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屈復(1668-1745)《唐詩成法》,成書於清乾隆八年(1743),是一部單選五、七言律詩的唐詩選評本。基於「為初學入門者作老馬」的著述理念,書中選錄的詩作,首首皆有圈點與詩評,並由「詩法」的角度,針對詩作的用字、用詞與章法結構,提出具體的品評意見與修改建議,對初學詩者掌握律詩寫作技巧,大有裨益。此外,書中的詩評內容,也蘊含屈復對唐代詩家的評論,及其對四唐詩作的高下分判,亦可作為研究唐人律詩相關議題的參考文本。
原書因流傳有限,僅館藏於少數圖書館善本古籍庫。點校本除了將詩評內容加上標點,也訂正書中的錯別字與異體字,並補充詩評所提及的詩人字號、籍貫,以及相關典故出處或概念說解,期能將本書分享給有心學習律詩或研究古典詩學的讀者。
原書因流傳有限,僅館藏於少數圖書館善本古籍庫。點校本除了將詩評內容加上標點,也訂正書中的錯別字與異體字,並補充詩評所提及的詩人字號、籍貫,以及相關典故出處或概念說解,期能將本書分享給有心學習律詩或研究古典詩學的讀者。
- 為初學入門者作老馬——《唐詩成法》的特點與點校說明
- 劉藻〈唐詩成法序〉
- 吳家龍〈唐詩成法序〉
- 〈凡例〉
-
卷一
-
唐明皇帝(玄宗)〈經魯祭孔子而歎之〉
-
唐明皇帝(玄宗)〈送賀知章歸四明〉
-
王績〈野望〉
-
盧照鄰〈酬揚(楊)比部員外暮宿琴堂朝躋書閣率爾見贈之作〉
-
盧照鄰〈春晚山莊率題〉
-
李百藥〈火鳳詞〉
-
張九齡〈剪綵〉
-
張九齡〈將至岳陽有懷趙二〉
-
張九齡〈初發曲江溪中〉
-
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張九齡〈在洪州答綦毋學士〉
-
張九齡〈通化門外送別〉
-
張九齡〈蘇侍郎紫微庭各賦一物得紅藥〉
-
張九齡〈秋夕望月〉
-
張九齡〈初入湘中有喜〉
-
張九齡〈園中時蔬盡皆鋤理惟秋蘭數本委而不顧彼雖一物有足悲者遂賦〉
-
張九齡〈望月懷遠〉
-
楊炯〈從軍行〉
-
宋之問〈途中逢寒食〉
-
宋之問〈緱山廟〉
-
宋之問〈陸渾山莊〉
-
宋之問〈寄天台司馬道士〉
-
宋之問〈夏日仙萼亭應制〉
-
崔湜〈酬杜麟臺春思〉
-
劉允濟〈怨情〉
-
張昌宗〈太平公主山亭侍晏(宴)〉
-
王勃〈春日還郊〉
-
王勃〈銅雀妓〉
-
王勃〈詠風〉
-
杜審言〈送高郎中北使〉
-
杜審言〈秋夜宴臨津鄭明府宅〉
-
杜審言〈夏日過鄭七山齋〉
-
杜審言〈送崔融〉
-
杜審言〈和康五望月有懷〉
-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
杜審言〈蓬萊三殿侍宴奉勅詠終南山〉
-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
駱賓王〈在獄詠蟬〉
-
劉希夷〈晚春〉
-
陳子昂〈晚次樂鄉縣〉
-
陳子昂〈送崔著作融東征〉
-
陳子昂〈月夜有懷〉
-
陳子昂〈送客〉
-
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
張說〈深渡驛〉
-
張說〈幽州夜飲〉
-
張說〈還至端州驛前與高六別處〉
-
張說〈奉和聖製登驪山矚眺應制〉
-
蘇頲〈奉和聖製登麗(驪)山高鼎寓目應制〉
-
張均〈岳陽晚景〉
-
沈佺期〈巫山高〉
-
沈佺期〈古意〉
-
沈佺期〈紫騮馬〉
-
沈佺期〈關山月〉
-
沈佺期〈折楊柳〉
-
沈佺期〈早發平昌島〉
-
沈佺期〈出塞〉
-
丁仙芝〈渡楊(揚)子江〉
-
殷遙〈送友人下第歸省〉
-
殷遙〈春晚山行〉
-
徐延壽〈人日剪綵〉
-
李邕〈詠雲〉
-
王灣〈次北固山下〉
-
張子容〈送孟八浩然歸襄陽二首〉
-
賀知章〈送人之軍中〉
-
-
卷二
-
王維〈同崔員外秋宵寓直〉
-
王維〈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
-
王維〈酬張少府〉
-
王維〈喜祖三至留宿〉
-
王維〈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不見留之作〉
