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何定生著作集二:尚書與文法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85551
叢集名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何定生是顧頡剛在廣州中山大學任教時的學生,早年即已有文章收錄於《古史辨》中,而享有古史辨學者的光環。一九四九年隨國民政府來臺,任教於臺大中文系。生前出版有《詩經今論》一書,收錄三篇《詩經》研究論文,為臺灣學界所仰重。一九七○年去世後,其弟子何寄澎、曾志雄整理遺稿,出版《定生論學集──詩經與孔學研究》,收錄四篇論著。《何定生著作集》即在此二書的基礎上,復廣泛蒐求其論著、書信與相關資料,編為二冊。第一冊為《何定生著作集一:詩經、孔學及其他》,第二冊為《何定生著作集二:尚書與文法》,雖尚未能將何氏著作網羅殆盡,但已足將何氏學術的主要面向及研究精華充分展現出來。
  何定生深受五四以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繼承顧頡剛及古史辨的學風,將此學風在戰後的臺灣學界持續發皇。何定生的學問主要表現在《詩經》,強調復古解放的精神,他呼籲今日的《詩經》研究,應從清學的漢學壁壘中出來,以復於原始的樂歌地位。他認為惟有站在《儀禮》的樂歌地位來讀《詩經》,從人性的同類意識來接觸人性,才有碰到詩人靈感的可能。
  • 緣滅又緣起—喜見《何定生著作集》出版/何寄澎
  • 何定生著作集》序/楊晋龍
  • 關於《何定生著作集》的整理與出版/車行健
  • 《何定生著作集二》整理說明/盧啟聰
  • 一 《尚書》與文法
    • 漢以前的文法研究
      • 前論
      • 本論
    • 《尚書》的文法及其年代
      • 作者的自白
  • 二 書信
    • 1.致顧頡剛(撰於1928年3月8日)
    • 2.致顧頡剛(撰於1928年5月1日)
    • 3.致顧頡剛(撰於1928年5月25日),附顧頡剛案語
    • 4.致顧頡剛(撰於1928年6月1日)
    • 5.致顧頡剛(撰於1928年7月9日)
    • 6.致顧頡剛(撰於1928年7月31日)
    • 7.致余永梁(撰於1928年5月25日)
    • 8.致余永梁(撰於1928年5月27日)
    • 9.致余永梁(撰於1928年11月7日)
    • 10.答衛聚賢先生(撰於1928年10月18日)
      • 附:衛聚賢致何定生(撰於1928年9月7日)
    • 11.致楊筠如(撰於1929年5月20日)
    • 12.致王叔岷(1968年8月8日)
    • 13.致王叔岷(撰於1969年2月15日)
  • 三 附錄
    • 1.讀何定生君〈尚書的文法及其年代〉/楊筠如
    • 2.〈尚書的文法及其年代〉述評/曾志雄
  • 後記/盧啟聰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