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從「凝視人間‧悲智雙運」的角度,來審視星雲大師的作略及貢獻。在研究過程裡,作者發現,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具有典範轉移的實踐範行,星雲大師的行為與影響力、語言說服力,展現出中國佛教在台灣特殊的發展。星雲大師在當代佛教的實踐與作略,開拓了實踐佛教的新場域,並且將佛法帶到全球五大洲,種種的功績與貢獻,能夠在當代建構出新典範。
- 編輯序 出版緣起 程恭讓、妙凡
- 代序 人間佛教的宗要 星雲大師
-
推薦序
-
序一 溫金玉
-
序二 周文廣
-
序三 程恭讓
-
- 作者序 陳劍鍠
-
第一章 序說
-
一、「人生佛教」或「人間佛教」是共構性的理念
-
二、星雲大師是典範轉移的時代人物
-
三、揀別「人間佛教」與「山林佛教」
-
四、針砭出家眾不當的修持心態
-
五、世間與出世間所應行的菩薩道
-
六、「常住第一、大眾第一、信徒第一、佛教第一」的人性管理
-
七、結語
-
-
第二章 人間佛教性格與建立人間淨土
-
一、前言
-
二、人間佛教性格的詮釋
-
三、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
-
四、結語
-
-
第三章 念佛修持方法及其體證
-
一、前言
-
二、論念佛法門的修持方法
-
三、對念佛法門的修證體驗
-
四、結語
-
-
第四章 四聖諦、四弘誓願與人間性、神聖性的思想動向
-
一、前言
-
二、「四聖諦」的聖典內涵及對實際人生的導引
-
三、從「四聖諦」到「四弘誓願」的思想動向
-
四、人間性與神聖性的解題
-
五、結語
-
-
第五章 「同體共生」思想與人類福祉
-
一、前言
-
二、「同體共生」所內蘊的「同體平等」與「共生慈悲」
-
三、「同體共生」與華嚴法界思想
-
四、結語
-
-
第六章 佛光山的管理思想
-
一、前言
-
二、「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規範
-
三、管錢、掌權與管心、管人、管事
-
四、授權之氣度與用人之事理
-
五、悲智雙運的管理理念與同體共生的管理思想
-
六、彌陀淨土法門的管理境界
-
七、結語
-
-
第七章 文字般若、文藝創作與禪境修持
-
一、前言
-
二、從文字般若通向禪境
-
三、文藝創作與佛法實踐
-
四、結語
-
-
第八章 生命教育的禪法修持與靈性發展
-
一、前言
-
二、台灣推動「生命教育」與星雲大師提出的觀點
-
三、星雲大師從佛教觀點提出防患「自殺」的觀念
-
四、星雲大師從禪法修持提出靈性發展的有效方法
-
五、結語
-
-
第九章 人間佛教的布教型態及方法
-
一、佛教教育與經典傳譯對布教的影響
-
二、在全球開展「本土化」的布教模式
-
三、網路宗教—人間衛視的布教模式
-
- 第十章 結論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