-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
王維〈寄荊州張丞相〉
-
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
王維〈山居秋暝〉
-
王維〈終南別業〉
-
王維〈山居即事〉
-
王維〈歸嵩山作〉
-
王維〈終南山〉
-
王維〈輞川閒居〉
-
王維〈晚春嚴少尹與諸公見過〉
-
王維〈過香積寺〉
-
王維〈送崔九興宗遊蜀〉
-
王維〈送平淡(澹)然判官〉
-
王維〈送劉司直赴安西〉
-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
王維〈送張五諲歸宣城〉
-
王維〈送邢桂州〉
-
王維〈漢江臨泛〉
-
王維〈觀獵〉
-
王維〈泛前陂〉
-
王維〈登裴迪秀才小臺作〉
-
王維〈被出濟州〉
-
王維〈使至塞上〉
-
王維〈戲題示蕭氏外甥〉
-
王維〈待儲光羲不至〉
-
崔顥〈送單于都護赴西河〉
-
崔顥〈題潼關樓〉
-
祖詠〈江南旅情〉
-
祖詠〈泊楊(揚)子津〉
-
邱(丘)為〈留別王維〉
-
李頎〈望秦川〉
-
李頎〈寄鏡湖朱處士〉
-
李頎〈覺公院施鳥石臺〉
-
儲光羲〈題山中流泉〉
-
儲光羲〈張谷田舍〉
-
王昌齡〈胡笳曲〉
-
王昌齡〈潞府客亭寄崔鳳童〉
-
王昌齡〈宿京口期劉眘虛不至〉
-
王昌齡〈送李櫂遊江東〉
-
王昌齡〈客廣陵〉
-
常建〈宿王昌齡隱居〉
-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
李嶷〈林園秋夜作〉
-
王諲〈閨情〉
-
劉長卿〈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
-
劉長卿〈經漂母墓〉
-
劉長卿〈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
劉長卿〈新年作〉
-
劉長卿〈尋南溪常道士〉
-
劉長卿〈岳陽館中望洞庭湖〉
-
劉長卿〈北歸次秋浦界清溪館〉
-
劉長卿〈秋杪江亭有作〉
-
張巡〈聞笛〉
-
崔曙〈途中曉發〉
-
崔曙〈奉試明堂火珠〉
-
綦毋潛〈送章彝下第〉
-
-
卷三
-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
孟浩然〈臨洞庭〉
-
孟浩然〈晚春〉
-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
孟浩然〈閒園懷蘇子〉
-
孟浩然〈留別王維〉
-
孟浩然〈遊精思觀迴王白雲在後〉
-
孟浩然〈途中遇晴〉
-
孟浩然〈宿武陵即事〉
-
孟浩然〈和張丞相春朝對雪〉
-
孟浩然〈過故人莊〉
-
李白〈送友人〉
-
李白〈送友人入蜀〉
-
李白〈送殷淑〉
-
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
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
李白〈宮中行樂詞〉
-
李白〈口號贈徵君盧鴻〉
-
李白〈塞下曲〉
-
李白〈塞下曲〉
-
李白〈塞下曲〉
-
李白〈秋思〉
-
李白〈侍從遊宿溫泉宮〉
-
李白〈謝公亭〉
-
李白〈送麴十少府〉
-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
韋應物〈冬夜宿司空曙野居因寄酬贈〉
-
韋應物〈送榆次林明府〉
-
韋應物〈府舍月遊〉
-
韋應物〈遊開元精舍〉
-
張謂〈同王徵君湘中有懷〉
-
岑參〈滻水東店送唐子歸嵩陽〉
-
岑參〈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馬〉
-
岑參〈武威暮春聞宇文判官西使到晉昌〉
-
岑參〈初至犍為作〉
-
岑參〈巴南舟中夜書事〉
-
岑參〈寄左省杜拾遺〉
-
岑參〈南樓送衛憑〉
-
岑參〈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
-
岑參〈初授官題高冠草堂〉
-
岑參〈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節度使〉
