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一個不懂得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出了家庭的水箱,在乾燥的社會上,他不愛人,也不自愛,必將焦渴而死。
◎在最重要的升學階段,青少年厭學?
◎小小年紀就說謊,是不是變壞的開始?
◎總是拖延、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在校園被孤立,卻不願意說出口?
「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
作為父母,沒有一個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好的,但是父母是人不是神,他們也有自身的侷限性,當他們完全用自己的意願去操控孩子的人生時,這樣的愛,還是真正的愛嗎?
當孩子產生的負性情緒無處表達,這些積攢的情緒會發洩到自己身上,產生內隱行為問題:社交退縮、上癮行為或是羞愧、焦慮的情緒。真的成為永遠長不大,永遠依附在父母身邊的「巨嬰」。
如果孩子沒有從失敗中崛起的經歷,永遠都會是一個自卑者,無法長大,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亦無法成就自己的人生。
►時時刻刻擺正自己的位置,分清人際界限,這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態度。
「從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孩子變得如此冷漠?」
相信每個父母都很難接受,幼年時期那個對父母無比依戀的孩子,一下子變得跟父母形同陌路。到底是什麼讓他們出現如此改變?
∙過度被愛讓孩子失去愛的能力
愛本是流動的能量,有付出亦有接納,如果只是單向的流動,沒有任何的回饋,愛就會淤積,而接受的一方也會變得麻木,感受不到愛。
∙強迫式親子教育帶來的負面效應
被強迫的痛苦體驗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極大的傷害,他們感覺父母和老師把自己當成了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工具,這種感受使他們變得冷漠、自私、無法擁有愛的能力。
∙缺乏有效的情感交流
有些父母平時工作繁忙,與孩子之間的有效情感交流少之又少,若孩子從父母那裡感知不到真正的父愛和母愛,便無法建立真正的感情支持系統。
►在孩子成長的最初階段,父母應該注重的是情感教育,學校才是重視能力教育。
◎本書特色:透過大量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分析孩子的心理特點,以及他們不同行為表現背後的深層原因。透過良性的親子互動,實現父母和孩子心靈的共同成長。
──願每一份童年都不會經歷灰暗的傷痛,也願每一雙清澈的眼睛不會倒映出恐懼與難過。
◎在最重要的升學階段,青少年厭學?
◎小小年紀就說謊,是不是變壞的開始?
◎總是拖延、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在校園被孤立,卻不願意說出口?
「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
作為父母,沒有一個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好的,但是父母是人不是神,他們也有自身的侷限性,當他們完全用自己的意願去操控孩子的人生時,這樣的愛,還是真正的愛嗎?
當孩子產生的負性情緒無處表達,這些積攢的情緒會發洩到自己身上,產生內隱行為問題:社交退縮、上癮行為或是羞愧、焦慮的情緒。真的成為永遠長不大,永遠依附在父母身邊的「巨嬰」。
如果孩子沒有從失敗中崛起的經歷,永遠都會是一個自卑者,無法長大,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亦無法成就自己的人生。
►時時刻刻擺正自己的位置,分清人際界限,這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態度。
「從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孩子變得如此冷漠?」
相信每個父母都很難接受,幼年時期那個對父母無比依戀的孩子,一下子變得跟父母形同陌路。到底是什麼讓他們出現如此改變?
