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不只是盛宴:餐盤裡的歐洲文化史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47501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來一場穿梭時空的歷史饗宴,嘗盡歐洲文化的百年滋味。

★內附10份食譜,動手跟著做,煮一桌跨越時間的美味盛宴★
★全彩印刷,用經典手稿、繪畫和照片,讓你大飽「眼」福★

學者好評
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熊秉真|國際哲學及人文學科理事會(CIPSH)秘書長
彭廣林|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兼主任
──誠摯推薦

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周惠民教授講授飲食文化史多年,如今集結教學精華,成此歐洲飲食文化史,在中文出版界極為難得。本書不但可讀性高,內容亦極豐富,由史前以至當代,熔歷史與飲食文化於一爐,佐以現代營養學知識,堪稱為知識界提供一場盛宴,值得收藏。」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是不變的真理。人類需要進食才能生存,唯有活下去才能夠建構文明,而文明的各種發展又反過來影響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因此「吃」成了一門窺探過往生活與文化的大學問!

▲ 站著吃、坐著吃,還是躺著吃最對味!
在現代媽媽們的眼中,古希臘、羅馬人肯定最沒有吃相的一群人。從當時的繪畫和陶器裝飾來看,可以發現古希臘和羅馬的上層階級喜歡慵懶的躺在床上或躺椅上,讓僕人服侍用餐,享受眼前的歌舞表演。對他們來說,這種最快活的進食方式,也是權力和富貴的象徵。

▲ 齋戒限制多,什麼好料都不能吃?沒關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中世紀人們的生活繞著基督教信仰轉。根據教會規定,信徒每年都要花上近一百五十天齋戒──一天只能吃一餐,且不能食用恆溫動物。但是人們實在難控制愛吃的嘴,想方設法找出齋戒漏洞,素雞素鵝還只是小意思,最大膽的是把烤乳豬當作「鯉魚」販賣,或是把獵物趕到水邊,再以「水產」之名抓起來大快朵頤。

▲不要拿桌巾擤鼻涕,這個很難做到嗎?
對生活在十五、十六世紀之交的人文學者伊拉斯莫斯來說,跟其他人一起用餐有時還真是個折磨,人們不是把吃過的骨頭又吐回餐盤中,就是隨興拿起桌巾擦擦掛在臉上的鼻涕。人文學者看了直搖頭,只好動筆寫出「用餐禮儀教戰手則」,想要以此樹立新的禮儀規範,提升文化和生活的品質,藉此反映當時不斷進步的社會和經濟環境。

▲ 刀叉是今日西餐必備,但是歐洲人過去認為用手抓飯最好吃?
雖然叉子在十世紀左右已從拜占庭帝國傳入歐洲,但是十八世紀以前,歐洲人僅將叉子視為廚具,而非進食工具,且多以手取食。人們不用叉子的原因很多,其中包含叉子神似惡魔的武器、用手進食才榮耀上帝賜予的食物、使用叉子有損男子氣概等等。也因此號稱「太陽王」的老饕路易十四終其一生只用雙手吃飯,對他來說這才是最man的用餐方式。

▲ 當國民嗜酒成性,什麼才是阻止人民酗酒的妙招?
十八世紀之後,酒精飲品的價格下降,歐洲各國人民花大錢在飲酒作樂上,竟造成滿街醉漢、社會問題頻傳的「酒精瘟疫」。統治者們祭出各種方法要求人民節制飲酒,其中最特殊的懲罰是莫過於俄羅斯的「酩酊勳章」,勳章以鐵打製,重達七公斤。醉漢被警察逮捕後,必須掛著勳章生活一個星期。或許被勳章重得喘不過氣,又被路人投以異樣眼光的醉漢,從此能改過自新。

▲ 炫富不用大張旗鼓,舶來品才是最低調而奢華味道!
自古以來,異國商品一直是財富的象徵,唯有富人、統治者才能花錢不手軟,從世界各地購入昂貴的胡椒、肉桂、丁香等香料,讓菜餚嘗起來更特殊、高雅。而此類食材也常出現在靜物畫中,不是散落在餐盤上,就是藏在特殊餐點之中,處處暗示富貴人家驚人的購買力。

