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所謂「國民外交」其特點有三:第一,民眾成為外交上的主體;其二,有影響力的民間人士或團體配合政府的對外政策,間接成為國家外交之一員,充分顯現出半官方的特質;其三,交往的主體是民間人士或團體,因此不受正式的外交禮儀或層級所約束,而多了一分靈活度與多樣性。本篇是從民國38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之後,有關國民外交活動的情形分為:「國民外交」一詞的意義與源流、戰後國民外交的分期、政府支助之國民外交、非政府組織與國民外交等四大課題來探討敘述。
-
前言 林呈蓉
-
第一節 「國民外交」的意義與源流
-
第二節 「國民外交協會」創設之經緯
-
-
第一章 戰後國民外交的分期 林呈蓉
-
第一節 民國40年代的國民外交
-
第二節 民國50年代的國民外交
-
第三節 民國60年的國民外交
-
第四節 民國70年代的國民外交
-
第五節 民國80年代的國民外交
-
-
第二章 政府支助之國民外交 張靜宜
-
第一節 國際技術合作
-
第二節 文化與體育外交
-
第三節 僑團奧僑教
-
-
第三章 非政府組織與國民外交 張靜宜
-
第一節 災難救助之團體
-
第二節 醫療非政府組織
-
第三節 宗教類的非政府組織
-
第四節 在臺灣的國際團體
-
- 結語
- 參考及引用書目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04/49518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