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記錄一千九百多個為藝文奔走的日子, 表演藝術界最珍貴的工作紀實,獻給未來有志者的心血結晶。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於二○二二年四月卸下重任, 回顧五年三個月任期,帶領三館一團走過跌宕起伏,立下諸多深刻印記: ◇擘劃國表藝中心的發展願景:確立六大營運目標與實踐行政法人核心精神 ◇落實藝術專業治理:聘任專業人才與爭取預算、提升營運成效 ◇整合服務導向平台:推出全新票務系統扣連資訊科技發展 ◇掙脫法律框架:堅持藝文發展需求爭取解釋及修法空間 ◇疫情之下的因應與克服挑戰:穩住表藝界、儲備未來動能龐雜繁瑣的工作內容壓在肩上,一路走來並不容易, 但朱宗慶卻甘之如飴, 只因「心有所愛」,所以「全力以赴」!
- 前言 心有所愛,全力以赴
-
第一章 就定位
-
第一節 第四度站上這個熟悉的舞台
-
第二節 擘劃國表藝中心發展願景
-
第三節 「一法人多館所」制度下的劇場營運
-
兩廳院不只是改制行政法人首例也應樹立起典範
-
國表藝中心成立之於劇場營運的指標性意義
-
採行「一法人多館所」運作型態之目的與效益
-
-
-
第二章 核心價值:落實「藝術專業治理」
-
第一節 組織定位與職權
-
法定職權:從兩廳院到國表藝設置條例之差異
-
國表藝中心三館一團組織定位及法律行為問題釐清
-
國表藝董事長專/兼任、有/無給職,以及維持無給職但設「工作費」之思辨
-
-
第二節 專業人才與專業治理
-
場館總監聘任:國表藝董事長重要權責之一
-
從場館總監聘任,看藝術專業治理所需的彈性空間
-
NSO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遴選案
-
-
第三節 預算與績效
-
國表藝中心年度預算編列,爭取符合發展實需
-
國家兩廳院政府補助預算基本額度「重回」四億元以上
-
「績效」評量的檢討:調整績效衡量指標
-
-
第四節 分際互動:做事與待人
-
「危機處理」:認真看待、回應外界疑慮
-
同理心,專業決策的共識基礎
-
「安全閥」:確保藝術專業治理的落實空間
-
-
-
第三章 「整合平台」紀元下的里程碑
-
第一節 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
票務系統整合政策的確立與啟動
-
因應趨勢、定位轉型:以服務為導向的整合型平台
-
從試營運到新舊系統正式交棒
-
尋找專業團隊夥伴,採用共同合作模式
-
善用資訊科技,許藝文界一個新未來
-
-
第二節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開幕
-
與文化部共同定調竣工落成及決定開幕日
-
主持專案小組,全力推動開幕籌備工作
-
挑戰「首年二十五萬購票觀眾人次」,數字背後的意義
-
衛武營仍待持續優化,以期站穩腳步
-
-
第三節 臺中國家歌劇院造夢計畫
-
勇於爭取經費編列,解決專業設備規格所需
-
大里菸廠評估案:從文資場域到劇場創研基地之夢
-
-
第四節 國家兩廳院捷運連通道案
-
國表藝第二屆董事會通過計畫,正式報院核定
-
協助成立專案小組與連通道計畫變更
-
-
第五節 國表藝數位典藏系統
-
-
第四章 攸關表藝發展之事,「頂真」以對
-
第一節 《利衝法》施行之適用疑義與修法建議
-
法制與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公共參與之衝突困境
-
積極說明場館與表團所受影響,具體建議修法
-
《利衝法》後續推動修法過程,有待持續努力
-
-
第二節 《政府採購法》與藝文類行政法人
-
《政府採購法》修正案三讀通過後的波折
-
正視歷史脈絡、法理邏輯,與制度核心思維的落實危機
-
爭取有利函釋與修法,回歸立法創設初衷
-
-
第三節 對於設置「表演藝術獎」之研議
-
文化部委託辦理「表演藝術獎」設置規劃研究案
-
研究案後,建議應另由專責單位辦理「表演藝術獎」
-
-
-
第五章 疫情大挑戰與展演新常態
-
第一節 第一度劇場關閉(二〇二〇年)
-
「外籍音樂家確診事件」與各項因應作為建立
-
「防疫、紓困、振興」與「特別方案1.0」之提出
-
「特別方案2.0」之提出與「藝文防疫新生活」
-
-
第二節 第二度劇場關閉(二〇二一年)
-
前所未有的三級警戒與「特別方案—同心同在」之提出
-
「後疫情時代」與文化部委託案
-
數位文化趨勢下的嘗試與契機
-
-
-
結語/後記 給藝文未來進行式的備忘錄
-
反覆思量、不斷實踐「專業治理」
-
理想的推動與落實,並非「理所當然」
-
共事/共識:環環相扣的議事運作
-
一位「終身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心聲
-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第一、二屆董監事名單
-
第一屆(二〇一四.四.二—二〇一八.四.一)
-
第二屆(二〇一八.四.二—二〇二二.四.一)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