、留学中国感知、留学人际互动网络、留学学习投入以及留学所产生的变化等问题。通过留学生的描述,我们了解到来华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同时也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有了新的审视。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目录
- 序
-
导言
-
留学中国:规模扩张与质量诉求
-
留学生教育质量:共识凝练与策略选择
-
-
田野告白·章节地图
-
·田野告白·
-
·章节地图·
-
-
第一章 意识与效益:全球化情境中的留学生教育
-
留学生教育与国家软实力
-
留学生教育的智力积聚
-
留学生教育的经济贡献
-
留学生教育的文化意蕴
-
-
第二章 从旅居者到学习者:国际研究视域的演变
-
旅居者与跨文化适应
-
对学习者身份的强调
-
-
第三章 为什么留学中国?
-
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吸引力
-
重要他人的影响
-
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判断
-
追寻“祖辈的家”
-
一个“理性选择”过程
-
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与“资本”的推动作用
-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跨越国界与认知感受
-
三个世界的比较
-
感知不是一成不变的
-
消极感知的“蔓延效应”和“连锁效应”
-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互动网络及其再生产
-
“共同身份”:成为彼此的“情绪安全阀”
-
“他们都很忙,没有时间”:与中国学生的互动
-
“亦师亦友亦父母”:对教师的角色感知
-
“我们与他们”:互动网络的再生产
-
时空的结构性条件:对人际互动网络的强化
-
管理者的逻辑和留学生个体的逻辑
-
本章小结
-
-
第六章 教室里的跨文化学习者
-
课堂投入动机
-
不投入行为的自我归因
-
影响投入的中介条件
-
课堂投入类型
-
本章小结
-
-
第七章 课堂外的学习投入图景
-
不投入的自我归因
-
互动网络中同辈压力的影响
-
母国惯习的形塑
-
家庭资本的传递
-
自我能动力:对积极留学体验的创造
-
本章小结
-
-
第八章 跨越国界的自我发现之旅
-
身份“失落的一角”
-
意义世界
-
经验图示
-
留学的“复制性选择”
-
本章小结
-
-
结语
-
来华留学生就读经验
-
就读经验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循环理论
-
行动导向与政策建议
-
-
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英文参考文献
-
-
附录
-
附录1 本研究所发现的本土概念
-
附录2 对研究过程的反思
-
附录3 参与研究邀请信
-
附录4 研究参与者个人基本信息
-
附录5 访谈提纲
-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6442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