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重新認識母親,療癒母愛缺失帶來的無形創傷!

出版日期
2023/02/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19818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沒有人不需要母愛,
但如果媽媽給不了愛呢?
獻給在這段關係裡受挫的媽媽和孩子……

★研究童年情感忽視和母愛創傷30餘年★
★幫助成千上萬名個案療癒各種母愛缺失的隱藏創傷★

【本書適合】
*因母親疏忽或虐待而受創的孩子(無論年幼或成年)
*常在人際關係中苦苦掙扎或懷疑自我價值的人
*每一個為人母者或未來媽媽
*發揮母親功能的養父母、祖父母、父親、師長、伴侶……等等
*從事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士
*能為此提供支援的親友、社福團體、國家決策者
 
媽媽,妳在哪兒?妳不愛我嗎?
……是我害的嗎?
你小時候,媽媽總是在忙別的事、感覺很冷漠,甚至是出口傷人嗎?
你是否曾在人際關係中苦苦掙扎或經常懷疑自我價值?
你渴望與某人親近或建立親密感,但又對它感到陌生、不安或恐懼?
你看見溫馨的母子互動就會鼻酸、泛淚,或是不屑、批判這樣的互動?
你和母親在一起時會出現情感麻木或出神狀態,很難專注於當下?
你說你和母親關係很好,但若要你回想與母親的美好回憶,卻找不到這樣的畫面?
你不想要和另一半生孩子,因為你認為自己不適合當父母,很害怕自己會錯待孩子?

母親是我們與世界接觸的第一座橋樑,母親的影響力無與倫比。當母親因為各種原因而沒能為我們付出關愛和支持,長期下來,我們與母親的關係就有可能出問題,這會在我們內心留下空洞,影響我們的生命發展。
如果我們的母親在情感上缺席,我們通常無法確切指出自己的生命裡到底缺少了什麼,才導致我們在人際上的困境、不正確地理解世界和自我價值低落;相較之下,被母親情感虐待的孩子雖然知道自己遭受虐待,卻會刻意忽略或否認虐待的長期有害影響。

為媽媽提供撫育孩子應關注的焦點,
讓受創的孩子探索自己並展開療癒!
心理治療師潔絲敏‧李‧科里曾幫助成千上萬名個案療癒各種母愛缺失的隱藏創傷。她懷抱著對母親與孩子的關懷,引導我們認識母親的功能,以及當母親對此無能為力時,會對我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還有最重要的,我們如何為自己的療癒負起責任,讓母親留下的印記不再是綑綁,而是突破的力量:

*夠好的母親能傳遞給孩子的10大必需訊息是什麼?
*從10大好母親原型理解母親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
*母親心不在焉或傷害孩子的可能原因,以及她為何無法付出關愛。
*童年遭受情感忽視與虐待的長期影響。
*如何找到內在小孩,並藉由反思和練習填補「母愛缺口」。
*如何理解母親,我們認識的母親是自己眼中的母親,但我們得將母親視為一個完整的人……
*當你有能力時,如何決定對你與母親來說較好的關係,相敬如賓?斷絕往來?重建愛的互動?
*如何為自己(和你的孩子)開創更幸福的未來……
 
