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一個國家的興衰是社會政治歷史研究的重要課題,它取決於多種因素,除了國家內部的社會經濟發展、政治變化等原因外,還與國家的領士權力及其在世界體系中的地緣政治地位有密切開係。國家的地緣政治學以國家領士的變更為基礎,一個國家的地緣政治境遇的優劣變化,對其能否保持領土主權及政權的合法性、能否有效調動資源去應付內外部的挑戰有很大影響。
本書從歷史比較社會學的視角出發,並沿襲馬克斯 • 韋伯(Max Weber)的國家理論,深入探討國家領士權力的擴展與萎縮所涉及的地緣政治變化對國家興衰的影響。作者對國家領土權力理論及國家領土分裂理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引用了九個重要歷史案例作為國家興衰的佐證,其中包括大英帝國在北美的衰落及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和成長、19世紀清朝衰敗和日本的崛起、19世紀中期美國與中國清朝的内戰比較、蘇聯及南斯拉夫聯邦解體、新加坡脱離馬來西亞、捷克和斯洛伐克分離,當代中國的崛起壯大、還有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及烏克蘭的領土危機,藉此闌述地緣政治
力量在國家融合或分裂過程中的開鍵作用。本書對研究地緣政治學、現當代國際關係、政治社會學、社會運動、民族關係、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學者、研究者及學生而言,極具參考價值。
本書從歷史比較社會學的視角出發,並沿襲馬克斯 • 韋伯(Max Weber)的國家理論,深入探討國家領士權力的擴展與萎縮所涉及的地緣政治變化對國家興衰的影響。作者對國家領土權力理論及國家領土分裂理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引用了九個重要歷史案例作為國家興衰的佐證,其中包括大英帝國在北美的衰落及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和成長、19世紀清朝衰敗和日本的崛起、19世紀中期美國與中國清朝的内戰比較、蘇聯及南斯拉夫聯邦解體、新加坡脱離馬來西亞、捷克和斯洛伐克分離,當代中國的崛起壯大、還有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及烏克蘭的領土危機,藉此闌述地緣政治
力量在國家融合或分裂過程中的開鍵作用。本書對研究地緣政治學、現當代國際關係、政治社會學、社會運動、民族關係、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學者、研究者及學生而言,極具參考價值。
- 總序
- 自序
- 前言 國家的地緣政治學
-
第一章 國家領土權力理論
-
現存的國家和革命理論的局限性
-
國家概念的雙重視角
-
國家的領土權力
-
地緣政治壓力和資源不足
-
地緣政治危機和分離主義
-
地緣政治影響下的國家解體模式
-
-
第二章 18世紀英帝國在北美的衰落與美利堅合眾國的崛起
-
英屬北美的擴張和帝國的建立:從《烏德勒支和約》(1713)到《巴黎和約》(1763)
-
大英帝國在北美的危機(1763–1776)
-
英屬北美帝國的崩潰和美國的崛起(1776–1815)
-
-
第三章 19世紀大清帝國的衰落與明治日本的崛起
-
1644至1790年代:大清王朝的極速擴張和帝國的崛起
-
1790到1840年代大清帝國的危機
-
1840至1910年代大清帝國的衰落與瓦解
-
-
第四章 19世紀中期美國內戰與中國「太平天國運動」的比較
-
走向統一:美國內戰
-
走向瓦解:中國清朝的太平天國運動
-
美國和中國內戰的教訓
-
-
第五章 蘇東劇變的地緣政治因素
-
蘇聯
-
南斯拉夫聯邦
-
-
第六章 當代中國的地緣政治變遷
-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國家政權的建立
-
改革時期有利的地緣政治環境及國家政權的鞏固
-
一個全球大國的崛起
-
地緣政治激發的經濟「擴張性地緣」
-
台灣的地緣政治邊緣化
-
小結
-
-
第七章 國家解體的地緣政治差異:以新加坡和捷克斯洛伐克為例
-
國家變遷的地緣政治路徑:主旨與案例
-
新加坡:「強加的獨立」
-
捷克斯洛伐克:通過「天鵝絨革命」實現的「天鵝絨分離」
-
-
第八章 烏克蘭領土權力危機: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
-
國家的領土權力和地緣政治大博弈
-
烏克蘭的領土權力危機
-
俄羅斯領土野心的復蘇與歐盟的過度擴張
-
西方制裁能夠阻止俄羅斯復興的擴張嗎?
-
小結
-
- 結論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