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短期聘任、限期升等、應付系所評鑑、兼行政職、背招生名額……
「你在浪費你的生命。然後有時候你想教學,你也就是有心無力。」
錯誤的教改政策與商業化學術環境,正在扼殺教師的教學、研究與勞動權益,學術這條路,該如何繼續走下去?
當穩定的聘用制度轉向彈性化的勞動市場時,教師已經無法循原來的文憑路徑直接取得社會地位,中年教師如何看待大學治理與師道衰退?
本書是《高教崩壞》的續作,繼解析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脈絡與改革方向後,本作將視角從高教結構拉回到個人生命經驗,呈現大專院校離職教師在學院內的壓迫、如履薄冰,決定是否離開學院時的權衡、臨門一腳,以及在學院外再就業與創業時如何轉換他們的知識與實踐。透過轉職教師批判大學體制以及揭露學院壓迫經驗,本書探討轉職教師職涯轉變,及反思大學研究與教學任務,做為批判與反抗大學變遷的起點。
評鑑制度如何扭曲教育工作的本質,甚至成為校方壓迫教師的工具,讓教師淪為招生業務員?
在學校停招壓力下,校方祭出何種手段逼退教師?
留在學院的教師如何因應學院生態的改變?
出走的教師又如何再就業與創業?離職如何調適教師身份的轉換?教學與研究的意義又發生什麼樣改變?
本書獻給所有想要改變教育現況的知識份子,透過反思教學與研究的意義,找回對於學術工作的熱情,擴展學院外多重實踐的可能性。畢竟,游離是知識分子的宿命,擺脫體制束縛,思想才能自由。
「你在浪費你的生命。然後有時候你想教學,你也就是有心無力。」
錯誤的教改政策與商業化學術環境,正在扼殺教師的教學、研究與勞動權益,學術這條路,該如何繼續走下去?
當穩定的聘用制度轉向彈性化的勞動市場時,教師已經無法循原來的文憑路徑直接取得社會地位,中年教師如何看待大學治理與師道衰退?
本書是《高教崩壞》的續作,繼解析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脈絡與改革方向後,本作將視角從高教結構拉回到個人生命經驗,呈現大專院校離職教師在學院內的壓迫、如履薄冰,決定是否離開學院時的權衡、臨門一腳,以及在學院外再就業與創業時如何轉換他們的知識與實踐。透過轉職教師批判大學體制以及揭露學院壓迫經驗,本書探討轉職教師職涯轉變,及反思大學研究與教學任務,做為批判與反抗大學變遷的起點。
評鑑制度如何扭曲教育工作的本質,甚至成為校方壓迫教師的工具,讓教師淪為招生業務員?
在學校停招壓力下,校方祭出何種手段逼退教師?
留在學院的教師如何因應學院生態的改變?
出走的教師又如何再就業與創業?離職如何調適教師身份的轉換?教學與研究的意義又發生什麼樣改變?
本書獻給所有想要改變教育現況的知識份子,透過反思教學與研究的意義,找回對於學術工作的熱情,擴展學院外多重實踐的可能性。畢竟,游離是知識分子的宿命,擺脫體制束縛,思想才能自由。
- 封面
- 書名頁
- 圖表目錄
- 前言
- 第一章 高教崩壞下的知識人
- 第二章 知識分子與反身性
- 第三章 學術勞動市場的崩解
- 第四章 高等教育體制的鉅變
- 第五章 性別化的教師職涯軌跡
- 第六章 留任學院的教師地位轉換
- 第七章 學院之外的天空
- 第八章 回應職涯危機的策略與反思
- 第九章 小蝦米對大鯨魚
- 第十章 當代知識分子的疾苦與實踐
- 參考文獻
- 附錄一 受訪教師基本資料
- 附錄二 教師退休與新進人員推估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