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日報2020最佳政治類書籍
六〇年代美國民權改革開啟了對黑人、女性、同志與移民等多元族群的保障,
追求平權卻逐漸變成要求特權,並造成新的階級與種族秩序。
貪得無厭的美國人,與為了選票不斷滿足他們的聯邦政府
一步步連手打造出當今美國只要權利,不要負責的爽拿時代!
「徹底顛覆政治正確」~本書是認識美國保守思辨的重要憑藉
克里斯多弗.考德威爾──右派最有天賦的記者之一——干冒大不諱的風險,直指今日美國社會的一切病灶,其源頭正是一九六〇年代的民權運動!他擅長從小細節──流行音樂與電視節目排名、美國生產的汽車品質、熱門書籍等美國民眾日常的改變——切入訴說民權運動如何形塑一整代的美國人。原本訴求種族平等、婦女解放與尊重多元性傾向的民權精神,卻開啟了扭曲憲法的大門,並徹底改造了美國。為了達成民權的理念,政府大刀闊斧推動許多公共政策,卻也埋下未來財富分配不均、公民自由喪失,以及社會潛在不穩的種子。
人民爽拿、政府爽給,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少數族群成功被法律保障的同時,一部新憲法同步誕生。在這部新憲法中,民權取代自由,成為至高無上價值,政府得以保障少數群體權利為名,擴張權力並恣意介入人民生活。為了支撐民權要求的保障,在雷根總統領導下,美國政府更大量舉債,損傷了國內的製造實力;同時也放寬銀行對民眾的借貸限制,讓信用不良者容易借貸買房,間接導致了金融危機。
考德威爾在本書中細說隨著黑人、女性與同性戀等群體的權利逐漸鞏固,白人族群卻認為自己是新憲法下的受害者,覺得民權運動只看膚色與性別給予特權,變得偏激怨懟。透過一波又一波的社運與政策,一九六〇後的爽拿世代,逐漸把美國帶離建國諸父們擘劃的憲法藍圖,原先希望團結國家的民權運動,最後反噬與裂解了美國。
大膽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李忠謙|《風傳媒》國際中心主任
沈榮欽|約克大學副教授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陳勁甫|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教授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M觀點創辦人 - Miula
-
第一部 一九六〇年代的革命
-
第一章 一九六三
-
甘迺迪刺殺案
-
-
第二章 種族
-
民權法案
-
結社自由
-
白人覺得他們得到什麼?
-
黑人認為他們得到什麼?
-
是人權,不是民權
-
平權運動與政治正確的起源
-
-
第三章 性
-
大兵世代與其挫敗
-
女性的奧祕與男性的性別歧視
-
花花公子與男性性行為
-
格洛麗亞.斯泰納姆、資本主義以及階級
-
羅訴韋德案與最高法院
-
《我們的身體,我們自己》
-
平等權利修正案
-
-
第四章 戰爭
-
越戰是一不斷擴大的事業
-
美國虛弱的大後方
-
越戰世代與階級
-
反文化
-
嬰兒潮力量的來源
-
復興或腐朽?
-
-
-
第二部 新憲法
-
第五章 債務
-
步入中年的反文化
-
雷根主義:世代休兵
-
雷根經濟學:政治策略
-
舉債買了什麼?
-
移民、不公與債務
-
移民與民主的挫敗
-
民權精神的改變
-
「有色人種」與「非裔美人」
-
移民與不均
-
尋求新菁英
-
-
第六章 多元化
-
電腦:同質化、去人性化與原子化
-
與科技大和解
-
後現代主義:香蕉共和國的真實性
-
巴基案:多元性的開始
-
馬丁.路德.金恩紀念日
-
艾爾.坎帕尼斯的毀滅
-
政治正確
-
多元性與美國治世
-
美國靈魂之戰
-
《希瑟有兩個媽媽》:多元性的散布
-
-
第七章 贏家
-
外包與全球價值鏈
-
政治化借貸與金融危機
-
民權是統治者的事業
-
谷歌與亞馬遜具有政府的雛型
-
艾略特.史畢哲、愛德華.史諾登與監聽
-
網際網路大亨的文化
-
高科技與民權間的親密關係
-
慈善事業的興起
-
歐巴馬:無政府治理
-
推力與行為經濟學
-
從同志權益到同志婚姻
-
溫莎:菁英薈萃
-
奧貝格費爾:實質(非官方)憲法的勝利
-
-
第八章 輸家
-
茶黨的崛起
-
美國白人的減少
-
種族已成文化的全部
-
黑鬼與白人至上
-
瑪格麗特.塞爾澤、瑞秋.多爾札爾以及白色惡魔
-
男子氣概與犯罪
-
弗格森暴動
-
黑人的命也是命
-
耶魯暴動
-
作為美國人,我們是誰
-
-
- 註釋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