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運動生理學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87183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共15章,適合運動、物理治療相關等科系之大學生及研究生,修習和閱讀本書需具備相關基礎知識(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等)。
內容架構首先由運動生理學之定義、相關歷史貢獻及我國之發展概況做介紹,進而討論現代運動生理學研究新範圍與發展趨勢。接著進入運動生理學之專業領域內容,藉由相關之生物化學、生理學、解剖學等基礎醫學內容,詳細說明運動時身體各系統之生理機轉與能量代謝,包含能量代謝系統及能量之測量、運動神經內分泌腺學、神經肌肉系統、骨骼肌構造與功能、呼吸及循環系統、酸鹼平衡及溫度調節系統等,並延伸討論各項影響運動的因素和環境,如運動時間長短、溫度、溼度、地理環境等實務面內容。
本書深入淺出地闡述運動生理學的理論與實務,並於內文中穿插小錦囊專欄詳細介紹重點觀念,讓讀者能建立起知識面與應用面的金字塔,瞭解運動生理學的精髓。
  • Chapter01 運動生理學的發展
    • Part 1 運動生理學的定義
      • ˙運動生理學與其他科學之關係
      • ˙生理學的發展史
    • Part 2 近代運動生理學之發展
    • Part 3 哈佛疲勞實驗室的歷史貢獻
    • Part 4 我國運動生理學發展概況
    • Part 5 體適能與運動科學
      • ˙體適能
      • ˙體育科學
    • Part 6 現代運動生理學發展趨勢
    • Part 7 運動生理學的研究新範圍與發展趨勢
  • Chapter02 人體調溫機制與環境溫度變化
    • Part 1 身體控制與體溫恆定系統
    • Part 2 環境溫度、溼度與身體內在環境穩定性之關係
  • Chapter03 能量代謝系統
    • Part 1 運動能量代謝概論
    • Part 2 細胞結構與形成
    • Part 3 運動能量轉換
    • Part 4 細胞內的化學反應
    • Part 5 酶的化學催化作用
    • Part 6 運動能量來源
      • ˙醣類
      • ˙脂肪
      • ˙蛋白質
    • Part 7 能量代謝反應
      • ˙高能量磷酸鹽代謝反應
      • ˙運動無氧能量代謝路徑
      • ˙無氧能量代謝
      • ˙有氧能量代謝ATP系統
    • Part 8 ATP合成作用
    • Part 9 能量化學路徑控制
      • ˙ATP-CP系統
      • ˙醣解化學反應控制系統
      • ˙有氧能量代謝控制系統
      • ˙有氧與無氧產生交互作用
  • Chapter04 運動能量代謝
    • Part 1 運動初期能量代謝
    • Part 2 運動缺氧與氧債
    • Part 3 短時間強度運動之能量代謝
      • ˙ATP水解反應
      • ˙ATP-CP系統
      • ˙醣解作用能量代謝
    • Part 4 運動時的乳酸生成
      • ˙骨骼肌特性與乳酸的生成
      • ˙高強度運動與乳酸生成
      • ˙乳酸平衡
      • ˙乳酸代謝基本路徑
    • Part 5 ATP-CP系統
    • Part 6 長距離運動能量代謝
    • Part 7 漸進式運動訓練
    • Part 8 乳酸閾值與肌肉細胞內氧濃度
    • Part 9 運動能量來源評估
      • ˙脂肪的呼吸交換率
      • ˙醣類的呼吸交換率
      • ˙支配能量代謝物質來源因素
      • ˙蛋白質能量代謝調節
      • ˙碳水化合物代謝調節
      • ˙脂肪代謝調節
      • ˙脂肪與醣類代謝交互作用
      • ˙運動恢復期之能量代謝反應
  • Chapter05 運動神經內分泌腺學
    • Part 1 神經內分泌學
    • Part 2 影響血液中激素濃度的因素
    • Part 3 激素活動機轉
      • ˙細胞膜傳送機制
      • ˙刺激細胞核內的DNA
      • ˙第二傳訊者(體)
    • Part 4 激素調節與活動
      • ˙下視丘與腦下垂體
      • ˙腦下垂體前葉
      • ˙腦下垂體後葉
    • Part 5 各類內分泌腺激素之功能
      • ˙甲狀腺
      • ˙副甲狀腺
      • ˙腎上腺
      • ˙胰臟
      • ˙性腺
    • Part 6 在運動中激素控制能量的機制
    • Part 7 在運動中血糖的穩定平衡
      • ˙慢速反應激素
      • ˙快速反應激素
  • Chapter06 能量消耗量、功率與力之測量
    • Part 1 直接熱量測量法
    • Part 2 間接熱量測量法
    • Part 3 估計運動能量消耗量
      • ˙運動心肺功能測驗的運動模式與設計
      • ˙最大運動攝氧量測驗
    • Part 4 運動效率
      • ˙運動效率與攝氧量
      • ˙運動速度與效率
    • Part 5 次強度有氧運動能力測驗
      • ˙跑或走之次強度運動測驗
      • ˙踏車次強度運動測驗
      • ˙次強度踏階運動測驗
  • Chapter07 神經肌肉系統──構造、控制與運動適應
    • Part 1 一般神經系統功能
    • Part 2 神經系統組織
    • Part 3 神經結構
    • Part 4 神經元電位活動
    • Part 5 神經化學傳遞物質與神經細胞突觸間訊息傳導
    • Part 6 體受器與反射
  • Chapter08 耐力運動訓練
    • Part 1 訓練原理
      • ˙超負荷運動訓練
      • ˙專一性
