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為人君而不知《資治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資治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資治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資治通鑑》流傳至今,雖過千年,仍經久不衰,它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呢?
晚清著名思想家龔自珍曾經說過:「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一部《資治通鑑》,既包括社會的進退得失之道、政治的興衰治亂之道,又包括個人品德的善惡美醜之道。參照這面歷史的鏡子,可以練就看破成敗的眼光,養成敏銳的世情嗅覺,讓我們跳出人性的盲點,不再重蹈歷史的覆轍。
歷史是最不該被忽視的智力資源。關於今人面臨的競爭、成敗、取捨、抉擇等生存問題,過去的時空中早就有過相關的案例。破解爾虞我詐的政治權謀,領略對抗性的精英思維,悠悠青史無疑是最寶貴的閱歷。
司馬光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賜碑「忠清粹德」。他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是傑出的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人。哲宗初,入朝為相,罷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死後追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世稱為「涑水先生」。
晚清著名思想家龔自珍曾經說過:「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一部《資治通鑑》,既包括社會的進退得失之道、政治的興衰治亂之道,又包括個人品德的善惡美醜之道。參照這面歷史的鏡子,可以練就看破成敗的眼光,養成敏銳的世情嗅覺,讓我們跳出人性的盲點,不再重蹈歷史的覆轍。
歷史是最不該被忽視的智力資源。關於今人面臨的競爭、成敗、取捨、抉擇等生存問題,過去的時空中早就有過相關的案例。破解爾虞我詐的政治權謀,領略對抗性的精英思維,悠悠青史無疑是最寶貴的閱歷。
司馬光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賜碑「忠清粹德」。他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是傑出的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人。哲宗初,入朝為相,罷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死後追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世稱為「涑水先生」。
- 版權訊息
- 序言
-
第一章 識人用人之術
-
魏文侯施仁政而獨霸諸侯
-
雞鳴小技助孟嘗
-
趙高李斯輔佐,少子胡亥篡位
-
用長棄短,陳平歸漢
-
梁王受寵思非分
-
受驕寵劉長自取滅亡
-
跋扈將軍梁冀
-
董卓入京為亂
-
失街亭孔明斬馬謖
-
司馬氏專權弒帝
-
王敦陰謀奪位
-
魏徵直言勸諫
-
密告酷刑苦臣民
-
王叔文結黨弄權
-
劉季述政變廢昭宗
-
張氏兄弟恃寵亂內廷
-
-
第二章 統率全局之法
-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
項羽兵敗垓下
-
叔孫通制禮儀
-
匈奴和親
-
七國之亂
-
為社稷霍光廢帝
-
拓跋宏易俗改姓推漢制
-
庾亮專權反蘇峻
-
唐太宗勵精圖治
-
唐太宗割愛立太子
-
張柬之驅武復李唐
-
禍亂起梁太祖嘆餘生
-
-
第三章 下屬工作之道
-