-
岑參〈宿關西客舍寄東山嚴許二山人時天保(寶)初七月初三日在內學見有高道舉徵〉
-
岑參〈送楊瑗尉南海〉
-
岑參〈送杜佐下第歸陸渾別業〉
-
岑參〈送顏少府投鄭陳州〉
-
岑參〈稠桑驛喜逢嚴河南中丞便別〉
-
岑參〈宿鐵關西館〉
-
岑參〈北庭作〉
-
荊冬倩〈奉試詠青〉
-
常非月〈詠談容娘〉
-
楊賁〈時興〉
-
李嘉祐〈蔣山開善寺〉
-
皇甫曾〈送孔徵士〉
-
高適〈自薊北歸〉
-
高適〈使青夷軍入居庸〉
-
高適〈醉後贈張九旭〉
-
高適〈淇上別業〉
-
高適〈別從甥萬盈〉
-
高適〈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
-
高適〈別韋五〉
-
高適〈崔功曹赴越〉
-
-
卷四
-
杜甫〈房兵曹胡馬〉
-
杜甫〈畫鷹〉
-
杜甫〈送裴二虯尉永嘉〉
-
杜甫〈春宿左省〉
-
杜甫〈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
-
杜甫〈端午日賜衣〉
-
杜甫〈秦州雜詩〉
-
杜甫〈秦州雜詩〉
-
杜甫〈天河〉
-
杜甫〈初月〉
-
杜甫〈促織〉
-
杜甫〈除架〉
-
杜甫〈銅瓶〉
-
杜甫〈天末懷李白〉
-
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
杜甫〈遣意〉
-
杜甫〈漫成〉
-
杜甫〈江亭〉
-
杜甫〈落日〉
-
杜甫〈客夜〉
-
杜甫〈玩月呈漢中王〉
-
杜甫〈別房太尉墓〉
-
杜甫〈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
-
杜甫〈禹廟〉
-
杜甫〈旅夜書懷〉
-
杜甫〈洞房〉
-
杜甫〈孟倉曹步趾領酒醬二物滿器見遺老人(夫)〉
-
杜甫〈登岳陽樓〉
-
杜甫〈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廣州〉
-
杜甫〈江閣對雨有懷行營裴二端公〉
-
錢起〈晚歸藍田酬王維給事贈別〉
-
韓翃〈題薦福寺衡岳煉師房〉
-
郎士元〈長安逢故人〉
-
皇甫冉〈巫山峽〉
-
皇甫冉〈歸渡洛水〉
-
劉眘虛〈闕題〉
-
顧況〈洛陽早春〉
-
耿湋〈登沃州山〉
-
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
-
于良史〈春山夜月〉
-
于良史〈冬日野望寄李贊府〉
-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
李端〈巫山高〉
-
司空曙〈雲陽館與韓紳宿別〉
-
王建〈縣丞廳即事〉
-
羊士諤〈寒食宴城北山池即故郡守滎陽鄭鋼目為折柳亭〉
-
柳宗元〈種柳戲題〉
-
-
卷五
-
劉禹錫〈罷郡姑蘇北歸渡楊(揚)子津〉
-
張籍〈夜到漁家〉
-
張籍〈薊北旅思〉
-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
姚合〈武功縣中作三十首〉
-
張祜〈題萬道人禪房〉
-
張祜〈題松汀驛〉
-
張祜〈題杭州孤山寺〉
-
張祜〈題潤州金山寺〉
-
朱慶餘〈與賈島顧非熊無可上人宿萬年姚少府宅〉
-
朱慶餘〈贈陳逸人〉
-
朱慶餘〈湖中閒夜遣興〉
-
顧非熊〈題馬儒义石門山居〉
-
雍陶〈塞上宿野寺〉
-
李遠〈送人入蜀〉
-
杜牧〈池州春送前進士蒯希逸〉
-
杜牧〈晚泊〉
-
許渾〈示弟〉
-
李商隱〈蟬〉
-
李商隱〈無題〉
-
李商隱〈贈宗魯筇竹杖〉
-
李商隱〈雨〉
-
李商隱〈落花〉
-
李商隱〈晚晴〉
-
李商隱〈深樹見一顆櫻桃尚在〉
-
李商隱〈送豐都李尉〉
-
劉得仁〈題邵公禪院〉
-
項斯〈小古鏡〉
-
馬戴〈山中夜坐〉
-
馬戴〈送人遊蜀〉
-
馬戴〈楚江懷古〉
-
馬戴〈過野叟居〉
-
馬戴〈寄終南真空禪師〉
-
劉威〈冬夜旅懷〉
-
賈島〈送無可上人〉
-
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
賈島〈暮過山村〉
-
賈島〈寄宋州田中丞〉
-
賈島〈送李騎曹〉
-
賈島〈題李凝幽居〉
-
溫庭筠〈春日郊行〉