    • Part 2 耐力運動訓練與最大運動攝氧量
    • Part 3 運動訓練與最大運動攝氧量之改變
    • Part 4 影響最大運動攝氧量的因素
      • ˙最大心輸出量與動靜脈氧差
      • ˙心臟每心搏輸出量
      • ˙動靜脈氧差
    • Part 5 耐力運動訓練與肌肉生化改變
    • Part 6 耐力運動訓練後的能量代謝適應
    • Part 7 耐力運動訓練後之乳酸產生與再利用
  • Chapter09 骨骼肌構造與功能
    • Part 1 骨骼肌構造
    • Part 2 神經肌肉連接處
    • Part 3 肌肉收縮
      • ˙肌纖維滑動理論
      • ˙肌肉收縮能量來源
      • ˙肌肉收縮調節
    • Part 4 肌纖維類型與收縮型態
      • ˙肌纖維類型
      • ˙肌肉收縮型態
    • Part 5 骨骼肌化學物質特性
      • ˙快速收縮肌纖維
      • ˙慢速收縮肌纖維
    • Part 6 肌纖維種類與運動表現
    • Part 7 肌肉內力的調節機能
    • Part 8 肌力、速度與動力
    • Part 9 肌肉纖維受器
      • ˙肌梭
      • ˙高基氏腱受器
  • Chapter10 運動呼吸系統
    • Part 1 呼吸系統的構造
      • ˙呼吸作用
      • ˙呼吸道阻力
    • Part 2 肺的通氣量與運動能力
      • ˙通氣量
      • ˙通氣量與運動能力之關係
    • Part 3 呼吸循環與氣體擴散定律
    • Part 4 氧氣-血紅素解離曲線
    • Part 5 血液運輸二氧化碳模式
    • Part 6 呼吸控制
    • Part 7 運動對呼吸循環的反應
      • ˙通氣量
      • ˙外呼吸
      • ˙內呼吸
  • Chapter11 循環系統與運動訓練
    • Part 1 循環系統之構造
    • Part 2 體循環與肺循環
    • Part 3 心肌與心臟循環
      • ˙心肌
      • ˙心臟收縮循環週期
    • Part 4 心臟收縮循環週期的壓力變化
      • ˙心動週期
      • ˙心音
      • ˙動脈壓
      • ˙心臟的電活動
      • ˙心輸出量
      • ˙運動時靜脈回流
    • Part 5 心跳率調節
    • Part 6 血液動力學
      • ˙血液的物理特性
      • ˙血壓、阻力與血流量的關係
    • Part 7 運動時輸送至骨骼肌氧氣的變化
      • ˙運動時心輸出量的變化
      • ˙運動時動靜脈含氧的變化
      • ˙運動時的血流量重新分配
      • ˙運動時區域性血流量調整
    • Part 8 循環系統對運動的反應
      • ˙情緒影響
      • ˙從休息狀態到運動恢復期
      • ˙漸進運動強度
      • ˙手臂與腿部的運動
      • ˙間歇運動
      • ˙長時間的運動
      • ˙運動時心血管系統的調整
  • Chapter12 運動酸鹼平衡
    • Part 1 酸、鹼與pH 值的相關性
    • Part 2 運動時氫離子的產生
      • ˙強酸
      • ˙固定酸
      • ˙有機酸
      • ˙運動時酸鹼平衡調節的重要性
    • Part 3 酸鹼緩衝系統
      • ˙細胞內緩衝劑
      • ˙細胞外的緩衝劑
    • Part 4 臟器對酸鹼平衡的影響
      • ˙肺臟調節酸鹼平衡
      • ˙腎臟調節酸鹼平衡
    • Part 5 運動中酸鹼平衡
  • Chapter13 運動溫度調節
    • Part 1 運動時熱平衡
      • ˙體溫的測量
      • ˙平均體溫之測量
      • ˙產熱與散熱途徑
    • Part 2 身體溫度計:下視丘
    • Part 3 熱與冷環境中運動
      • ˙熱適應
      • ˙冷適應
  • Chapter14 影響運動表現的因素
    • Part 1 肌肉疲勞因素
      • ˙疲勞點
      • ˙中樞核心疲勞
      • ˙周圍組織疲勞
    • Part 2 影響肌力表現的因素
      • ˙中樞神經因素
      • ˙肌肉組織機械因素
    • Part 3 肌肉收縮的能量來源
    • Part 4 限制高強度無氧衰竭運動表現的因素
      • ˙超短促高強度運動
      • ˙短時間運動
    • Part 5 限制次強度有氧衰竭運動表現的因素
      • ˙中等時間之運動表現
      • ˙中長時間運動之運動表現
      • ˙長時間運動之運動表現
  • Chapter15 運動訓練與競賽環境
    • Part 1 環境溫度與運動傷害
      • ˙環境溼度對散熱與運動之影響
      • ˙身體溫度的平衡
      • ˙環境溫度與運動
      • ˙心血管循環熱適應
      • ˙攝氧量與熱適應
    • Part 2 體溫測量與熱病
    • Part 3 冷環境中運動
      • ˙生理組織
      • ˙寒冷環境
      • ˙冷環境的生理反應
    • Part 4 環境空氣品質
      • ˙二氧化硫
      • ˙一氧化碳
      • ˙氮化物
      • ˙臭氧
    • Part 5 高地運動訓練
      • ˙背景
      • ˙高地環境特性
      • ˙高地環境運動訓練與生理反應
      • ˙高地訓練與心血管反應
      • ˙高地運動環境與運動表現
    • Part 6 高地環境運動適應性
      • ˙血紅素
      • ˙骨骼肌
      • ˙心肺功能適應性
      • ˙理想高地運動訓練高度
      • ˙高地訓練的成功模式
  • 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