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NO!
蔣經國建設台灣、啟動台灣的民主歷程?NO!
兩岸知識界的最大神話
被余杰無情犀利破解──
當習近平否定鄧小平、當蔡英文肯定蔣經國?
剝洋蔥般層層地剝去鄧小平與蔣經國臉上的重重油彩
揭露兩人作為獨裁者、屠夫和黨棍的真相
======================
在台灣,「蔣經國神話」始終揮之不去;在中國,「鄧小平神話」更是雲山霧罩;在海外華語圈及西方研究中國問題的媒體和學術界,這兩種神話更是彼此交織,剪不斷理還亂。
華語知識界大多已經否定了毛澤東和蔣介石,卻同時把鄧小平和蔣經國兩位獨裁者的政治繼承人定義為「改革者」。鄧小平一手主導中國的改革開放,創造出全球經濟奇蹟。蔣經國則推動十大建設,解除黨禁、報禁,把台灣帶入民主體制。
2018年,《美麗島電子報》公布《2018年六月國政民調》,其中一題是「您認為在以下這幾位總統任內,哪一位最能夠堅持或是代表台灣價值?」。結果,蔣經國排序第一,其支持度高於直選產生的後四位總統的支持度總和。2020年,台灣民意基金會調查顯示,針對蔣經國的評價,有高達84.8%打出及格以上的分數,只有5.7%打出低於60分不及格的分數。
在今天的中國與台灣,鄧小平和蔣經國政治神性依舊。而本書認為這是華語世界最巨大的神話和最可怕的迷思。作者余杰別出新意地把鄧小平和蔣經國放在一起比較分析,挑戰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的《鄧小平時代》和陶涵(Jay Taylor)的《蔣經國傳》這類讓華語知識分子以為有西方背書、貌似客觀的歷史定論。
余杰指出,鄧小平和蔣經國共同的政治本質是:
●都留學蘇聯,都是不同程度的史達林主義者和平庸的黨棍。
●都是不穿軍裝的軍人,都沿用蘇聯的政工和政戰制度,將軍隊打造成黨軍。
●都是手上沾滿鮮血的獨裁者,一個搞紅色恐怖,一個搞白色恐怖。
●都是表面上假裝親美,但骨子裡反美式民主和自由市場制度。
●都喜歡搞計劃經濟和公營企業,所謂經濟起飛不過是搭上美國便車的結果。
●兩人所謂的改革或推動民主化,都是在美國壓力下為拯救黨國的無奈選擇,而不是出自內心的價值和信念。
在本書中,余杰進一步分析了鄧、蔣的列寧式(或半列寧式)黨魁本質,闡明兩人均維護黨國體制、以黨代國,採用特務治國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比起更具卡里斯瑪魅力、統治更有個人風格的毛澤東和蔣介石,鄧小平與蔣經國更像是官僚體系之中的「平庸黨棍」,因此也更容易被包裝形塑為「改革者」。
「若不破除鄧小平和蔣經國之偶像崇拜,中國的民主化不可能啟動,台灣的民主亦難以鞏固。而否定蔣經國和鄧小平的神話,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而是破除宣傳假象、還原歷史真相。」──余杰
本書同時也是余杰的自我反思。他寫道,在二○○六年第一次訪問台灣以前,他對台灣所知有限,讀美國學者陶涵的《蔣經國傳》,不知道這是一本收錢寫下的歌功頌德之作;他受其影響,對蔣經國頗有好感,一直憧憬「中國的蔣經國」的出現,卻不知道鄧小平和蔣經國都不是戈巴契夫。直到此後他多次訪問台灣,得見彭明敏、林義雄、黃文雄等若干台灣民主運動的先驅,撰寫五卷本的《台灣民主地圖》系列,才如剝洋蔥般一層層地剝掉蔣經國臉上的重重油彩。
藉由此書,余杰尤其希望破解中國自由派或民主清新派對鄧小平和蔣經國的誤解和迷戀。他之所以特別反對蔡英文出自政治考量而認為蔣經國的核心價值是「反共保台」,正是因為蔣經國的「反共」只是為了捍衛他的家天下和黨天下,並非出於堅持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價值而「反共」。兩種「反共」用語雖相同,實則天壤之別。
蔣經國建設台灣、啟動台灣的民主歷程?NO!
兩岸知識界的最大神話
被余杰無情犀利破解──
當習近平否定鄧小平、當蔡英文肯定蔣經國?
