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怪奇醫療史:從疫苗發明、疾病歷史、護體神功、縮陽症、按摩槍等,解開最不可思議的醫學古今事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35860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顛覆想像的醫療奇聞,從醫學專業的視角出發,以平易近人的筆法呈現醫藥史上的創新與軼聞。

作者憑藉豐富的醫學知識和醫療執業經驗,編撰了這本詼諧幽默又不失莊重嚴肅的醫療故事集。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講述了重要事件,並深入研究一些古怪但卻真實的人類治癒疾病方法,兼具了趣味性和知識性。

◎疫苗進入醫學史,人們反對的聲浪就一直存在著。牛痘的接種讓天花終於在世界上消聲匿跡,但也是在詹納發現疫苗的一百五十年之後,人類又付出了數以千萬的生命代價才完成的。

◎武俠小說的功夫「縮陽症」真的存在嗎?根據文獻的整理,縮陽症由來已久,而且與文化有密切的關係,在某些地區有大流行的紀錄,東南亞國家就曾經發生過。

◎印象派藝術家的眼疾:梵谷酷愛黃色,是與服用「毛地黃」造成的黃視有關?而莫內狂放抽象的風格是因為白內障?

◎按摩槍的發明,在醫學史的紀錄相當有趣,最早是為了治療女性的歇斯底里,之後還引發了三位女性歷史學家之間的論戰。

專文推薦
周明勇|財團法人中山醫學大學董事長
周明智|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
蔡明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
皮國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曹傑漢|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誠摯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唯堯|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何永全|教授/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
周英香|財團法人中山醫學大學執行董事/放射腫瘤科醫師
陳志毅|中山醫學大學前副校長、附設醫院副院長
郭樹民|榮民總醫院臨床教授
馮光遠|作家
黃建寧|中山醫學大學校長
蔡宗博|美國胸腔學院永久院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
謝明諭|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副主任、附設醫院外科部副主任
魏皓智|臺中榮民總醫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


醫學的核心價值永遠是人,也是蘇醫師在此書中所傳達的深層理念。看完那麼多精彩感人的故事,相信你和我一樣也會有同感,畢竟醫師在面對病人苦痛時,不管他的做法是如何的乖張,那麼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其出發點就是為了能替病人解決問題。
——周明勇|財團法人中山醫學大學 董事長

書中談到牛痘的發明及反疫苗運動,讓我們了解到疫苗發展的歷史。另外有關梵谷或莫內兩位印象派藝術家的眼疾,蘇醫師提到前者可能是毛地黃的作用,後者則是因為長期在日光下作畫而罹患白内障的因素造成,書中有33個相關的故事,每一則的面向各不相同,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内幕發掘,顯現蘇醫師在醫療史中爬梳資料的功力,令人折服。
——周明智|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

本人長年投身急重症醫療,看待生老病死如同車外的景致,能救活一位病人,總讓我心中泛起喜樂,但是遇到病患身故,不捨與惆悵更久久不能平復。讀蘇上豪醫師的文章,才發現多少基礎醫學的發現,以及創新治療的橫空出世,都是這種美麗與哀愁的交織。
——蔡明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

醫療乃科技發展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然而,高深的研究無法立即吸引大眾進行更多的探究與提問,而我們的教育又非常缺乏這類將知識轉化的「科普」讀物;歷史學界更長期忽略科技史的發展,導致相關科技史研究,始終缺乏歷史的縱深。故這本書站在醫學專業的視角出發,以平易近人的筆法來呈現醫藥史上的創新與軼聞,文字通達易懂,非常適合喜好醫學、藥學的青年學子與大眾來閱讀。
——皮國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上豪兄這本新作講述了33個精彩的醫學歷史散論,讚揚因膚色種族問題、數十年來只能私下被心臟科名醫尊敬的黑人技師——維維恩;平反因二戰滯美日僑村山在巴氏抹片對婦女癌症篩檢的貢獻,以及現今各專科醫學會成立的起因,居然是兩位醫師的決鬥促成。對查爾斯.狄更斯著作《塊肉餘生錄》、《小杜麗》等人物的疾病臆測,而《匹克威克外傳》的考據描述,連我這個研究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專科醫師都看得津津有味,眼科醫師應該可以在莫內的日本橋這一章節找到樂趣。
——曹傑漢|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 推薦序一 醫學的核心價值是人/周明勇
  • 推薦序二 醫學人文教育的活水/周明智
  • 推薦序三 美好事物不會消失/蔡明哲
  • 推薦序四 一本兼具科普與大眾史學書寫的醫學史作品/皮國立
  • 推薦序五 精彩的床邊故事——跨越時空的錯誤與真理的決戰場/曹傑漢
  • 自序 永遠保持一顆好奇的心
  • 第一篇 傳染病與人類歷史
    • 反疫苗運動——二十世紀兩起疫苗的醜聞
    • 人體運送器——疫苗遠征隊藉由小孩傳染牛痘
    • 奪走數千萬生命的「西班牙女郎」——一九一八年的流感為何如此致命?
    • 護體神功和縮陽症——武俠小說的功夫真的存在嗎?
  • 第二篇 千奇百怪的醫療工具與治療方式
    • 按摩槍的妙用——最早是為了治療女性的歇斯底里?
    • 巴氏抹片——醫學與藝術完美的結合
    • 氣切手術——華盛頓的氣管應該切開嗎?
    • 細嚼慢嚥——利用咀嚼食物以驅趕飢餓
    • 「哈姆立克」急救法——大眾媒體竟是幕後推手
    • 電擊真的很重要——神奇的「起死回生」術
    • 治好精神病——外科醫生無意間從染料中找到藥方
    • 聰明藥——「阿德拉」、「利他能」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嗎?
  • 第三篇 醫療內幕發掘
    • 醫師的決鬥與團伙——促成美國醫學學會的成立
    • 哈佛醫學院謀殺案——法醫概念應用到法庭的判決裡
    • 中西合璧——有中醫療效的「兜安氏祕製保腎丸」?
    • 醫院評鑑——西方的醫院評鑑制度從何而來?
    • 死亡的味道——狗狗可以感應到死亡嗎?
    • 醫學的悖論——飲水加氟的公衛爭議
  • 第四篇 疾病與醫學的故事
    • 以身試藥——為救重症的女兒德國細菌學家意外發現新藥
    • 維他命G——玉米是無辜的,維生素B3才是關鍵!
    • 賦格狀態——化身成不同性格來自我防禦
    • 上帝的傑作1——打破種族歧視與醫學忌諱
    • 上帝的傑作2——為「藍色嬰兒」進行開心手術
    • 心碎症候群——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 勇者無懼——外科醫師治好路易十四的隱疾而聲名大噪
    • 梵谷酷愛黃色——與服用「毛地黃」藥物造成的黃視有關
    • 莫內的日本橋——印象派風格是因為白內障?
    • 管灌飲食——真的不干鼻胃管的事?
    • 瘋狂的糖——基因讓我們難以抗拒甜蜜
  • 第五篇 狄更斯作品的醫學視角解讀
    • 狄更斯與醫學1——細膩的觀察家與人道關懷主義者
    • 狄更斯與醫學2——從匹克威克症候群到睡眠呼吸中止症
    • 狄更斯與醫學3——人體自發性燃燒
    • 狄更斯與醫學4——圍繞在作家辭世的謎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