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讨论了汉魏六朝的文体理论及相关问题。内容涉及图书分类、典章制度等对文体发展的作用;曹丕、陆机、刘勰等人的文体论;对诗、赋、骚等各种文体的源流、正变、功能的梳理和必要考辨;依据《文选》的文体分类,辨析各类文体的特征,揭示选家的文体观念;从识才、辨体、摹拟、创新等几个方面,探寻古代文体理论的潜在体系;等等。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先秦两汉的文体论
-
第一节 经书的分类与文体
-
第二节 汉代的图书分类
-
第三节 蔡邕的“君臣八体”
-
第四节 刘熙的“释典艺”
-
第五节 汉代赋体论的生成与发展
-
第六节 汉代骚体论的生成与发展
-
-
第二章 魏晋的文体论
-
第一节 曹丕的四科八体
-
第二节 陆机的十体分论
-
第三节 由“诗言志”到“诗缘情”
-
第四节 挚虞、李充的文体论
-
第五节 皇甫谧等人的赋论
-
-
第三章 南北朝的文体论
-
第一节 颜延之、萧绎的文笔论
-
第二节 任昉文体分类
-
第三节 钟嵘论五言诗
-
第四节 史家的文体论
-
-
第四章 刘勰的文体论(上)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诗、乐府、赋
-
第三节 颂赞、祝盟
-
第四节 铭箴、檄移
-
第五节 诔碑、哀吊
-
-
第五章 刘勰的文体论(下)
-
第一节 杂文、谐隐
-
第二节 史传、诸子
-
第三节 论、说
-
第四节 诏策、章表、奏启、议对
-
第五节 封禅
-
第六节 书、记
-
-
第六章 《文选》的文体分类
-
第一节 赋类
-
第二节 诗类
-
第三节 骚、七、符命
-
第四节 君臣之体类
-
第五节 移、檄、难
-
第六节 辞、序、书、论
-
第七节 “哀祭”类
-
- 余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9934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