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福爾摩沙信使:馬偕生命敘事的神學素描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556929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馬偕拼搏的宣教人生,活出「焚而不燬」的生命以及「Akolutos」的見證。「焚而不燬」的異象源自於上帝對摩西的呼召,那是上帝同在的記號;Akolutos (ἀκωλύτως,自由不受捆綁)」的見證出於聖靈大能的臨在,那是實踐大使命的表徵。一個是舊約先知的傳統,一個是新約福音的傳承;一個是回應呼召的典範,一個是宣揚福音的典範。

從「焚而不燬」到「Akolutos」,表明馬偕所宣揚新、舊約的上帝,正是一路引領他、與他同在的上帝,在宣揚福音的路上雖遇艱難卻不被攔阻,上帝的攝理奇妙可畏,上帝的旨意必然成就。


好評推薦:

「這本書出自謝博士的博士論文,其實就是一位宣教師寫另外一位宣教師!……筆者大力推薦這本馬偕素描,相信此書必定能使你眼界大開,引導你進入馬偕的深層內心世界,被其豐盛的生命體驗深深觸動,也同樣嚮往成為一生回應上帝呼召的人!」
──林鴻信,台灣神學研究學院 系統神學教授

「作者具優秀的做學態度,優質論文研究成果作基礎,介紹馬偕這福音拓荒使者宣揚福音的神學素描。始於馬偕在台宣教的敘事脈絡,繼而探討跨文化宣教面對的重要議題,最後提出宣教與神學的反省作結,極具學術價值。」
──溫以諾,美國西方神學院 跨文化研究博士課程及教育學博士課程主任

「謝博士的研究走在時代的前沿,讓馬偕研究更新升級,並帶來一種超越了過去的閱讀觀點。……為增進相互理解和共同異象使命帶來巨大的貢獻。」
──蔡約拿(Jonathan Seitz),台灣神學研究學院 宣教神學教授

「本書是由謝大立牧師的神學博士論文改寫而成,因此應該算是宣教學領域的作品。……他的新書可以說為馬偕學開啟了新敘事,也為福音的『自由不受捆綁』(Akolutos)作出深刻的詮釋,真是可喜可賀,在此誠心推薦!」
──鄭仰恩,台灣神學研究學院 教會歷史學教授

「謝博士將馬偕看作是宣教歷史的一部分,不僅僅只是傳記,更是從宣教神學的視角將其視為神學。……然而,光是就如何使用材料,對馬偕牧師的研究者而言,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書。」
──賴永祥長老,前台灣大學教授、前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副館長

(推薦序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 推薦序1 宣教師眼中的宣教師馬偕/林鴻信
  • 推薦序2 極具學術價值的好書/溫以諾
  • 推薦序3 轉譯與傳遞/蔡約拿
  • 推薦序4 自由福音的使者:開啟馬偕的新敘事!/鄭仰恩
  • 推薦序5 馬偕研究不可或缺的一本書/賴永祥
  • 自序 一條無形繩索牽引
  • 楔子/馬偕之於我
  • 導論
  • 【史料元氣站】馬偕研究史料的特性
  • 第一部 福音(信使與福音)
    • 第一篇 福音自由奔放不受攔阻
      • 第一章 福音的本質
    • 第二篇 帝國主義下的福音敘事
      • 第二章 海洋帝國法蘭西打台灣(1884)
      • 第三章 大日本帝國接收台灣(1895)
    • 第三篇 福音與文化的火花
      • 第四章 會遇與轉化
      • 第五章 宣教師承傳的傳統
    • 第四篇 耶儒會遇
      • 第六章 對話與宣講
      • 第七章 馬偕漢學的根柢
    • 第五篇 應對他宗教
      • 第八章 應對之道
      • 第九章 通俗宗教
  • 第二部 形象(信使與體制)
    • 第六篇 形塑馬偕成為宣教師的時代氛圍
      • 第十章 馬偕心目中宣教師的「形象」
      • 第十一章 自幼受「宣教師」的形象所塑造
    • 第七篇 朝著成為宣教師的「形象」而努力預備
      • 第十二章 普林斯頓神學院的養成
      • 第十三章 蘇格蘭尋根之旅
    • 第八篇 體制共治的宣教差派
      • 第十四章 加拿大長老教會當時的宣教藍圖
      • 第十五章 去印度或到中國
    • 第九篇 帶著宣教師的「理想形象」成為宣教師
      • 第十六章 為什麼是福爾摩沙?
      • 第十七章 成為孩童心目中「宣教師的形象」
      • 第十八章 傳遞宣教異象
  • 第三部 確信(信使與處境)
    • 第十篇 邁向本土化宣教的旅程
      • 第十九章 「本地化」的宣教原則
      • 第二十章 培育本地傳道人才
    • 第十一篇 建立本地教會
      • 第二十一章 「三自模式」的建造藍圖
      • 第二十二章 前線與後援之間的張力
      • 第二十三章 人事「管理」的挑戰
    • 第十二篇 流淚撒種歡呼收割
      • 第二十四章 本土化宣教的貢獻
      • 第二十五章 對「本地化宣教」的評價
      • 第二十六章 宣教師的培育
    • 續篇 承傳
      • 第二十七章 教會的種子
      • 第二十八章 「活」的神學
      • 第二十九章 下一棒該誰了?
  • 【後記】活在上帝攝理的歷史中
  • 【附錄一】馬偕日記1868、1870、1871摘錄
  • 【附錄二】馬偕教學科目及大綱
  • 【附錄三】華人的人頭稅
  • 【附錄四】新店起初設拜堂
  • 參考書目
  • 論文謝誌
  • 獻冊台語禱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