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歷史學者楊雲萍教授曾說,「臺灣研究的都市」的任一曲巷小路,沒有一處沒有伊能嘉矩的「日影」的映照。在日治時期、戰後初期乃至今日,伊能嘉矩當年的足跡,確實影響了臺灣研究領域的每一個角落。
來自日本東北鄉村遠野的伊能嘉矩,隨著近代日本帝國的擴張,來到臺灣,在臺灣他一步步展開其臺灣研究的踏查足跡。殖民地時代結束之後,其作品更經歷了後殖民挪用與再生。透過對伊能嘉矩作品的分析,本書呈現伊能嘉矩及其時代;更透過伊能嘉矩,追蹤當代臺灣歷史文化建構的殖民印跡。
增訂版就伊能嘉矩的田野技藝、漢人社會研究、臺灣歷史書寫幾個部分,增加討論文字與圖片篇幅。附錄新增2014年以來臺灣與日本的伊能著作出版與紀念活動的情況。本次修訂內容反映本書初版以來讀者與學界的批評與回饋,以及納入作者這些年參與伊能嘉矩著作校訂與策劃「重返田野」特展工作,重新閱讀與詮釋伊能嘉矩的心得。
★ 隨書附贈伊能嘉矩〈蕃人研究標準〉研究要領圖(日文原件及其中譯版,27×80cm)★
來自日本東北鄉村遠野的伊能嘉矩,隨著近代日本帝國的擴張,來到臺灣,在臺灣他一步步展開其臺灣研究的踏查足跡。殖民地時代結束之後,其作品更經歷了後殖民挪用與再生。透過對伊能嘉矩作品的分析,本書呈現伊能嘉矩及其時代;更透過伊能嘉矩,追蹤當代臺灣歷史文化建構的殖民印跡。
增訂版就伊能嘉矩的田野技藝、漢人社會研究、臺灣歷史書寫幾個部分,增加討論文字與圖片篇幅。附錄新增2014年以來臺灣與日本的伊能著作出版與紀念活動的情況。本次修訂內容反映本書初版以來讀者與學界的批評與回饋,以及納入作者這些年參與伊能嘉矩著作校訂與策劃「重返田野」特展工作,重新閱讀與詮釋伊能嘉矩的心得。
★ 隨書附贈伊能嘉矩〈蕃人研究標準〉研究要領圖(日文原件及其中譯版,27×80cm)★
- 圖輯
- 「臺灣研究先行者」序言
- 前言
-
第一章 遠野與臺灣:從鄉村到殖民地
-
一、從遠野到東京
-
二、從東京到臺灣
-
三、從臺灣回到遠野
-
四、位處帝國邊緣,以及再生
-
-
第二章 重層的知識網絡:「臺灣人類學」的構想
-
一、殖民遭逢的再現:平野秋夫與伊能嘉矩
-
二、人類學家的登臺:田代安定、伊能嘉矩與鳥居龍藏
-
三、東京人類學會與臺灣人類學會
-
四、臺灣人類學會的「人類的理學研究」
-
五、臺灣原住民研究的展開
-
六、臺灣漢人的調查構想與展開
-
-
第三章 族群分類知識的形成:殖民地人類學與《臺灣蕃人事情》
-
一、人群分類知識的建構
-
(一)生與熟
-
(二)平埔蕃的課題
-
(三)全島蕃人調查的登場
-
(四)修正與再現
-
-
二、族群分類知識的科學性宣稱
-
三、伊能人類學的延續
-
-
第四章 歷史知識的建構:臺灣史研究的展開
-
一、渡南觀光:來臺初期的臺灣史筆記
-
二、臺灣在世界之中
-
三、地理歷史教科書編纂
-
四、區域史與漢人的社會分類
-
五、臺灣全志的登場
-
-
第五章 方法、田野、理論:伊能嘉矩的歷史文化理論
-
一、伊能的田野現場
-
(一)媒介:伊能的語言能力
-
(二)田野中的社會關係
-
-
二、殖民地人類學的田野、理論與權力
-
(一)分析方法與知識建構
-
(二)伊能的文化理論
-
(三)描述的與比較的民族誌
-
(四)從「人的人類」到「國的人類」
-
(五)公共歷史
-
(六)國族主義、進化主義與「異己」研究
-
-
-
第六章 影響與再生:殖民閱讀與後殖民挪用
-
一、影響
-
二、正典化
-
三、挪用與再生
-
四、公共歷史中的伊能嘉矩
-
-
結論
-
一、殖民地歷史民族誌的展開
-
二、「我們要前進」:伊能再踏查
-
- 初版後記
- 增訂版後記
- 附錄一 伊能嘉矩臺灣研究書籍著作目錄
- 附錄二 戰後伊能嘉矩臺灣研究書籍與論文:翻譯與復刻1950-2021
- 附錄三 伊能嘉矩年譜
- 參考書目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350/6478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