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定、靜、安、慮、得
禪學簡單入門課,心靈學分修好修滿,人生智慧信手拈來!
你可能不熟悉禪學,但你一定知道一休和如來佛
釋迦牟尼在出家修行前,曾是享盡榮華富貴的印度王子
身為日本後小松天皇的皇子,一休卻選擇遁入空門,這是為何?
你以為地獄有十八層,每層充斥著各種恐怖的刑罰
誰知竟是另一個人間樂園?
其實,比痛苦更折磨人心的,是什麼都感受不到……
佛祖說:
「人的一生會遇到四個伴侶,第一個伶俐可愛,整日陪在我們身邊;第二個是搶回來的,特別漂亮;第三個整日打點生活瑣事,使我們過著安逸的生活;第四個工作勤奮,東奔西跑,我們也幾乎忘記了對方的存在。」
這四個伴侶分別是誰呢?
道信禪師曾三番兩次地原諒一個有偷竊癖的弟子
其他弟子受不了這樣的「善心」,紛紛要求師父嚴懲
「你們若覺得我不對,完全可以離開我。」
眾弟子愕然,殊不知,這正是禪師的大智慧……
有人為了改正愛生氣的壞毛病,特地尋求一休的幫助
「如果我無緣無故被吐口水,只要拿出手帕擦乾淨就好。」
一休搖頭:「不對,連手帕也不要拿出來。」
這是什麼意思呢?
佛印禪師與蘇軾是好朋友,兩人經常一起打坐參禪
禪師說蘇軾看起來像一尊佛,蘇軾反說禪詩像一堆牛糞
回到家後,蘇小妹聽聞此事,笑得前俯後仰
「哥哥,你澈底地輸了。」
蘇小妹何出此言?
生活中處處有禪,它是自然而真實的生活。禪的宗旨在於啟發個人,成為有悟性、有情感、有智慧的人,其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當我們擁有了禪以後,我們就能對自身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可以經歷生命的另一種存在狀態,並使自己的心靈來一次澈底的解縛,甚至在面對生死之時,也能夠擁有一份超凡脫俗的從容和灑脫!
那麼,大家不妨就在當下,於此書中開始進入禪的世界。
禪學簡單入門課,心靈學分修好修滿,人生智慧信手拈來!
你可能不熟悉禪學,但你一定知道一休和如來佛
釋迦牟尼在出家修行前,曾是享盡榮華富貴的印度王子
身為日本後小松天皇的皇子,一休卻選擇遁入空門,這是為何?
你以為地獄有十八層,每層充斥著各種恐怖的刑罰
誰知竟是另一個人間樂園?
其實,比痛苦更折磨人心的,是什麼都感受不到……
佛祖說:
「人的一生會遇到四個伴侶,第一個伶俐可愛,整日陪在我們身邊;第二個是搶回來的,特別漂亮;第三個整日打點生活瑣事,使我們過著安逸的生活;第四個工作勤奮,東奔西跑,我們也幾乎忘記了對方的存在。」
這四個伴侶分別是誰呢?
道信禪師曾三番兩次地原諒一個有偷竊癖的弟子
其他弟子受不了這樣的「善心」,紛紛要求師父嚴懲
「你們若覺得我不對,完全可以離開我。」
眾弟子愕然,殊不知,這正是禪師的大智慧……
有人為了改正愛生氣的壞毛病,特地尋求一休的幫助
「如果我無緣無故被吐口水,只要拿出手帕擦乾淨就好。」
一休搖頭:「不對,連手帕也不要拿出來。」
這是什麼意思呢?
佛印禪師與蘇軾是好朋友,兩人經常一起打坐參禪
禪師說蘇軾看起來像一尊佛,蘇軾反說禪詩像一堆牛糞
回到家後,蘇小妹聽聞此事,笑得前俯後仰
「哥哥,你澈底地輸了。」
蘇小妹何出此言?
生活中處處有禪,它是自然而真實的生活。禪的宗旨在於啟發個人,成為有悟性、有情感、有智慧的人,其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當我們擁有了禪以後,我們就能對自身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可以經歷生命的另一種存在狀態,並使自己的心靈來一次澈底的解縛,甚至在面對生死之時,也能夠擁有一份超凡脫俗的從容和灑脫!