∙過度被愛讓孩子失去愛的能力
愛本是流動的能量,有付出亦有接納,如果只是單向的流動,沒有任何的回饋,愛就會淤積,而接受的一方也會變得麻木,感受不到愛。
∙強迫式親子教育帶來的負面效應
被強迫的痛苦體驗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極大的傷害,他們感覺父母和老師把自己當成了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工具,這種感受使他們變得冷漠、自私、無法擁有愛的能力。
∙缺乏有效的情感交流
有些父母平時工作繁忙,與孩子之間的有效情感交流少之又少,若孩子從父母那裡感知不到真正的父愛和母愛,便無法建立真正的感情支持系統。
►在孩子成長的最初階段,父母應該注重的是情感教育,學校才是重視能力教育。
◎本書特色:透過大量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分析孩子的心理特點,以及他們不同行為表現背後的深層原因。透過良性的親子互動,實現父母和孩子心靈的共同成長。
──願每一份童年都不會經歷灰暗的傷痛,也願每一雙清澈的眼睛不會倒映出恐懼與難過。
- 版權頁
- 作者簡介
- 內容簡介
- 不要成為孩子精神世界的陌生人
-
第1章 理解孩子的與眾不同
-
1.1 你的粗心大意也不一定是壞事情
-
1.1.1 粗心的幸運兒
-
1.1.2 粗心的人對某些訊息的判斷更有價值
-
1.1.3 「粗」和「細」都是相對某種情況而言的
-
-
1.2 原諒我,我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
1.2.1 在不為人知的世界裡悄悄地病著
-
1.2.2 過動症兒童的心理行為特徵
-
1.2.3 兒童過動症的成因
-
1.2.4 兒童過動症行動指南
-
-
1.3 我是敏感的小蝸牛,請讓我慢慢長大
-
1.3.1 那個慢熱的小蝸牛
-
1.3.2 敏感孩子的特徵
-
1.3.3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很敏感?
-
1.3.4 關注我們的小蝸牛
-
1.3.5 敏感的小蝸牛,讓我陪你慢慢長大
-
-
1.4 化解自卑的唯一出路
-
影響自卑心理的因素
-
-
1.5 撒謊的小孩更需要愛
-
1.5.1 奇怪的謊言
-
1.5.2 孩子為什麼會撒謊?
-
1.5.3 請善待每一個犯錯的孩子
-
-
1.6 我再也不想上學了
-
1.6.1 放棄學校的孩子
-
1.6.2 不可小看的潛意識性厭學
-
1.6.3 面對厭學的孩子,應該怎麼辦?
-
-
-
第2章 修正親子關係中的錯誤認知
-
2.1 以愛為名的控制
-
2.1.1 我們真的好「愛」你
-
2.1.2 每個望子成龍背後,都是我要你成就我認為的「好」
-
2.1.3 父母出於本能保護孩子可能會犧牲孩子
-
2.1.4 可怕的親情綁架
-
2.1.5 放手,去做一個成長的父母
-
-
2.2 可怕的「親情冷漠症」
-
2.2.1 家有「親情冷漠症」的孩子
-
2.2.2 是什麼讓孩子如此冷漠?
-
2.2.3 如何才能讓孩子學會關愛呢?
-
-
2.3 父親的愛,不可替代
-
2.3.1 缺乏父愛症候群
-
2.3.2 父親在女兒日後的親密關係中承擔重要角色
-
2.3.3 父親是兒子的榜樣
-
2.3.4 完全的父愛打造孩子的健康人生
-
-
2.4 低品質的陪伴是一種傷害
-
2.4.1 陪伴不只是陪著
-
2.4.2 沒有回應的陪伴就不會有愛的連結
-
2.4.3 如果做不到放下期待,陪伴就沒有意義了
-
2.4.4 父母要對自己的內心保持敏感,好好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孩子
-
2.4.5 如何做到高品質的陪伴?
-
-
2.5 親子焦慮,你中招了嗎?
-
2.5.1 典型親子焦慮的媽媽
-
2.5.2 焦慮源於家長自身的不自信
-
2.5.3 親子焦慮的問題亦是夫妻關係的折射
-
2.5.4 改變對自己的態度,學會愛自己
-
-
-
第3章 邁過成長中的第一道檻
-
3.1 成長中的第一道檻:「被孤立」
-
3.1.1 來自學校的冷暴力
-
3.1.2 群體孤立是一種欺凌,其傷害程度不可估量
-
3.1.3 容易被孤立的孩子
-
3.1.4 給予孩子無條件的關注
-
-
3.2 難以抑制的空心病
-
3.2.1 時代焦慮症
-
3.2.2 不能承受生命之輕
-
3.2.3 教育,從身體力行開始
-
-
3.3 社交恐懼症是無法言說的痛
-
3.3.1 無處安放的人生
-
3.3.2 究竟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
3.3.3 社交恐懼症是如何產生的呢?
