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推薦序
- 前言
-
第一章 網路公審與愈演愈烈的私刑
-
女子職業摔角選手之死與網路公審
-
木村媽媽——響子女士揭發「煽動」真相
-
綁架木村花的切結書
-
為什麼不得不重啟社群帳號?
-
想讓人看到職業摔角裡的機會和選擇
-
職業摔角界紛表哀悼
-
抹黑中傷是「掉進湯裡的蒼蠅」
-
從謠言到網路公審,接著是死亡威脅
-
警方會因為見「血」而行動,但見「寫」不會
-
被誤認為是「拿老人機的女人」
-
收到上百萬次死亡威脅的「箭靶律師」
-
從虛擬轉為現實的攻擊
-
風頭會過,但恐懼猶存
-
-
第二章 加害人的真面目
-
網路公審平均一天發生三件
-
我也要直接向她表達憤怒……
-
求助內容的兩種類型
-
直擊中傷「加害人」
-
失控的正義魔人,但在職場上總是笑容可掬
-
箭靶律師面見加害人
-
把網路當作歸屬的網友,既孤單又缺乏罪惡感
-
演員為什麼願意和青少年加害人對話?
-
屬性各不相同,走在街上根本看不出來的「普通人」
-
被害與加害是一體兩面
-
助長網路公審的肉搜部隊
-
動機是娛樂性和些許正義感
-
-
第三章 當言語化為利刃時
-
參與網路公審者只有百分之一
-
大眾媒體讓網路公審愈演愈烈
-
各大網路服務平臺的貼文走向
-
網路公審參與者=位居要職的高收入男性?!
-
加害人的動機可分為「朝聖型」和「制裁型」
-
「正義中毒者」的大腦裡發生了什麼事?
-
扭曲的正義,到頭來會變成仇恨成癮
-
相信公正世界的一群人
-
認為「染疫都是自作自受」的日本人
-
群眾心理,到了網路上也一樣
-
-
第四章 受害日益嚴重的真相
-
網路公審的歷史
-
不知道會從哪裡丟來的石頭
-
讓「二度傷害」在我們這一代畫下句點
-
自即日起改設為私人帳號
-
攻擊勇於發言的女性
-
社群網站是一種新的權力?
-
中傷是天外飛來的橫禍
-
從惡意中傷發展成殺人案件
-
儘管勝訴,但創傷和痛苦仍在
-
「人家說的也有道理」的錯覺
-
無法「不看就好」的心理機制
-
無從商量的受害者
-
名為「牽繫」的成癮現象
-
社群網站是超級風向主宰社會
-
-
第五章 遠離「匿名」這把利刃的傷害
-
進入追查發文者的法律程序,與惡意中傷正面對決
-
每天湧入大量批評,「好像整個世界都在中傷我」
-
從刑事和民事來向加害人究責
-
不可能向普通人請求損害賠償?!
-
為落實被害人救濟所做的制度修訂
-
政壇的迅速因應與一絲擔憂
-
如何保障「表達意見的自由」
-
如何對抗網路上的仇恨言論?
-
社群網站營運商的試探
-
企業能為「打造安心的使用環境」做什麼努力?
-
深受社群網站中傷所苦,因而陸續有民眾尋短的韓國
-
為消除仇恨言論,對營運商祭出天價罰款
-
「橫向移植」國外社群網路管理法的危險性
-
假新聞與法規
-
「確定要發布嗎?」少女的提問成為發明
-
-
第六章 社群網站的功過
-
一則推特撼動政壇
-
「前所未有的規模」真相究竟是如何?
-
「#沒抽中托兒所」和「#MeToo」
-
數位民主元年
-
從網路空間發展到現實社會的行動
-
網路空間並不是另一個世界
-
真正需要的是「人文素養」
-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正義
-
開成中學的實驗性課程
-
讓孩子自己想一想,而非一昧地「不准用」
-
當事人紛紛向能提供協助的機構求助
-
為追求自我肯定而成癮
-
惡意中傷被害人援助條例
-
職業摔角選手議員的努力
-
現在是「生長痛」的階段
-
有愛的社群網站
-
- 結語
- 主要參考文獻
- 社群網站抹黑、中傷案件的主要諮詢窗口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