《不只是盛宴:餐盤裡的歐洲文化史》梳理歐洲千年來的飲食文化史,從日常的吃喝瑣事──找尋食材、烹飪技巧、進食模式,帶你認識更有趣、更立體的過去,讓你發現原來人們的飲食,和政治變遷、經貿發展、宗教信仰、科技進步和階級差異等大歷史課題息息相關!
  • 獻 辭
  • 自 序
  • 導 論
  • 第一章 俶載南畝,我藝黍稷:人類飲食文化的起源
    • 石器時代的區分
    • 舊石器時代的基本樣貌
    • 舊石器時代的飲食
    • 新石器時代的基本樣貌
    • 從採集到農耕
    • 新石器時代的農業發展
    • 新石器時代的飲食樣貌
    • 人類相食與疾病
  • 第二章 稅熟貢新,有無互通:埃及、希臘與羅馬的飲食文化
    • 埃及的物產與飲食文化
    • 埃及的食材
    • 烹飪與進餐
    • 希臘的物產與飲食文化
    • 希臘的主食
    • 希臘的飲料
    • 香料與調味
    • 希臘的用餐習慣
    • 羅馬的飲食文化
    • 羅馬人如何用餐
    • 典型的羅馬主菜
    • 食物運補及饑荒問題
    • 羅馬帝國時期的香料貿易
  • 第三章 具膳餐飯,適口充腸:中世紀初期西歐地區的平民飲食
    • 五世紀左右西歐的自然與人文發展
    • 日常食品
    • 日常飲品
    • 調味料與香料
    • 廚房的發展
    • 如何保存食物
    • 營養與熱量
    • 文學作品中的飲食文化
  • 第四章 肆筵設席,鼓瑟吹笙:中世紀時期貴族的飲食文化
    • 日耳曼人的羅馬化
    • 五世紀後的西歐變遷
    • 西歐文化融合後的飲食方式
    • 貴族飲食的文獻資料
    • 貴族的共通飲食文化
    • 貴族的飲食內容
    • 飲食與疾病
  • 第五章 飲食以時,祭祀烝嘗:中世紀中後期的飲食文化
    • 十四世紀後的歐洲
    • 齋戒與飲食文化
    • 飲食中的階級差異
    • 特殊食材的輸入
    • 飲酒風氣的盛行
  • 第六章 富而好禮,好爵自縻:中世紀中後期的餐具與餐桌禮儀
    • 義大利地區的發展
    • 飲食文化與階級社會
    • 中世紀晚期的貴族宴飲
    • 歐洲飲食新文化
    • 東方飲料輸入後的改變
  • 第七章 遠者徠之,多多益善:大航海時代源於香料需求
    • 來自中南美洲的新物種
    • 四碳植物:蔗糖
    • 咖 啡
    • 茶 葉
    • 香 料
    • 香料貿易新路線
    • 香料貿易的內容
  • 第八章 世祿侈富,足兵足食:十八世紀的歐洲飲食文化
    • 工業革命前期的經濟與社會文化變遷
    • 香料逐漸普及
    • 工業革命以後烹飪環境的改變
    • 從食譜看新的烹調方式
    • 飲酒文化的改變
  • 第九章 間關萬里,飲食交流:十九世紀前期的飲食文化
    • 飲食場所的變遷
    • 近代餐館的變化
    • 十九世紀中期以後的餐飲發展
    • 新的進食方式
    • 歐洲飲食文化向北美傳播
  • 第十章 九鼎八簋,簞食一瓢:二十世紀以後的新發展
    • 冷凍技術保存食物
    • 速食工業興起
    • 食品化學、生物科技與飲食概念
    • 新的飲食創造:分子廚藝
    • 新的飲食文化:慢食運動(Slow Food)
  • 結論:為何要認識歐洲飲食文化
  • 進階閱讀參考書目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