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梁啟勳為梁啟超之弟,他深得長兄的信任和關照,是梁啟超在政治文化活動和料理家族事務上的得力助手。從萬木草堂時期開始,一直到梁啟超去世,二人共同進退。
本書根據一九八九年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的《曼殊室隨筆》版本單獨摘錄出來,為影印自一九四八年上海中正書局的最初排印本,此次出版重新打字標點及校正原書之訛誤。原書每則均無標題,此次為醒眉目及明各則之宗旨,蔡登山主編特於每則加上自擬小標題,《梁啟勳讀史隨筆》堪稱兩岸最完整詳備的整理本。
本書根據一九八九年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的《曼殊室隨筆》版本單獨摘錄出來,為影印自一九四八年上海中正書局的最初排印本,此次出版重新打字標點及校正原書之訛誤。原書每則均無標題,此次為醒眉目及明各則之宗旨,蔡登山主編特於每則加上自擬小標題,《梁啟勳讀史隨筆》堪稱兩岸最完整詳備的整理本。
- 梁啟勳和他的《讀史隨筆》/蔡登山
- 一、民族同化力之強弱
- 二、瀕死而訖無一聲
- 三、年號屢易之惡習
- 四、貳臣卻有功
- 五、名臣謀國
- 六、項羽定是美男子
- 七、命懸於君之動念
- 八、天才非學力所能致
- 九、兄弟間宜分居
- 十、印刷術之發明乃在北宋初年
- 十一、干支最為妙用
- 十二、野心之蓬勃
- 十三、政教分離
- 十四、國際地位在文化高下
- 十五、海源閣孤本散失殆盡
- 十六、《四庫全書》之存毀
- 十七、天事人事各居其半
- 十八、記廣州光孝寺
- 十九、明清之帝陵
- 二十、一代興亡非關天時地利
- 二十一、玄嗣最易啟亂萌
- 二十二、英雄已入吾彀中
- 二十三、薄稅歛
- 二十四、外戚與宦官
- 二十五、相國之位尊於丞相乎?
- 二十六、題詠各有懷抱
- 二十七、無名古畫真名手
- 二十八、領袖人物以闊達大度為第一
- 二十九、自製中國歷史圖表
- 三 十、東陵帝后墓被盜記
- 三十一、元祐黨人碑
- 三十二、清之重用洪承疇
- 三十三、皇帝之成就各有所別
- 三十四、箋註非易事
- 三十五、穿鑿附會之說
- 三十六、竇憲以外戚而佩大將軍
- 三十七、「四姓小侯」之名
- 三十八、五銖錢通行最久
- 三十九、榮膺九錫又如何?
- 四 十、隋煬帝矛盾性極大
- 四十一、性善之說不能無疑
- 四十二、違反教義之誥令
- 四十三、賜姓以愛惡
- 四十四、以德化人
- 四十五、《史記》前後文有異
- 四十六、寺、庵、觀、廟、祠各有區別
- 四十七、唐玄宗仁且智
- 四十八、借外力以平安史之難
- 四十九、司馬遷之材料多實地調查而來
- 五 十、丹書鐵券不足憑
- 五十一、師古與泥古
- 五十二、制度愈趨謹嚴,禮法愈趨虛偽
- 五十三、國祚繫於君相之手
- 五十四、司馬溫公言人不敢言
- 五十五、用兵在機微
- 五十六、武則天牝雞司晨
- 五十七、好弄小聰明為人之通病
- 五十八、漢武帝勇於改過
- 五十九、修史不能語焉不詳
- 六 十、女子小人之難養
- 六十一、不是胡兒是漢兒
- 六十二、稱謂要考之時間
- 六十三、辛棄疾與黨懷英
- 六十四、孟昶無負初志
- 六十五、地理與人文之關係
- 六十六、「夏侯色」之所得傳
- 六十七、春燕歸巢於林木
- 六十八、北魏胡太后事蹟類慈禧
- 六十九、性無善無不善
- 七 十、悲喜由心
- 七十一、唐朝女禍不絕之因
- 七十二、劉晏有科學之頭腦
- 七十三、唐朝之「租、庸、調」
- 七十四、不復生帝王家
- 七十五、石敬塘為兒皇帝
- 七十六、豎子不足與謀
- 七十七、印刷術在五代即已暢行
- 七十八、馮道失節
- 七十九、音樂力之大
- 八 十、回曆歲首無定
- 八十一、漢元帝之棄珠崖
- 八十二、佔有慾是惡德亦是美德
- 八十三、王景文莫須有賜死
- 八十四、化外之民
- 八十五、唐代有國父之稱
- 八十六、武則天有寬宏大度處
- 八十七、慈禧有十六字尊號
- 八十八、戰爭亦可促進文化交流
- 八十九、歷史學要關乎全社會
- 九 十、君臣有諧謔
- 九十一、運河之功用大矣
- 九十二、泰山頂上之無字碑
- 九十三、荔支移至北方而枯
- 九十四、人定勝天全在定字
- 九十五、七年戰爭
- 九十六、四種個性皆可取法
- 九十七、良知良能之根本
- 九十八、武則天之嫉妬
- 九十九、罪己與責人
- 一○○、儇薄子之於情婦
- 一○一、郭守敬治水
- 一○二、元朝之科舉制
- 一○三、纏足與後宮干政
- 一○四、三代政制非極軌
- 一○五、治河之策
- 一○六、家國之分
- 一○七、傀儡皇帝與滑稽皇帝
- 一○八、主觀與客觀孰為真諦
- 一○九、隋煬帝最早之集團結婚
- 一一○、佔有慾成敗之分
- 一一一、任子猶有別解
- 一一二、更何面目以見漢家
- 一一三、喚起良知
- 一一四、郭守敬《授時曆》
- 一一五、荀彧之死
- 一一六、假面具
- 一一七、重手工藝術
- 一一八、宰相有別名
- 一一九、駢文藻麗相尚
- 一二○、精彩之對話
- 一二一、兩次世界大戰之比較
- 一二二、清帝陵再度被盜
- 附錄一 萬木草堂回憶
- 附錄二 戊戌前後康、梁史料補遺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