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肝病要看中醫還是西醫好?
國學大師梁啟超的「失腎記」,竟為西醫「擺烏龍」割錯腎臟?
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胡適,自幼身體不好,出國竟必備中醫的成藥「六神丸」與「痧藥」?蔣介石怎麼應對牙痛、失眠的老毛病?他為什麼痛恨國人隨意吐痰、放屁?
這些近代的政治人物及知識分子是如何面對及看待自身的疾病?如何擇醫,尋求健康之道?又如何擴大自己的患病經歷,在中西醫論爭的年代,來思考整個國族的衛生與健康?
本書從「病人歷史」出發,選取最具代表性的近代中國人物,包括孫中山、胡適、魯迅、梁啟超、蔣介石等人。他們受著大病小痛之苦,都曾經表達對傳統中醫和身體觀的各種看法。書中對這些歷史人物的醫療觀點進行深入剖析,以期讀者對近代中西醫的醫療史有更寬廣的認識。作者深入淺出的詮釋中醫與中國文化轉型之困境,在人物故事中尋找國族發展之路,讀起來意義深遠卻又趣味盎然。
國學大師梁啟超的「失腎記」,竟為西醫「擺烏龍」割錯腎臟?
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胡適,自幼身體不好,出國竟必備中醫的成藥「六神丸」與「痧藥」?蔣介石怎麼應對牙痛、失眠的老毛病?他為什麼痛恨國人隨意吐痰、放屁?
這些近代的政治人物及知識分子是如何面對及看待自身的疾病?如何擇醫,尋求健康之道?又如何擴大自己的患病經歷,在中西醫論爭的年代,來思考整個國族的衛生與健康?
本書從「病人歷史」出發,選取最具代表性的近代中國人物,包括孫中山、胡適、魯迅、梁啟超、蔣介石等人。他們受著大病小痛之苦,都曾經表達對傳統中醫和身體觀的各種看法。書中對這些歷史人物的醫療觀點進行深入剖析,以期讀者對近代中西醫的醫療史有更寬廣的認識。作者深入淺出的詮釋中醫與中國文化轉型之困境,在人物故事中尋找國族發展之路,讀起來意義深遠卻又趣味盎然。
- 再版序
- 序 十年磨一劍
-
緒論 民國時期中西醫論爭下的國族與病人再思考
-
一、前言
-
二、近代中國的身體與國族
-
三、從病人出發的醫療史
-
四、從病人的言論與視角出發
-
-
壹 略論胡適的醫學觀
-
一、前言
-
二、在掙扎中的傳統中醫
-
三、胡適的身體與醫療
-
四、國故中醫、科學西醫:再探知識分子擇醫觀
-
五、醫療、身體與國族:醫療化下的國民性再造
-
六、小結
-
-
貳 民初醫療、醫生與病人之一隅:孫中山之死與中西醫論爭
-
一、前言
-
二、病人的經歷
-
三、早年為學與發現罹患肝癌始末
-
四、中西醫對肝癌的認識
-
五、更換中醫治療始末
-
六、中醫治療的轉機與困境
-
七、孫的最後時日
-
八、小結
-
-
參 「國醫」的誕生:中國醫學之近代轉型與再造
-
一、前言
-
二、重省中西醫匯通史:正視中西差異
-
三、國醫建構之初:國學與國粹之形象
-
四、國醫轉型的關鍵年代
-
五、形塑科學國醫之困境
-
六、面對國家與民族:國醫責任之再造
-
七、小結:一次失敗的「成功」轉型
-
-
肆 醫療與近代社會:試析魯迅的反中醫情結
-
一、前言
-
二、緣起:反中醫幼苗誕生
-
三、至死不渝的迷信:偏方與秘方
-
四、騙人的把戲?中醫辨病與診斷
-
五、科學與國粹
-
六、略論當時中國西醫的問題
-
七、小結
-
-
伍 醫療疏失與「中西醫匯通」擇醫觀:梁啟超之死與「腎病」公案新考
-
一、前言
-
二、「失腎記」前因後果
-
三、此案所反映之中西醫技術與醫療環境
-
四、餘波盪漾:中西醫論戰與最後的真相
-
五、小結
-
-
陸 國家與身體的公與私:抗戰前蔣介石的日常醫療與國族衛生觀
-
一、前言
-
二、個人生活經驗:1924年前的蔣介石
-
三、軍校校長與北伐時期
-
四、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蔣的「私」領域日常衛生與醫療
-
五、西安事變後:蔣的疾病醫療史
-
六、國家衛生和「公領域」身體之現代性實踐
-
七、小結
-
- 柒 結論
- 徵引書目
- 中英文摘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