那麼,大家不妨就在當下,於此書中開始進入禪的世界。
- 解禪
-
生命篇
-
生死由他
-
飛越生死
-
生與死
-
生死燭光
-
活著的目的
-
沒有時間老
-
來去都是錯覺
-
生命的意義
-
見與不見
-
枯與榮
-
懂得珍惜
-
一休與五休
-
是僧是牛
-
把門關好
-
空房子
-
扛棺自化
-
死亡的原因
-
臨終的慈悲
-
死為何物
-
自心佛
-
蜈蚣的困惑
-
雪霽便行
-
生死參悟
-
-
處世篇
-
進退之道
-
八風吹不動
-
水車原理
-
時刻用心
-
待客之道
-
寶劍不可觸
-
居士與高僧
-
成功的祕訣
-
修行要訣
-
自傘自度
-
確定的目標
-
無所求
-
空空如也
-
禪師遇虎
-
在鏈錘下日益強壯
-
處世祕術
-
禪者的畫像
-
還俗和尚
-
一指禪
-
半肯半不肯
-
爐中覓火
-
自助者,天助
-
修習方得道
-
睜眼如盲
-
知非便舍
-
破鏡
-
唾沫自乾
-
知錯就改
-
鸚鵡學舌
-
-
生活篇
-
真正的地獄
-
乞丐的勇氣
-
四個老婆
-
穿衣吃飯
-
買土地的農民
-
珍惜現在
-
吃雞治病
-
雲水隨緣
-
最後一課
-
莊周夢蝶
-
早餐涼了
-
心靈的重量
-
何處無佛在
-
佛祖與侍者
-
敬鐘如佛
-
無道心
-
摩尼珠
-
痛看野鴨飛
-
冷暖自知
-
方丈與乞丐
-
找一個坐處
-
禪師的書法
-
杯茶映乾坤
-
大廈之材出幽谷
-
武術中的禪道
-
真實的生活
-
笑對人生
-
自家寶藏
-
小和尚掃樹葉
-
-
情感篇
-
母親的愛
-
浪子回頭
-
愛的教育
-
學會寬容
-
偷不去
-
不是你的話
-
截樹重生
-
習慣是你養的狗
-
讚嘆的力量
-
一村菊香
-
已經謝過
-
不許為師
-
不求回報
-
友情之花
-
禪師的眼淚
-
-
善惡篇
-
人的三個缺點
-
誰的罪過
-
不求回報
-
常念觀音虛作侍
-
誰更危險
-
行惡與修善
-
了無功德
-
貪婪的人
-
一句簡單的話
-
將軍的懺悔
-
沾光
-
禪師做女婿
-
尋找寶藏
-
化緣度眾
-
還生氣嗎
-
除去閒名
-
不得見
-
寶壽賣薑
-
報恩
-
放生
-
欲望無止境
-
-
心態篇
-
快樂與痛苦
-
順其自然
-
身殘心圓滿
-
誰束縛你了
-
解鈴還需繫鈴人
-
心量的神變
-
活得快樂
-
不留平常心
-
負擔
-
地獄與極樂
-
上天不負有心人
-
心滿意足
-
說究竟法
-
泥中蓮花
-
自己的住處
-
不變應萬變
-
風中的幡
-
丹霞燒佛
-
一休晒經
-
途中珍重
-
棉絮說法
-
親近花的梵唱
-
鹽醬禪
-
青梅子
-
骨裹皮
-
順其自然
-
出門就是草
-
本來是佛
-
心中的燈
-
信念真誠
-
-
觀念篇
-
概念的誤區
-
不拘一格
-
食無憂,睡無慮
-
多撿一些
-
無言
-
宜默不宜喧
-
何必在意小事
-
感悟
-
磨磚成鏡
-
好事不如無事
-
大小不二
-
堅強的意志
-
苦瓜的味道
-
通身是眼
-
佛祖論美
-
信心的力量
-
哭婆憂天
-
隱峰悟道
-
正與邪
-
禪師賣油
-
慧可安心
-
只偷一次
-
一物都不違
-
自己有主見
-
頭尾之爭
-
不能代替
-
克契的謙讓
-
糖餅的問題
-
是法平等
-
我有明珠一顆
-
攀比的煩惱
-
突破戒律
-
有主沙彌
-
一切現成
-
平常心是道
-
智慧無處藏身
-
有與無
-
-
修持篇
-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
放下屠刀
-
自心不靜難尋靜
-
因緣際會
-
喝茶
-
割捨
-
珠在何處
-
不淋一人
-
一堆牛糞
-
心無外物
-
佛就是自我
-
誰是禪師
-
差別在於是否用心
-
變與不變
-
尋找失落的「自我」
-
一尊佛
-
刮金救人
-
鹹淡有味
-
草木成佛
-
我也有舌頭
-
無心茶
-
禪像什麼
-
道在何處
-
滿了嗎
-
把握現在
-
禪師對坐
-
勘破婆子
-
不肯放下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