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大學怎麼辦?應該辦什麼?什麼可以辦?什麼不該辦?
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辦些什麼?到底誰來辦?否則怎麼辦?
此書反映近五年來全球及台灣、香港、中國大陸高等教育(高教)發生的鉅變,
並舉出實例分析優勢及缺失
《高等教育的心盲》從「高教國際化、教研合一、政教分離、品質與評鑑、創意與創新」等五個方向,分27章闡述台、港、大陸的高教,並穿插列舉以美國高教為主,值得學習的特質。大家要努力做到嚴守程序、簡化行政、博採眾議、主管負責等基本訴求,否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聯名推薦
清華企業家協會(李彥甫/會長、成群傑/前秘書長)
王伯輝/台電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四廠)前廠長
文灼非/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社長及行政總裁
白先勇/小說家
李開復/創新工廠董事長兼CEO
陳文章/國立台灣大學校長
梁智鴻/醫生、香港大學前校董會主席
曾志朗/前教育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楊世瑞/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前校長
管中閔/國立台灣大學前校長
鄭崇華/台達集團創辦人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各界讚譽
郭校長,秉持著數十年的教研經歷,道出了大學教育的重心乃源自於「心件」!針對目前社會對學位的誤用及對高教的價值觀,這本書是一個經典之作!
——王伯輝/台電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四廠)前廠長
大學是英才的搖籃,創新的重鎮。郭位教授在書中深入探討了大學在科技創新中應當扮演的角色,例舉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創新政策與高校產學研轉化,反思兩岸三地高等教育如何承擔知識轉移的社會責任,推動科技的進步與繁榮。
——李開復/創新工廠董事長兼CEO
人才是立國之基礎, 而高等教育是人才培育之關鍵。本書深入分析華人世界高等教育所面臨之各項問題,足為吾人省思我國高等教育之未來發展方向。一個國家乃至社會,健康與否,大學教育關係至大!
——陳文章/國立台灣大學校長
近年來,對台灣,香港和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做了最具體細緻的觀察,分析和檢討,並參照世界著名高等學府的成功指標,給它們做了最嚴厲的批評和建言的學者,當推香港城市大學的郭位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他親自訪談世界30所著名大學,及台港中等6所名列前茅的高中校長之後,完成的這一本令我捧在手中,眼睛所及之處,字裡行間都一再引發我心中的共鳴!我誠摯的推薦本書給所有的知識人(科學人、科技工程師、學者、專家、教師、高教學府的學生們),你一定會和我一樣,被書本裡的高教新視野(硬體,軟體之外那必要的智慧三柱)所感動!
——曾志朗/前教育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郭位校長領導城市大學成就斐然,深受各方敬重。以宏觀視野創「心件」一詞,引領讀者檢視高等教育,深入探究各要素後,將發現其核心價值與孟子之「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相同,即持續追求至真至善的教育本質。
——楊世瑞/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前校長
郭位校長是我多年的好友,也是我很尊敬的教育專家,他一輩子都貢獻在教育上,對教育工作充滿熱誠。他在國內外都曾擔任過重要職務,因此對於國內外的教育體系,都有很深刻的體驗與見解。這本書是郭位校長長期工作的經驗所累積,非常值得教育界作參考,也推薦給所有關心高等教育的人士。
——鄭崇華/台達集團創辦人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郭位校長是新竹清華大學的學長,積極參與清華企業家協會的活動,我們對他的投入非常感佩。喜聞郭校長出版新作,有幸得以搶先拜讀。此書對美國與兩岸三地的高等教育多所著墨比較,更提出「心件」的全新詮釋,強調大學魂與道德觀,非常適合從事高等教育工作者深入一讀。
——清華企業家協會(李彥甫/會長、成群傑/前秘書長)
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辦些什麼?到底誰來辦?否則怎麼辦?
此書反映近五年來全球及台灣、香港、中國大陸高等教育(高教)發生的鉅變,
並舉出實例分析優勢及缺失
《高等教育的心盲》從「高教國際化、教研合一、政教分離、品質與評鑑、創意與創新」等五個方向,分27章闡述台、港、大陸的高教,並穿插列舉以美國高教為主,值得學習的特質。大家要努力做到嚴守程序、簡化行政、博採眾議、主管負責等基本訴求,否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聯名推薦
清華企業家協會(李彥甫/會長、成群傑/前秘書長)
王伯輝/台電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四廠)前廠長
文灼非/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社長及行政總裁
白先勇/小說家
李開復/創新工廠董事長兼CEO
陳文章/國立台灣大學校長
梁智鴻/醫生、香港大學前校董會主席
曾志朗/前教育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楊世瑞/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前校長
管中閔/國立台灣大學前校長
鄭崇華/台達集團創辦人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各界讚譽
郭校長,秉持著數十年的教研經歷,道出了大學教育的重心乃源自於「心件」!針對目前社會對學位的誤用及對高教的價值觀,這本書是一個經典之作!