-
溫庭筠〈握柘詞〉
-
溫庭筠〈商山早行〉
-
溫庭筠〈李先生別墅望僧舍寶刹因作雙聲〉
-
溫庭筠〈鄠郊別墅寄所知〉
-
劉駕〈早行〉
-
于武陵〈贈賣松人〉
-
許棠〈早發洛中〉
-
許棠〈寄盩屋薛能少府〉
-
許棠〈過洞庭湖〉
-
李咸用〈訪友人不遇〉
-
唐彥謙〈寄同上人〉
-
周朴〈董嶺水〉
-
周朴(杜荀鶴)〈春宮怨〉
-
鄭谷〈聞進士許彬罷舉歸睦州悵然懷寄〉
-
崔塗〈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
韓偓〈幽窗〉
-
吳融〈西陵夜居〉
-
杜荀鶴〈送人宰吳縣〉
-
黃滔〈遊東林寺〉
-
唐求〈山東蘭若遇靜公夜歸〉
-
李得〈賦得垣衣〉
-
趙嘏〈東歸道中〉
-
韋莊〈延興門外作〉
-
王貞白〈御溝水〉
-
無可〈遊山寺〉
-
無可〈秋寄從兄賈島〉
-
齊己〈劍客〉
-
處默〈聖果寺〉
-
盧象〈贈劉藍田〉
-
-
卷六
-
李嶠〈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
-
杜審言〈大酺〉
-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
韋元旦〈興慶池侍宴應制〉
-
蘇頲〈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
-
蘇頲〈侍宴安樂公主山莊應制〉
-
蘇頲〈興慶池侍宴應制〉
-
蘇頲〈春晚紫微省直寄內〉
-
張說〈奉和聖製春日幸望春宮應制〉
-
張說〈三月三日詔宴定昆池宮莊賦得筵字〉
-
張說〈灉湖山寺〉
-
張說〈幽州新歲作〉
-
沈佺期〈奉和立春遊苑迎春〉
-
沈佺期〈人日重宴大明宮賜綵樓人勝應制〉
-
沈佺期〈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
-
沈佺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
-
沈佺期〈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
-
沈佺期〈龍池篇〉
-
沈佺期〈嵩山石淙侍宴應制〉
-
沈佺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
沈佺期〈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
沈佺期〈和上巳連寒食有懷京洛〉
-
沈佺期〈紅樓院應制〉
-
沈佺期〈再入道場紀事應制〉
-
宋之問〈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
-
鄭愔〈奉和春日幸望春宮〉
-
張諤〈九日〉
-
張諤〈延平門高齋亭子應岐王教〉
-
李憕〈奉和聖製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
李邕〈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
-
徐安貞〈聞鄰家理箏〉
-
陶峴〈西塞山下迴舟作〉
-
王維〈奉和聖製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
王維〈勅賜百官櫻桃〉
-
王維〈勅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
-
王維〈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湯寓目〉
-
王維〈酬郭給事〉
-
王維〈酌酒與裴迪〉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
王維〈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
王維〈送方尊師歸嵩山〉
-
王維〈送楊少府貶郴州〉
-
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
-
卷七
-
崔顥〈黃鶴樓〉
-
