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一個人的靈山行
本書從《西遊記》的成書、版本、文學史發展等面向進入這一部經典的基礎知識,並綜合學界歷來的研究,讀者累積的接受史,從「後身體哲學」來看「吃」唐僧肉、「元陽」等議題;孫悟空入妖精肚腹與毫毛的變化等,思考身體到底是什麼「載體」?飢餓化齋引來厄難與奪寶、盜寶的基調,則從當代「物質文化」再次聆聽經典的跫音?這是本書試圖拉出來的一些新視角。
《西遊記》永遠有讀不盡的溫慰召喚,在文本縫隙中存在著非常多「有溫度的細節」,如何在重筆濃墨與輕描淡寫中體會作者的深意?這是本書期望進一步透過點讀來細細品嚐的,至於心領神會,則有待每一位讀者自己的靈山行。
本書從《西遊記》的成書、版本、文學史發展等面向進入這一部經典的基礎知識,並綜合學界歷來的研究,讀者累積的接受史,從「後身體哲學」來看「吃」唐僧肉、「元陽」等議題;孫悟空入妖精肚腹與毫毛的變化等,思考身體到底是什麼「載體」?飢餓化齋引來厄難與奪寶、盜寶的基調,則從當代「物質文化」再次聆聽經典的跫音?這是本書試圖拉出來的一些新視角。
《西遊記》永遠有讀不盡的溫慰召喚,在文本縫隙中存在著非常多「有溫度的細節」,如何在重筆濃墨與輕描淡寫中體會作者的深意?這是本書期望進一步透過點讀來細細品嚐的,至於心領神會,則有待每一位讀者自己的靈山行。
-
第一章 《西遊記》的作者
-
一、元代初年的道士丘處機
-
二、明代的吳承恩
-
三、《西遊記》作者仍未定案
-
-
第二章 《西遊記》的成書、版本及續衍
-
第一節 從聖傳到章回小說:《西遊記》的誕生與經典化
-
一、聖傳的開始
-
二、口傳演藝的流播
-
三、圖像敘事、日用類書的殘跡
-
四、一百回世德堂本《西遊記》
-
-
第二節 《西遊記》的版本
-
一、明刊本
-
二、清刊本
-
-
第三節 《西遊記》的續衍
-
一、《續西遊記》
-
二、《西遊補》
-
三、《後西遊記》
-
四、《新西遊記》、《也是西遊記》
-
-
-
第三章 文學史中的《西遊記》及其主題
-
第一節 文學史中的《西遊記》
-
第二節 《西遊記》的主題
-
一、「心」的主題:求放心
-
二、「罪與罰」的主題:西遊是贖罪與封聖的自度度人歷程
-
三、修煉成長的儒釋道三教多元闡釋
-
四、奇幻諧謔的遊戲說
-
五、少年成長小說—從賜名說起
-
六、貪齋逆道—從吃與被吃帶出眾生的覺知
-
七、小結
-
-
-
第四章 《西遊記》人物賞析
-
第一節 唐三藏
-
一、唐僧的身體與神體—元陽、唐僧肉、法船、金蟬脫殼
-
二、唐僧的眼淚—從膿包到「水火既濟」
-
三、師不如徒?—取經團隊中的唐僧
-
-
第二節 孫悟空
-
一、世德堂本《西遊記》之前的孫悟空形象
-
二、從石猴到鬥戰勝佛—「名」 的追求與「力」的展演
-
三、西行取經的賭鬥—「耍子」與「買賣」的遊戲旅程
-
四、孫行者的神通—悟空相貌形體的變與不變
-
-
第三節 豬八戒、沙悟淨、龍馬
-
一、半路上出家的和尚—豬八戒
-
二、以和為尚—沙悟淨
-
三、潛靈養性、任重道遠—龍馬
-
-
-
第五章 《西遊記》點讀
-
第一節 第一~十二回:兩位取經主角的登場,取經的政教緣由(一~四難)
-
一、楔子—心猿的出場(第一~七回)
-
二、取經的發起—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第八回)
-
三、唐僧個人災厄—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讎報本(第九回一~四難)
-
四、政教的目的— 天上人間取經緣由的會合(第十~十二回)
-
-
第二節 第十三~二十六回:五聖聚合,同行天路(五~十九難)
-
一、取經隊伍的成形
-
二、取經人的食色關卡—試禪心、偷人參果
-
-
第三節 第二十七~四十二回:辨識妖魔,童心戲寶(二十~三十一難)
-
一、重要的妖精要打三次?—三復情節的運用
-
二、辨識妖魔—火眼金睛/肉眼凡胎的見與不見
-
三、寶物的興味—索寶、偷寶、盜寶、奪寶
-
-
第四節 第四十三~五十五回:佛道賭鬥,謹守元陽(三十二~四十四難)
-
一、車遲國佛道賭鬥
-
二、試煉元陽—唐僧的身體作為道的載體
-
-
第五節 第五十六~六十七回:內在之旅,滅火除穢(四十五~五十五難)
-
一、諦聽自己—悟空的二心與怒火
-
二、滌垢洗心—掃塔、除障、去穢
-
-
第六節 第六十八~八十四回:情絲欲壑,入肚調藥(五十六~七十難)
-
一、情絲欲壑—妖洞中的蜘蛛精、老鼠精
-
二、入肚情節—在妖魔的肚子裡煮牛雜湯
-
三、吃喝拉撒的糞屎文化— 穢物、垢物、藥物、食物
-
-
第七節 第八十五~一百回:脫胎換骨,天地不全(七十一~八十一難)
-
一、逸樂逢災—木仙菴、小雷音寺及金平府
-
二、從料理肉體、張羅宴席到脫胎換骨
-
三、人事與托付—紫金缽、心經、真經以及不全的經
-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