創傷可能不會消失,
但你不會再為那些傷痕草木皆兵,
你不能回到童年重活一次,
但你可以擁有當初你應當擁有的東西!
  • 好評推薦
  • 具名推薦
  • 國際好評
  • 媽媽,你在哪兒?
  • 第二版前言
  • Part 1 我們需要母親
    • 1 身為母親 擁有什麼特質才算好母親?
      • 生命之樹
      • 媽媽是我們的原料
      • 誰能成為母親?
      • 夠好的母親
      • 好母親傳達了什麼訊息?
      • 少了「好母親訊息」會怎麼樣?
      • 欠缺母愛意味著什麼?
    • 2 好母親原型 認識好母親的多重樣貌
      • 母親是源頭
      • 母親是依附之地
      • 母親是第一線救難人員
      • 母親是調節器
      • 母親是養育者
      • 母親是鏡子
      • 母親是啦啦隊
      • 母親是人生導師
      • 母親是保護者
      • 母親是基地
    • 3 依附是最初的基石 母嬰關係和聯結影響孩子的未來
      • 依附的形成與安全型依附
      • 依附為什麼重要?
      • 如何確認你是否屬於安全型依附?
      • 非安全型依附四大類型
      • 與依附有關的創傷
      • 滿足不了孩子的依附需求是母親的錯嗎?
      • 長大後才建立安全型依附來得及嗎?
      • 找到你的依附對象
      • 辨識你的依附類型
      • 你可能不只有一種依附類型
      • 與母親的關係會影響你往後的人際關係
      • 改變依附模式會很難嗎?
    • 4 造就你的其他基石 好母親的其餘功能
      • 母親如何給你安全感?
      • 快樂的家與快樂的母親
      • 情感破裂後可以再修復的能力
      • 母親和家給你的歸屬感
      • 母親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推手
      • 提供順應本性成長的適當環境
      • 支持「身為孩子」的本來特質
      • 足夠的肢體接觸
      • 愛是媒介,也是訊息
  • Part 2 母愛如何出錯?
    • 5 媽媽,妳不愛我嗎? 是我害的嗎?
      • 缺乏母愛留下的缺口
      • 孩子需要母親的真實陪伴
      • 當母親無法正常展現母愛……
      • 母親為什麼會在情感上缺席?
      • 孩子如何解讀母親在情感上缺席?
      • 當失能的母親是孩子的唯一依靠……
      •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受更多苦?
      • 互相對峙的親子關係
    • 6 那些欠缺母愛的日子 與失能母親生活的痛苦
      • 那個戴面具的女人是誰?
      • 感受不到被支持的力量
      • 失去生活或人生的引導
      • 媽媽的心裡沒有我
      • 機械媽媽―她好像沒有人類的心
      • 有人照看我嗎?有人在乎我嗎?
      • 媽媽不知道我需要什麼
      • 媽媽拒絕我的求助
      • 明明有媽媽,卻像沒有媽媽
      • 找不到人生的定錨點
      • 沒有母親,就沒有自我
    • 7 當孩子被情感忽視或情感虐待 童年逆境的長期影響
      • 什麼是情感忽視?
      • 情感虐待有何不同?
      • 情感忽視與虐待如何毀掉一個孩子?
      • 童年情感忽視的十五大影響
      • 情感虐待帶來的更多問題
    • 8 母親出了什麼問題? 從理解母親怎麼了開始
      • 她不知道怎麼做對孩子比較好
      • 她封閉了自己的情感
      • 她從未長大成熟
      • 她沒有能力去付出
      • 她可能有心理疾病
      • 她失去控制憤怒的能力
      • 身心的障礙讓她變得苛薄
      • 她精神失常
      • 她有情緒反覆無常的狀況
      • 她無法理解他人
      • 她不敢面對痛苦的現實
  • Part 3 療癒母親留下的傷
    • 9 療癒的重要步驟 埋傷、掘傷到療傷
      • 被掩蓋的創傷,及其裂縫
      • 發掘創傷,正視童年逆境
      • 這不是你的缺陷,而是你缺乏的東西
      • 面對並處理你的感受
      • 寫日記安放感受
      • 「允許憤怒」的療癒力
      • 好好悲傷,直面悲慘的真相
      • 你不必強迫自己放下過去
    • 10 連結好母親能量 彌補童年缺失
      • 允許自己對好母親的渴望
      • 與好母親原型建立連結
      • 善用好母親的「好」
      • 獲得母愛支持的第二次機會
      • 尋求伴侶的支援
      • 「隨身攜帶」好母親
    • 11 呵護你的內在小孩 撫育過去受傷的自己
      • 療癒內在小孩的常見方法
      • 孩子是自我的母親
      • 整合你的內在小孩
      • 對失能的母親放手
      • 成為自己最好的母親
      • 為內在小孩創造安全空間
      • 與內在小孩相處
      • 練習好母親訊息
      • 治癒沒人愛的內在小孩
      • 改變你的「內在濾鏡」
    • 12 你可能需要的心理治療 母職的議題和需求
      • 和好母親功能的相似之處
      • 以依附為導向的治療及其注意事項
      • 如何看治療中的肢體接觸?
      • 治療師成為代理母親―重獲母愛治療
      • 從孤獨到安全型依附
      • 從充滿挫折到心滿意足
      • 把治療師當成「教養媽媽」
      • 給治療師的建議
    • 13 填補缺愛的洞口 其他療癒方式與實用策略
      • 找到特定的「洞」
      • 主動出擊
      • 當你覺得欠缺支持時……
      • 取得支持的十個有效做法
      • 重新培養自信
      • 找到你的力量
      • 保護你珍惜的東西
      • 讓自己被看見
      • 尋找安身之地
      • 認識情緒
      • 接受自己的需求
      • 培養建立親密感的能力
      • 運用正面的肢體接觸
      • 跳脫被剝奪感
      • 留住正面感受
      • 學習自我照顧
      • 安排有益身心的活動
      • 受傷不是你的錯,但你要為療癒負責
    • 14 改寫故事 客觀審視母親的人生
      • 母親的故事
      • 你的故事
      • 親子雙人舞
      • 評估你和母親的最佳關係
      • 該不該原諒母親?
      • 沒有好母親的我,能成為好母親嗎?
      • 不要著急,慢慢來
      • 療癒有結束的時候嗎?
  • 附錄  三位母親,三個訊息:引導想像練習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