崔顥〈行經華陽(陰)〉
-
祖詠〈望薊門〉
-
李頎〈寄綦毋三〉
-
李頎〈送魏萬之京〉
-
李頎〈題璿公山池〉
-
李頎〈送李回〉
-
李頎〈宿瑩公禪房聞梵〉
-
李頎〈題盧五舊居〉
-
李頎〈送(寄)司勳盧員外〉
-
王昌齡〈九日登高〉
-
王昌齡〈萬歲樓〉
-
劉長卿〈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
-
劉長卿〈戲題贈二小男〉
-
劉長卿〈送耿拾遺歸上都〉
-
劉長卿〈獻淮寧軍節度使李相公〉
-
劉長卿〈送李錄事兄歸襄鄧〉
-
劉長卿〈長沙寓(過)賈誼宅〉
-
劉長卿〈酬屈突陝〉
-
劉長卿〈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寄源中丞〉
-
劉長卿〈別嚴士元〉
-
劉長卿〈送陸澧倉曹西上〉
-
劉長卿〈送子婿崔真父歸長城〉
-
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
-
孟浩然〈春情〉
-
李白〈送賀監歸四明應制〉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
李白〈鸚鵡洲〉
-
韋應物〈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
-
張謂〈春園家宴〉
-
張謂〈西亭子言懷〉
-
張謂〈杜侍御送貢物戲贈〉
-
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
岑參〈使君席夜送嚴河南赴長水〉
-
岑參〈暮春虢州東亭送李司馬歸扶風別廬〉
-
岑參〈首春渭西郊行呈藍田張二主簿〉
-
岑參〈酬暢當嵩山尋麻道士見寄〉
-
李嘉祐〈暮春宜陽郡齋愁坐忽枉劉七侍御詩因以酬答〉
-
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
-
高適〈夜別韋司士〉
-
高適〈重陽〉
-
-
卷八
-
杜甫〈題張氏隱居〉
-
杜甫〈紫宸殿退朝口號〉
-
杜甫〈曲江對雨〉
-
杜甫〈題鄭縣亭子〉
-
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
-
杜甫〈有客〉
-
杜甫〈野老〉
-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
杜甫〈送韓十四江東省覲(覲省)〉
-
杜甫〈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
杜甫〈玉臺觀二首〉
-
杜甫〈登樓〉
-
杜甫〈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
-
杜甫〈白帝城最高樓〉
-
杜甫〈諸將〉
-
杜甫〈返照〉
-
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
杜甫〈秋興〉八首其二
-
杜甫〈秋興〉八首其三
-
杜甫〈秋興〉八首其四
-
杜甫〈秋興〉八首其五
-
杜甫〈秋興〉八首其六
-
杜甫〈秋興〉八首其七
-
杜甫〈秋興〉八首其八
-
杜甫〈九日〉
-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
杜甫〈詠懷古跡〉
-
-
卷九
-
錢起〈和李員外扈駕幸溫泉宮〉
-
錢起〈暇日覽舊詩因以題詠〉
-
錢起〈贈闕下裴舍人〉
-
錢起〈山中酬楊補闕見過〉
-
韓翃〈送襄垣王君歸南陽別墅〉
-
韓翃〈送王少府歸杭州〉
-
韓翃〈宴楊駙馬山池〉
-
獨孤及〈同皇甫侍御齋中春望見示之作〉
-
郎士元〈題精舍寺〉
-
郎士元〈酬王季友題半日村別業兼呈李明府〉
-
皇甫冉〈三月三日義興李明府後亭泛舟〉
-
皇甫冉〈同溫丹徒登萬歲樓〉
-
皇甫曾〈早朝日寄所知〉
-
秦系〈獻薛僕射〉
-
嚴武〈巴嶺答杜二見憶〉
-
郭受〈寄杜員外〉
-
嚴維〈酬諸公宿鏡水宅〉
-
顧況〈送大理張卿〉
-
耿湋〈贈別劉長卿員外〉
-
耿湋〈送友人遊江南〉
-
竇常〈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劉員外禹錫〉
