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

出版日期
2022/1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457657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從「凝視人間‧悲智雙運」的角度,來審視星雲大師的作略及貢獻。在研究過程裡,作者發現,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具有典範轉移的實踐範行,星雲大師的行為與影響力、語言說服力,展現出中國佛教在台灣特殊的發展。星雲大師在當代佛教的實踐與作略,開拓了實踐佛教的新場域,並且將佛法帶到全球五大洲,種種的功績與貢獻,能夠在當代建構出新典範。
  • 編輯序 出版緣起 程恭讓、妙凡
  • 代序 人間佛教的宗要 星雲大師
  • 推薦序
    • 序一 溫金玉
    • 序二 周文廣
    • 序三 程恭讓
  • 作者序 陳劍鍠
  • 第一章 序說
    • 一、「人生佛教」或「人間佛教」是共構性的理念
    • 二、星雲大師是典範轉移的時代人物
    • 三、揀別「人間佛教」與「山林佛教」
    • 四、針砭出家眾不當的修持心態
    • 五、世間與出世間所應行的菩薩道
    • 六、「常住第一、大眾第一、信徒第一、佛教第一」的人性管理
    • 七、結語
  • 第二章 人間佛教性格與建立人間淨土
    • 一、前言
    • 二、人間佛教性格的詮釋
    • 三、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
    • 四、結語
  • 第三章 念佛修持方法及其體證
    • 一、前言
    • 二、論念佛法門的修持方法
    • 三、對念佛法門的修證體驗
    • 四、結語
  • 第四章 四聖諦、四弘誓願與人間性、神聖性的思想動向
    • 一、前言
    • 二、「四聖諦」的聖典內涵及對實際人生的導引
    • 三、從「四聖諦」到「四弘誓願」的思想動向
    • 四、人間性與神聖性的解題
    • 五、結語
  • 第五章 「同體共生」思想與人類福祉
    • 一、前言
    • 二、「同體共生」所內蘊的「同體平等」與「共生慈悲」
    • 三、「同體共生」與華嚴法界思想
    • 四、結語
  • 第六章 佛光山的管理思想
    • 一、前言
    • 二、「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規範
    • 三、管錢、掌權與管心、管人、管事
    • 四、授權之氣度與用人之事理
    • 五、悲智雙運的管理理念與同體共生的管理思想
    • 六、彌陀淨土法門的管理境界
    • 七、結語
  • 第七章 文字般若、文藝創作與禪境修持
    • 一、前言
    • 二、從文字般若通向禪境
    • 三、文藝創作與佛法實踐
    • 四、結語
  • 第八章 生命教育的禪法修持與靈性發展
    • 一、前言
    • 二、台灣推動「生命教育」與星雲大師提出的觀點
    • 三、星雲大師從佛教觀點提出防患「自殺」的觀念
    • 四、星雲大師從禪法修持提出靈性發展的有效方法
    • 五、結語
  • 第九章 人間佛教的布教型態及方法
    • 一、佛教教育與經典傳譯對布教的影響
    • 二、在全球開展「本土化」的布教模式
    • 三、網路宗教—人間衛視的布教模式
  • 第十章 結論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