——王伯輝/台電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四廠)前廠長
大學是英才的搖籃,創新的重鎮。郭位教授在書中深入探討了大學在科技創新中應當扮演的角色,例舉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創新政策與高校產學研轉化,反思兩岸三地高等教育如何承擔知識轉移的社會責任,推動科技的進步與繁榮。
——李開復/創新工廠董事長兼CEO
人才是立國之基礎, 而高等教育是人才培育之關鍵。本書深入分析華人世界高等教育所面臨之各項問題,足為吾人省思我國高等教育之未來發展方向。一個國家乃至社會,健康與否,大學教育關係至大!
——陳文章/國立台灣大學校長
近年來,對台灣,香港和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做了最具體細緻的觀察,分析和檢討,並參照世界著名高等學府的成功指標,給它們做了最嚴厲的批評和建言的學者,當推香港城市大學的郭位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他親自訪談世界30所著名大學,及台港中等6所名列前茅的高中校長之後,完成的這一本令我捧在手中,眼睛所及之處,字裡行間都一再引發我心中的共鳴!我誠摯的推薦本書給所有的知識人(科學人、科技工程師、學者、專家、教師、高教學府的學生們),你一定會和我一樣,被書本裡的高教新視野(硬體,軟體之外那必要的智慧三柱)所感動!
——曾志朗/前教育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郭位校長領導城市大學成就斐然,深受各方敬重。以宏觀視野創「心件」一詞,引領讀者檢視高等教育,深入探究各要素後,將發現其核心價值與孟子之「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相同,即持續追求至真至善的教育本質。
——楊世瑞/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前校長
郭位校長是我多年的好友,也是我很尊敬的教育專家,他一輩子都貢獻在教育上,對教育工作充滿熱誠。他在國內外都曾擔任過重要職務,因此對於國內外的教育體系,都有很深刻的體驗與見解。這本書是郭位校長長期工作的經驗所累積,非常值得教育界作參考,也推薦給所有關心高等教育的人士。
——鄭崇華/台達集團創辦人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郭位校長是新竹清華大學的學長,積極參與清華企業家協會的活動,我們對他的投入非常感佩。喜聞郭校長出版新作,有幸得以搶先拜讀。此書對美國與兩岸三地的高等教育多所著墨比較,更提出「心件」的全新詮釋,強調大學魂與道德觀,非常適合從事高等教育工作者深入一讀。
——清華企業家協會(李彥甫/會長、成群傑/前秘書長)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目錄
- 自序
- 鳴謝
- 推薦序 高教工作者的挑戰與解方/G.P. “Bud ” Peterson
- 推薦序 對未來大學發展提供睿智的思考/邱勇
- 推薦序 點燃火花,啟迪讀者的智慧之作/徐遐生
- 前言 大學怎麼辦?
-
第一部 高教國際化
-
第一章 高教的心件與心盲
-
第二章 英國的高教
-
第三章 台、港、大陸高教略述
-
第四章 簡單是複雜的極致
-
第五章 大學的迷失
-
第六章 用心溝通
-
-
第二部 教研合一
-
第七章 大學之道
-
第八章 大學定位
-
第九章 全人教育的盲點
-
第十章 通才與專才
-
第十一章 成功常青樹
-
第十二章 學生與我
-
-
第三部 政教分離
-
第十三章 干擾心件的外力
-
第十四章 學術自由與大學自主的心盲
-
第十五章 政教不分自我調整的機制
-
第十六章 大學:社會運動的溫床?
-
第十七章 民粹:學術進步的絆腳石
-
-
第四部 品質與評鑑
-
第十八章 檢討為成功之父
-
第十九章 人文社會領域的評比
-
第二十章 大學學費,教授、畢業生的薪資
-
第二十一章 課程設計與專業選擇
-
第二十二章 大門雖小處,修士必可觀
-
-
第五部 創意與創新
-
第二十三章 創新在於提問
-
第二十四章 如何推動創新科技?
-
第二十五章 創新人才那裡找?
-
第二十六章 高教的創意與風險
-
第二十七章 政策導向,遠離奈管
-
- 後語 大學如何引領潮流?
- 圖表參考資料
- 附錄 學術管治的基本原則(以英文版為準)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