-
楊郇伯〈送妓人出家〉
-
戴叔倫〈贈韓道士〉
-
戴叔倫〈寄孟郊〉
-
盧綸〈長安春望〉
-
盧綸〈晚次鄂州〉
-
盧綸〈夜投豐德寺謁海上人〉
-
李益〈同崔邠登鸛雀樓〉
-
李益〈鹽州過胡兒飲馬泉〉
-
司空曙〈送曲山人之衡州〉
-
司空曙〈酬李端校書見贈〉
-
崔峒〈題桐廬李明府官舍〉
-
張南史〈陸勝宅秋暮雨中探韻同作〉
-
王建〈歲晚自感〉
-
朱灣〈同達奚宰遊竇子明仙壇〉
-
朱灣〈尋隱者韋九山人於東溪草堂〉
-
武元衡〈酬嚴司空荊南見寄〉
-
權德輿〈自桐廬如蘭溪有寄〉
-
楊巨源〈將歸東都寄令狐舍人〉
-
-
卷十
-
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
柳宗元〈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
柳宗元〈嶺南江行〉
-
劉禹錫〈松滋渡望峽中〉
-
劉禹錫〈荊門道懷古〉
-
劉禹錫〈漢壽城春望〉
-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
劉禹錫〈和樂天送鶴上裴相公別鶴之作〉
-
劉禹錫〈和裴司空答張秘書贈馬詩〉
-
劉禹錫〈和楊師臯給事傷小姬英英〉
-
元稹〈以州宅夸於樂天〉
-
白居易〈江西裴常侍以優禮見待又蒙贈詩輒敘鄙誠用伸感謝〉
-
白居易〈晚桃花〉
-
白居易〈杭州春望〉
-
白居易〈妻初授邑號告(誥)身〉
-
白居易〈餘杭形勝〉
-
白居易〈西湖留別〉
-
白居易〈寄韜光禪師〉
-
李德裕〈謫嶺南道中作〉
-
李紳〈臯橋〉
-
鮑溶〈巫山懷古〉
-
周賀〈送石協律歸吳〉
-
章孝標〈上浙東元相〉
-
姚合〈送別友人〉
-
姚合〈送陳倜赴江陵從事〉
-
姚合〈贈王尊師〉
-
雍陶〈晴詩〉
-
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
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
-
杜牧〈九日齊安(山)登高〉
-
許渾〈咸陽城東樓〉
-
許渾〈臥病〉
-
-
卷十一
-
李商隱〈錦瑟〉
-
李商隱〈聖女祠〉
-
李商隱〈重過聖女祠〉
-
李商隱〈杜工部蜀中離席〉
-
李商隱〈隋宫〉
-
李商隱〈野菊〉
-
李商隱〈重有感〉
-
李商隱〈安定城樓〉
-
李商隱〈無題〉
-
李商隱〈籌筆驛〉
-
李商隱〈馬嵬〉
-
紀唐夫〈送溫庭筠尉方城〉
-
薛逢〈漢武宮辭〉
-
薛逢〈潼關河亭〉
-
趙嘏〈早發剡中石城寺〉
-
趙嘏〈宿山寺〉
-
趙嘏〈長安晚秋〉
-
薛能〈獻僕射相公〉
-
劉威〈遊東湖黃處士園林〉
-
韓琮〈牡丹〉
-
韓琮〈春日即事〉
-
李群玉〈黃陵廟〉
-
溫庭筠〈過陳琳墓〉
-
溫庭筠〈題懷貞亭舊遊〉
-
溫庭筠〈山中與諸道友夜坐聞邊防不寧因示同志〉
-
溫庭筠〈南湖〉
-
-
卷十二
-
劉滄〈長洲懷古〉
-
劉滄〈經煬帝行宮〉
-
劉滄〈咸陽懷古〉
-
李頻〈湘口送友人〉
-
李郢〈上裴晉公〉
-
李郢〈友人適越路過桐廬寄題江驛〉
-
曹鄴〈碧潯宴上有懷知己〉
-
皮日休〈病後春思〉
-
陸龜蒙〈病中秋懷寄襲美〉
-
司空圖〈書懷〉
-
曹唐〈劉晨阮肇遊天台〉
-
李山甫〈公子家〉
-
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
羅鄴〈落第書懷寄友人〉
-
羅隱〈牡丹花〉
-
羅隱〈魏城逢故人〉
-
秦韜玉〈貧女〉
-
鄭谷〈鷓鴣〉
-
韓偓〈寄湖南從事〉
-
韓偓〈安貧〉
-
韓偓〈露〉
-
吳融〈閒望〉
-
吳融〈新安道中玩流水〉
-
吳融〈春歸次金陵〉
-
吳融〈紅樹〉
-
韋莊〈憶昔〉
-
韋莊〈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
曹松〈南海旅次〉
-
李洞〈斃驢〉
-
沈彬〈塞下〉
-
沈彬〈秋日〉
-
陳陶〈上建溪〉
-
譚用之〈寄岐山林逢吉明府〉
-
薛濤〈謁巫山廟〉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