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接受史研究的興起,源於近十幾年來,部分中國文學研究受到接受美學的影響。除了能全面、深刻地認識作品外,還可以觀察出不同時代、地域民族對於文學作品的鑑賞能力、審美情趣以及學術思潮。如果能對西遊記的主題作接受歷史的呈現,那麼不但能觀照、發掘西遊記一書中真正的中心思想,也能對歷代讀者的「期待視野」有所了解。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第三節 研究範圍
-
-
第二章 明清時期《西遊記》的主題接受
-
第一節 明代《西遊記》的主題接受
-
一 陳元之:彼以為大丹丹數也,東生西成,故西以為紀
-
二 《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以修心為宗旨
-
三 謝肇淛:求放心之喻
-
-
第二節 清代《西遊記》的主題接受
-
一 汪象旭、黃太鴻《西遊證道書》:《西遊記》一書,仙、佛同源之書也
-
二 陳士斌《西遊真詮》:西遊一書,講金丹大道,只講得性命二字
-
三 張書紳《新說西遊記》:《西遊》一書,原是證聖賢儒者之道
-
四 劉一明《西遊原旨》:闡三教一家之理,傳性命雙修之道
-
五 清代其他的《西遊記》作者與主題說
-
-
第三節 小結
-
-
第三章 二十世紀初至二○年代《西遊記》的主題接受
-
第一節 二十世紀初《西遊記》的主題接受
-
一 俠人、周桂笙:《西遊記》可謂科學小說
-
二 阿閣老人:《西遊》者,中國舊小說界中之哲理小說也
-
-
第二節 二○年代《西遊記》的主題接受
-
一 胡適:《西遊記》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小說,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並沒什麼微妙的意思
-
二 魯迅:《西遊記》實不過出於作者的遊戲,假欲勉求大旨,則謝肇淛的「求放心之喻」數語,已足盡之
-
-
第三節 小結
-
-
第四章 五○年代至八○年代初臺灣地區《西遊記》的主題接受
-
第一節 五、六○年代《西遊記》的主題接受
-
一 李辰冬:《西遊記》反映了吳承恩滿腹的牢騷、不平及憂國憂民
-
二 薩孟武:從《西遊記》了解中國古代的政治
-
-
第二節 七○年代至八○年代初《西遊記》的主題接受
-
一 羅龍治:《西遊記》無論是幻想的冒險和現實的批判,都含攝了豐饒的趣味
-
二 方瑜:智慧的喜劇
-
三 黃慶萱:神話‧心理‧發生學‧社會學
-
四 張靜二:《西遊記》一書的主題就是「空」這個字,而悟則是達致「空」的過程
-
五 吳壁雍:一個修道歷程的展現,又表現出「空」的智慧
-
六 徐貞姬:闡明人的本性以及使人蛻變的歷練過程
-
七 鄭明娳:於「心靈的修持」以達「空」的終極境界
-
八 吳達芸:天地不全說
-
-
第三節 小結
-
-
第五章 五○年代至九○年代中大陸地區《西遊記》的主題接受
-
第一節 五、六○年代《西遊記》的主題接受
-
一 張天翼:主題矛盾說
-
二 李希凡:主題轉化說
-
-
第二節 七○年代末至八○年代初《西遊記》的主題接受
-
一 朱彤:歌頌新興市民說
-
二 朱式平:安天醫國說
-
三 羅東升:誅奸尚賢說
-
四 胡光舟:主題統一說
-
五 劉遠達:破心中賊說
-
六 丁黎:一部鎮壓和瓦解人民反抗之「經」
-
七 傅繼俊:反動說
-
-
第三節 八○年代至九○年代中《西遊記》的主題接受
-
一 金紫千:人生哲理說
-
二 王齊洲:肯定正統的正義
-
三 王燕萍:歌頌戰鬥精神和積極進取的樂觀主義
-
四 曾廣文:歌頌讚揚孫悟空說
-
五 姜云:《西遊記》是一部以象徵主義為主要特色的作品
-
六 張錦池:人才觀的問題
-
七 吳聖昔:一曲富有哲理意味的理想之歌
-
八 呂晴飛:歌頌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
九 諸葛志:將功贖罪說
-
十 劉勇強:奇特的精神漫遊
-
十一 周克良:明尊暗貶神、道、儒,張揚佛法無邊,中興佛教成大道
-
十二 田同旭:一部以情反理的小說
-
十三 李安綱:用文學藝術來闡釋教義、道法、醫學、修練等艱澀深奧的哲理
-
-
第四節 小結
-
- 第六章 結論
- 參考文獻
- 附錄一 《西遊記》論著目錄(1982~1999)
- 附錄二 《西遊記》主題接受簡表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