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非關政治,替動物發聲

作者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53141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人與動物的衝突會帶來物競天擇的危機感
人與制度的衝突會暴露自私自利的劣根性

而衝突,往往來自不理解

「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採取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
~珍古德~


從保護校園流浪狗的理工男變成為了保育動物的生命科學研究者
從保護國家公園的基層公務員變成致力於環境關懷議題的民意代表
走遍台灣海岸線、台灣高山、森林、離島、鄰近小島
本書是林于凱從學生時期起,參與動物保育的每一趟行動的記錄與心得。
他發現:

眾多動物問題的根源,還是來自人類不負責、以及不願理解的行為;如果更多人能體認,這個地球環境不只是為人類而存在,還有很多動物住在人類本來不去的地方,只是因為人類活動的擴張,導致了彼此領域的重疊而產生衝突。
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面對種種的動物議題時,時常都感性多於理性,偏狹的愛常常發生。不過,這就是人性,如果動物講話人類聽得懂,可能就比較能同理彼此的處境,從而找出更好的理解共存之道。

「理解共存」,不只適用人類社會,也適用於人及動物社會。

名人推薦

作者將自己二十多年來對環保、動保、海保及漁業永續等領域,頗有爭議的課題的觀察和體認,作了很客觀理性的剖析。相信閱讀此書,會讓您重新思考自己過去所持的觀點是否合乎情理法。──邵廣昭,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榮譽講座

跟魚凱曾在玉山國家公園共事過,認識超過10餘年。此書集結魚凱從學生時期、公務職場到議員各個階段所遇到保育事件的觀察與看法,內容寫實、剖析精確,值得推薦給社會大眾來閱讀,共同為生態保育工作盡一分心力。──林文和,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

似乎只是轉瞬間,魚凱從一個青澀、愛狗、關心動物保護的大學生,成為高雄市議員。要在多元的價值理想間做出衡平、適切的選擇,本身就是政治的一大考驗。本書「非關政治」,但為動保發聲,正是最佳寫照。值得一讀。──朱增宏,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

魚凱這一世代,正是台灣告別欠缺自然情操、斷絕土地聯結與倫理的過往,昂首世界的台灣新創;我相信,歷經母親母土、天精地靈的薰陶之後,勇猛地投入人性競技場的難行道,許給台灣新文化的未來。──陳玉峰,生態教授,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主任退休

書中最後註解「理解共存」之雙關語,顯現于凱經過歷練後,視野與思路更加寬廣、穩健的成長軌跡。──柯金源,紀錄片工作者

讓不同光譜甚至立場對立的人們有機會「理解共存」,讓討論與對話建立在理解,而非是「非我族群其心必異」的互相撻伐。只要將生態一直放在心上,就能在殘酷的人世間始終保有一份柔軟的淨土。──馮小非,《上下游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
  • 推薦序1 環保就是最先進的政治/陳玉峰
  • 推薦序2 菜鳥不死,理解共存/柯金源
  • 推薦序3 真實而深刻地傳遞生態保育/馮小非
  • 前言 大三暑假開啟的人生盛宴
  • 第一篇 從工程師走向保育員
    • 一之一 校犬——大學動保社的記憶
    • 一之二 黃鸝——美麗殺機與夭折的研究
    • 一之三 燕鷗——救或不救?研究者的兩難
  • 第二篇 海洋序曲
    • 二之一 鯨豚、飛魚、鬼頭刀
    • 二之二 鯨鯊、海龜、砂瑪磯
    • 二之三 漁獲、漁法、水產市場
  • 第三篇 山林神秘事件
    • 三之一 日治時代的駐在所
    • 三之二 玉山裡的大分記憶
    • 三之三 深夜的山林傳說
    • 三之四 不插電的人生,更飽滿
    • 三之五 山裡的奈何橋……
    • 三之六 穹頂的石牆蝶
  • 第四篇 各方焦土戰——當議員遇上各種動保題
    • 四之一 動保界的論戰
    • 四之二 一場肢解的生命教育——長頸鹿Marius之死
    • 四之三 真正的台灣原住民——台灣獼猴不是你的敵人
    • 四之四 狩獵的傳統文化vs.山林永續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