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面對人類世時代,藝術能做什麼?又做了什麼?
污染、資源稀缺、氣象變化、全球暖化:生態紊亂正在加劇,並且嚴重威脅包括人類在內的物種生存。許多藝術創作者意識到「綠色」回應的緊迫性,因而投入(社會)參與、創立生態本質的表達新規範。為了改變我們的心態,修補、重建我們與唯一地球家園的關係。
因為「人類世」就在我們眼前,在這個生態危機的年代需要採取行動、全心投入、催生道德和戰鬥的象徵符號。回應永續發展的要求,熱愛生態的造型作品採用非比尋常的形式:在自然中創作、與它一同共作、實驗室的研發、回收和短暫介入干預的實踐、涉及責任的協作和詩意的創作……這在在都宣告了新的藝術時代。
本書重新思考藝術創作方式之間的不同區別,對作者而言「生態」不單是主題而更是方法和態度。書中介紹了這些創作思考自然、體會生態時所提出的問題,作者的分析更使我們能以嶄新的方式思考未來。
試問藝術此時可以做些什麼之際,作者回顧了不同時期的多種藝術實踐,尋思「生態藝術」的真正意義。對他而言,這並不是一場藝術運動,而是面對人類世命題時立場的問題,關鍵正是在於生態地「轉變中」的藝術家自身。他意識到他自己、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生態體系當中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轉而重視責任和共同的道德基礎作為回應,為時還不算太晚。
污染、資源稀缺、氣象變化、全球暖化:生態紊亂正在加劇,並且嚴重威脅包括人類在內的物種生存。許多藝術創作者意識到「綠色」回應的緊迫性,因而投入(社會)參與、創立生態本質的表達新規範。為了改變我們的心態,修補、重建我們與唯一地球家園的關係。
因為「人類世」就在我們眼前,在這個生態危機的年代需要採取行動、全心投入、催生道德和戰鬥的象徵符號。回應永續發展的要求,熱愛生態的造型作品採用非比尋常的形式:在自然中創作、與它一同共作、實驗室的研發、回收和短暫介入干預的實踐、涉及責任的協作和詩意的創作……這在在都宣告了新的藝術時代。
本書重新思考藝術創作方式之間的不同區別,對作者而言「生態」不單是主題而更是方法和態度。書中介紹了這些創作思考自然、體會生態時所提出的問題,作者的分析更使我們能以嶄新的方式思考未來。
試問藝術此時可以做些什麼之際,作者回顧了不同時期的多種藝術實踐,尋思「生態藝術」的真正意義。對他而言,這並不是一場藝術運動,而是面對人類世命題時立場的問題,關鍵正是在於生態地「轉變中」的藝術家自身。他意識到他自己、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生態體系當中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轉而重視責任和共同的道德基礎作為回應,為時還不算太晚。
-
前言 藝術是生態之戰的核心
-
《生態》?
-
一步步,但總是更加明確
-
比命名,比訊息和行動要更好
-
-
第一部 在自然中沐浴
-
1 地球是我的!
-
保護者藝術家
-
宇宙中的一個位置
-
在自然界中行事
-
進入裡面
-
-
2「自然的概念」:視覺浴等等
-
觀看
-
給我們看到更多:如體驗的自然
-
感動開啟
-
-
3 沉浸與協作
-
與合作夥伴自然在一起
-
眾元素,伸出你的手
-
接受而不是決定
-
自然作為標記:結合
-
集成,合為一體
-
-
4 接近和距離
-
在裡面,在正中心?
-
佔領土地:各種動機
-
在那裡,而不成為(自然)它的一部分
-
-
-
第二部 朝向生態創作
-
1 生態,日益引起關注的文化命題
-
投入(社會)參與
-
文化換剎車
-
與時俱進的藝術
-
繪出世界末日
-
世界末日不可能的視覺再現?
-
-
2 是或不是生態的
-
一個要求嚴格,同時廣泛的用辭
-
關愛家園
-
生態藝術:標誌宣稱
-
以一個冗長的故事作結束
-
-
3 復活、再自然化的身體
-
專橫獨裁的危機
-
藝術家的新位置
-
一種摩擦動力學
-
-
4 藝術的自然未來
-
傳統常規的方式
-
來自自然而不是其他
-
輸血
-
「從外向外」
-
「內部-裡面」與給予-接受
-
-
5 伊甸園、出生、團聚和死亡
-
再現自主的自然
-
愛的宣言
-
真正的和可疑的伊甸園
-
呈現生態滅絕
-
「反-伊甸園」和現在當下:同樣是奇觀
-
-
6 人類加上環境
-
「綠化」:建築的例子
-
走出虛假
-
修補的藝術家
-
沒有煞車
-
-
7「鄉痛症」及其影響
-
鄉痛症?
-
焦慮不安和釋放
-
遠征主義
-
終極自然浴(「他方」)
-
-
-
第三部 一步步朝有用的藝術邁進
-
1 重建家屋
-
最後的「家」一如最原始的「家」
-
「大地家屋」宣言
-
附庸風雅冒充藝術的建築者
-
獨特的住所
-
-
2 倫理作為美學
-
從接觸到政治
-
經過現實測試的藝術品
-
一個道德的例子:自然建築
-
生態倫理藝術作品,一場辯論
-
隨著時間的推移
-
-
3 責任
-
在全面的寂靜春天來臨之前
-
「共同尊嚴」的負責人和支持者
-
補償
-
多種負責任的方式
-
-
4 括號:與樹木一同創作
-
樹如何佔領藝術
-
穿入森林的深處
-
跳脫工具化
-
最大程度的尊重和生物開放性
-
-
5 不只是「綠」,一個社會和生態哲學的藝術
-
小氣,斤斤計較
-
評估生態藝術作品
-
生態智慧時代
-
回收者
-
生態-清醒與分享
-
一種非美學(即將出現的美學)
-
-
- 附錄
- 結論:另一個藝術史正在進行中(人類世藝術)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