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生態.現象.文學史
旨在從史料文獻《月光光》、《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等的爬梳發現,重新理解臺灣兒童文學史的生成,再從歷史演進的脈絡中,提取若干發展現象剖析其原因和影響。
☉文本.類型.作者論
經由不同文本類型的創作考察,包括:林鍾隆《南方小島的故事》、張雅涵《叔叔的祕密情人》等作品,用當代觀點詮釋解析,並透過幾位兒童文學作者作品,論述作家們的創作與生命的聯繫,以及地位。
新世紀以來的臺灣兒童文學,由於家長的重視與投資,以及教育部的鼓勵與政策推動,積極發展中小學的閱讀教育,得以蓬勃發展。然而除了圖畫書以外,童詩等文類的萎弱,還有本土經典被漠視等現象,亟待被關心改變。
作者謝鴻文以其對兒童文學研究的專業,撰著本書,並將全書分為兩大部分剖析,最終期盼臺灣兒童文學有更多新生與新聲匯集。
「輯一是宏觀的論述,可見作者視野的開闊,以及心繫在地與兒童的殷切;輯二則是單一微觀,雖以文本、類型與作者論為題,卻是別有心得的論述。」──林文寶
旨在從史料文獻《月光光》、《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等的爬梳發現,重新理解臺灣兒童文學史的生成,再從歷史演進的脈絡中,提取若干發展現象剖析其原因和影響。
☉文本.類型.作者論
經由不同文本類型的創作考察,包括:林鍾隆《南方小島的故事》、張雅涵《叔叔的祕密情人》等作品,用當代觀點詮釋解析,並透過幾位兒童文學作者作品,論述作家們的創作與生命的聯繫,以及地位。
新世紀以來的臺灣兒童文學,由於家長的重視與投資,以及教育部的鼓勵與政策推動,積極發展中小學的閱讀教育,得以蓬勃發展。然而除了圖畫書以外,童詩等文類的萎弱,還有本土經典被漠視等現象,亟待被關心改變。
作者謝鴻文以其對兒童文學研究的專業,撰著本書,並將全書分為兩大部分剖析,最終期盼臺灣兒童文學有更多新生與新聲匯集。
「輯一是宏觀的論述,可見作者視野的開闊,以及心繫在地與兒童的殷切;輯二則是單一微觀,雖以文本、類型與作者論為題,卻是別有心得的論述。」──林文寶
- 推薦序 期待的新聲/林文寶
- 自序 兒童文學永遠需要迎接新生與新聲
-
輯一 生態.現象.文學史
-
臺灣兒童文學史發展起點的異議
-
臺灣兒童文學的烏托邦幻想世界
-
守望明天:當代臺灣童詩的烏托邦想像
-
臺灣童詩的沒落與未來復興的反思
-
明月光華映照臺灣童詩的黃金年代——《月光光》在臺灣兒童文學史的價值與意義
-
經典陌生化——臺灣兒童文學閱讀、出版的一個怪象
-
當代臺灣少年小說呈現的世界圖像
-
從2006至2009年《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觀察當前臺灣兒童文學發展
-
臺灣兒童文學研究前進的一大步——《2007臺灣兒童文學年鑑》出版的意義與省思
-
共生時代的兒童文學——第七屆亞洲兒童文學大會觀察
-
用兒童文學為孩子種夢——第十二屆亞洲兒童文學大會暨第三屆世界兒童文學大會側記
-
在共生共榮的想像裡看見什麼?——第十四屆亞洲兒童文學大會的省思
-
90年代後兒童與成人繪本在臺灣出版X創作的共振與合奏
-
全球化視野中當代臺灣繪本的本土化建構
-
回望二十一世紀初臺灣兒童文學:黃金十年,抑或衰退的十年?
-
兒童閱讀的新推手——故事劇場在臺灣的實踐
-
-
輯二 文本.類型.作者論
-
童詩中的童言本色
-
童詩的靜觀與鏡觀
-
童詩反映的性別意識
-
圖像詩的「語言」意義——以詹冰〈山路上的螞蟻〉為例
-
林鍾隆珍稀的日文繪本創作《南方小島的故事》
-
林鍾隆〈我要給風加上顏色〉與安.艾珀《風是什麼顏色?》美學精神的互通
-
地域文化特徵在曹文軒小說中的顯影
-
童書的禁忌和逾越——論張雅涵《叔叔的祕密情人》性別多樣化的書寫
-
生存在愛與尊重的世界——探索兒童文學裡的身心障礙者書寫
-
靈魂與火不滅——幸佳慧的創作與她的公民社會行動
-
冷藏的火把——鄭清文的文學風景
-
圖畫書的戲劇性
-
在兒童戲劇中溫暖相遇——黃春明與兒童戲劇
-
當春風停止吹拂——「人文合一」的傅林統與其作品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