剝洋蔥般層層地剝去鄧小平與蔣經國臉上的重重油彩
揭露兩人作為獨裁者、屠夫和黨棍的真相
======================
在台灣,「蔣經國神話」始終揮之不去;在中國,「鄧小平神話」更是雲山霧罩;在海外華語圈及西方研究中國問題的媒體和學術界,這兩種神話更是彼此交織,剪不斷理還亂。
華語知識界大多已經否定了毛澤東和蔣介石,卻同時把鄧小平和蔣經國兩位獨裁者的政治繼承人定義為「改革者」。鄧小平一手主導中國的改革開放,創造出全球經濟奇蹟。蔣經國則推動十大建設,解除黨禁、報禁,把台灣帶入民主體制。
2018年,《美麗島電子報》公布《2018年六月國政民調》,其中一題是「您認為在以下這幾位總統任內,哪一位最能夠堅持或是代表台灣價值?」。結果,蔣經國排序第一,其支持度高於直選產生的後四位總統的支持度總和。2020年,台灣民意基金會調查顯示,針對蔣經國的評價,有高達84.8%打出及格以上的分數,只有5.7%打出低於60分不及格的分數。
在今天的中國與台灣,鄧小平和蔣經國政治神性依舊。而本書認為這是華語世界最巨大的神話和最可怕的迷思。作者余杰別出新意地把鄧小平和蔣經國放在一起比較分析,挑戰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的《鄧小平時代》和陶涵(Jay Taylor)的《蔣經國傳》這類讓華語知識分子以為有西方背書、貌似客觀的歷史定論。
余杰指出,鄧小平和蔣經國共同的政治本質是:
●都留學蘇聯,都是不同程度的史達林主義者和平庸的黨棍。
●都是不穿軍裝的軍人,都沿用蘇聯的政工和政戰制度,將軍隊打造成黨軍。
●都是手上沾滿鮮血的獨裁者,一個搞紅色恐怖,一個搞白色恐怖。
●都是表面上假裝親美,但骨子裡反美式民主和自由市場制度。
●都喜歡搞計劃經濟和公營企業,所謂經濟起飛不過是搭上美國便車的結果。
●兩人所謂的改革或推動民主化,都是在美國壓力下為拯救黨國的無奈選擇,而不是出自內心的價值和信念。
在本書中,余杰進一步分析了鄧、蔣的列寧式(或半列寧式)黨魁本質,闡明兩人均維護黨國體制、以黨代國,採用特務治國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比起更具卡里斯瑪魅力、統治更有個人風格的毛澤東和蔣介石,鄧小平與蔣經國更像是官僚體系之中的「平庸黨棍」,因此也更容易被包裝形塑為「改革者」。
「若不破除鄧小平和蔣經國之偶像崇拜,中國的民主化不可能啟動,台灣的民主亦難以鞏固。而否定蔣經國和鄧小平的神話,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而是破除宣傳假象、還原歷史真相。」──余杰
本書同時也是余杰的自我反思。他寫道,在二○○六年第一次訪問台灣以前,他對台灣所知有限,讀美國學者陶涵的《蔣經國傳》,不知道這是一本收錢寫下的歌功頌德之作;他受其影響,對蔣經國頗有好感,一直憧憬「中國的蔣經國」的出現,卻不知道鄧小平和蔣經國都不是戈巴契夫。直到此後他多次訪問台灣,得見彭明敏、林義雄、黃文雄等若干台灣民主運動的先驅,撰寫五卷本的《台灣民主地圖》系列,才如剝洋蔥般一層層地剝掉蔣經國臉上的重重油彩。
藉由此書,余杰尤其希望破解中國自由派或民主清新派對鄧小平和蔣經國的誤解和迷戀。他之所以特別反對蔡英文出自政治考量而認為蔣經國的核心價值是「反共保台」,正是因為蔣經國的「反共」只是為了捍衛他的家天下和黨天下,並非出於堅持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價值而「反共」。兩種「反共」用語雖相同,實則天壤之別。
- 推薦序 蔣經國的真心與假面
- 推薦序 到了重新評價鄧小平的時候了
- 自序 破除神話,才能自由
-
第一章 弒父與尋父
-
血液裡的袍哥性格
-
鄧小平始終是毛澤東的棋子
-
「天安門的毛像要永遠保留」
-
蔣介石的棄子與史達林的人質
-
蔣經國鹹魚翻身
-
兩蔣一體
-
-
第二章 留蘇同學
-
史達林主義者是這樣煉成的
-
由留蘇派變成反蘇派
-
反蘇修:鄧手寫毛口
-
「蘇聯是我的祖國」
-
天堂,還是地獄?
-
貓抓老鼠的遊戲
-
-
第三章 不穿軍裝的軍人
-
失敗後的逃兵
-
躺在劉伯承的功勛上
-
鄧小平的第一身份是軍人
-
發動中越戰爭
-
沒有上過戰場的中將
-
在台灣推行政工制度
-
國軍?黨軍?
-
-
第四章 「紅色恐怖」與「白色恐怖」
-
用他人的血換來每一次升遷
-
「小平是過河拆橋的人,你要小心」
-
主事在毛,成事在鄧
-
「鄧小平的一生,就是反右的一生」
-
台灣特務頭子
-
炮製吳國楨案和孫立人案
-
警察之島
-
情治單位與「白色恐怖」
-
-
第五章 美麗島與天安門
-
美麗島事件真相
-
蔣經國有殺人之心嗎?
-
後美麗島時代的斑斑血案
-
「不怕流血」的鄧小平定律
-
開槍的命令是誰下的?
-
老人幫的共識:「該殺的殺,該判的判」
-
-
第六章 黨天下
-
鄧式偽改革:「經濟放鬆,政治加緊」
-
「四項基本原則」宣告改革已死
-
從「黨天下」到「黨台灣」
-
被動自保的改革
-
黨棍本性
-
-
第七章 鳥籠經濟
-
農村經濟改革的「後知後覺」
-
姓社姓資?當然是姓社
-
鄧小平不是「總設計師」
-
蔣經國為何迷戀公營企業和計畫經濟?
-
如何解釋台灣的經濟奇蹟?
-
-
第八章 愛憎美國
-
蔣經國五次訪美「趕考」
-
台獨、美帝和中共,蔣經國的「三合一」敵人
-
戴上牛仔帽的鄧小平,就是美國牛仔嗎?
-
反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反美
-
-
第九章 接班人與遺產
-
為什麼他們的兒子沒有成為接班人?
-
王昇出局不是共產黨的陰謀
-
李登輝何以戰勝林洋港?
-
選擇李登輝是蔣經國對台灣最大的貢獻
-
胡耀邦和趙紫陽:光緒悲歌
-
悶聲發財的江、胡時代
-
習近平:鄧派或毛派?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