-
3.3.4 防患於未然
-
-
3.4 深陷憂鬱的泥潭
-
3.4.1 乖孩子竟然得了憂鬱症
-
3.4.2 一場心靈的「感冒」
-
3.4.3 遠離泥潭
-
3.4.4 父母是一輩子都需要精進的職業
-
-
3.5 如何應對青春前期兒童成長中的同伴壓力?
-
3.5.1 青春前期兒童的同伴壓力
-
3.5.2 為什麼說青春前期兒童的同伴壓力問題更為嚴峻?
-
3.5.3 青春前期同伴壓力的利與弊
-
3.5.4 如何應對青春前期消極的同伴壓力?
-
-
-
第4章 彌補家庭中的原生缺陷
-
4.1 媽媽,你別討厭我……
-
4.1.1 幼年時期形成的負面心理場,一生無法釋懷
-
4.1.2 以偏概全地定義內化孩子的三觀
-
4.1.3 青少年犯罪來自幼年遭受的語言暴力
-
4.1.4 拒絕語言暴力
-
-
4.2 解讀離異家庭孩子的心靈密碼
-
4.2.1 離異,陰霾背後的傷
-
4.2.2 解讀離異家庭中孩子的心靈密碼
-
4.2.3 給孩子心靈撐起一個完整的家
-
-
4.3 我怎麼不會愛
-
4.3.1 我怎麼不會愛?
-
4.3.2 親子中斷在幼年的孩子心中植下深深的洞
-
4.3.3 幼年的分離傷痛映射到關係中,內化成一輩子不可言說的痛
-
4.3.4 任何事情都比不上孩子在身邊的幸福
-
-
4.4 別讓孩子成為棍棒之下的施暴者
-
4.4.1 校園裡愛施暴的小霸王
-
4.4.2 真的是不打不成才嗎?
-
4.4.3 用沒有敵意的堅決和沒有誘惑的深情教育孩子
-
-
4.5 留守兒童的情感空巢:養而不教是瀆職
-
4.5.1 13歲留守少年的殺母事件
-
4.5.2 家長責任缺失導致留守兒童情感缺失
-
4.5.3 情感空巢讓孩子沉溺於虛擬世界
-
4.5.4 隔代老人的溺愛驕縱
-
4.5.5 家長的監護權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養而不教是瀆職
-
-
-
第5章 良性親子互動,才會激發孩子的內在潛力
-
5.1 培養習得性樂觀思維,人生無往不勝
-
5.1.1 孩子在8歲時就已經確定樂觀還是悲觀的解釋風格
-
5.1.2 是什麼導致了孩子悲觀的解釋風格?
-
5.1.3 樂觀的人生,無往不勝
-
5.1.4 培養習得性樂觀思維,讓孩子遠離悲觀
-
-
5.2 改變拖延的最小行動
-
5.2.1 從小養成拖延習慣會影響一生
-
5.2.2 拖延症的四種典型類型
-
5.2.3 改變拖延的最小行動
-
-
5.3 有了心流體驗,學習變得更輕鬆
-
5.3.1 心流,幸福的終極狀態
-
5.3.2 心流的體驗是怎麼產生的?
-
5.3.3 如何打造心流?
-
-
5.4 專注力,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
5.4.1 擁有專注力到底有多重要?
-
5.4.2 無法專注的原因
-
5.4.3 怎樣培養專注力?
-
-
5.5 千萬別看這篇關於自控力的文章
-
5.5.1 挽救沉迷手游的孩子
-
5.5.2 自控力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
5.5.3 怎樣才能提高自控力?
-
-
5.6 走到絕境,一項可以拯救自己的能力
-
5.6.1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孩子也不例外
-
5.6.2 逆商到底有多重要?
-
5.6.3 衡量逆商高低的指標有哪些呢?
-
5.6.4 逆商是可以習得的能力
-
5.6.5 苦難是前進道路上的墊腳石
-
-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