鄒忌巧諫齊威王
-
樂毅攻齊重賢士
-
聖人之後孔伋
-
觸龍說趙太后
-
茅焦冒死諫秦王
-
韓信謀反被殺
-
公孫弘受重用
-
功高震主周勃辭相
-
周亞夫獲罪含冤死
-
石顯弄權邀寵
-
狄仁傑冤案昭雪
-
李泌力爭德宗家內事
-
陳元達鎖腰諫劉聰
-
觸龍顏吉頊遭貶
-
-
第四章 政治權力之謀
-
韓康子、魏桓子韜光養晦,欲擒故縱
-
死吳起智報生仇
-
張儀巧言破合縱
-
趙高專權殺李斯
-
劉邦、項羽智鬥鴻門宴
-
除心患呂后造人彘
-
呂后分封諸呂
-
武帝殺妃立太子
-
賈南風毒計殺太子
-
八王之亂
-
蕭道成建南齊
-
受禪讓蕭衍建梁朝
-
楊廣弒父殺兄奪皇位
-
玄武門之變
-
武則天專權登帝位
-
遭怨恨長孫無忌獲罪
-
甘露之變
-
劉義隆欲廢太子反被殺
-
-
第五章 辨才選賢之徑
-
趙高指鹿為馬弒二世
-
貫高為主申冤
-
劉備三顧茅廬
-
劉備託孤諸葛亮
-
信讒言劉聰殺忠良
-
石勒養虎為患
-
蕭寶寅稱帝事敗
-
侯景之亂
-
劉仁軌信用降將
-
安祿山擁兵自重起叛亂
-
口蜜腹劍:李林甫暗陷忠良
-
李光弼人盡其才守太原
-
-
第六章 運籌帷幄之策
-
韓信背水布陣
-
封賞雍齒撫臣心
-
假傳聖旨滅郅支
-
吳漢滅公孫述
-
班超出使西域
-
司馬氏政變誅曹爽
-
羊祜以德服人
-
陸抗虎父無犬子
-
引蛇出洞攻統萬
-
檀道濟以沙充糧全身而退
-
孝文帝遷都洛陽
-
郭子儀收復長安雪國恥
-
李愬雪夜入蔡州
-
周德威以逸待勞破梁兵
-
坐山觀虎劉知遠稱帝
-
晉軍逆風出擊破契丹
-
-
第七章 興國安邦之略
-
商鞅立木取信施新法
-
冒頓弒父篡位興匈奴
-
蕭何惜才追韓信
-
蕭規曹隨,無為而治
-
袒臂控權誅諸呂
-
張釋之秉公執法
-
眾望所歸劉秀稱帝
-
閱《漢書》和帝清竇氏
-
王允設計殺董卓
-
孫策據江東
-
司馬睿遷都建東晉
-
謝安王坦之穩晉
-
房謀杜斷
-
文成公主入藏和親
-
李隆基誅韋氏
-
君明相賢興開元
-
-
第八章 疆場競鬥之計
-
孫臏減灶智殺龐涓
-
田單智設火牛陣
-
趙括紙上談兵敗長平
-
李牧以逸待勞破匈奴
-
破釜沉舟戰鉅鹿
-
高祖親征平英布
-
耿弇大破張步
-
虞詡增灶示強破羌人
-
官渡之戰
-
赤壁之戰
-
關羽大意失荊州
-
陸遜火燒連營
-
淝水之戰
-
同舟共濟守盱眙
-
宇文泰渭曲出奇兵
-
韋孝寬金城湯池守玉壁
-
李世民討伐劉武周
-
李世民力克洛陽城
-
李晟收復京師
-
高平之戰
-
-
第九章 修身齊家之方
-
趙主父餓死沙丘
-
淮南王劉安謀反
-
飛將軍李廣
-
上官氏爭權謀反
-
霍氏專權遭滅族
-
馬太后拒封親
-
諸葛亮命隕五丈原
-
孫皓暴虐無道
-
能吏陶侃
-
石虎父子相殘
-
荒誕皇帝劉昱
-
高洋狂暴無常
-
隋煬帝身死江東
-
太平公主受誅
-
武三思跋扈引禍端
-
魚朝恩居功自傲
-
敗家逆子劉守光
-
-
第十章 養性慎獨之術
-
蘇武持節牧羊
-
田橫五百壯士
-
文帝簡樸治國
-
一代賢士郭泰
-
楊震清白遺子孫
-
竹林七賢
-
張說受激作公證
-
張巡死守睢陽
-
顏真卿寧死不屈
-
段秀實捨生取義
-
-
第十一章 實現自我之途
-
蘇秦佩六國相印
-
脫死難范雎相秦
-
脫穎而出毛遂自薦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懷大志劉邦、項羽起義
-
社稷之臣汲黯
-
哀帝斷袖寵董賢
-
苦苛稅綠林赤眉起義
-
馬援擇君
-
黃巾起義
-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
李特率流民起義
-
祖逖北伐
-
趁兵亂劉淵建漢
-
李淵太原起兵
-
武則天玩弄權術得后位
-
楊貴妃受寵終喪命
-
鄭注巧言令色得升遷
-
王仙芝黃巢起義
-
-
第十二章 處世交友之經
-
豫讓漆身吞炭酬知己
-
信陵君竊符救趙
-
藺相如對敵如虎,對友如羊
-
冤馬援,朱勃鳴不平
-
文武失和魏延屈死
-
陸機冤死念華亭
-
伯仁由我而死
-
慕容垂避禍投前秦
-
陳霸先居功篡梁
-
生嫌隙李密殺翟讓
-
降唐反唐李密命喪熊耳
-
張承業諫晉王稱帝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