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從晚清時期開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廣為傳頌,著名歷史學家柯文(Paul A. Cohen)提出,這一文化現象的原因實與中國人一百多年來飽受國難、蒙受國恥有關。在本書中,他探賾鈎深,剖析了不同敘事方式中勾踐形像與內蘊之異變,由此而呈現了中國二十世紀政治文化的風雲變幻,其獨到的視角,使人能從多角度理解二十世紀政治文化的變化。
- 序
- 前言
- 致謝
-
第一章 古時之勾踐傳說
-
上古時期的勾踐傳說
-
勾踐故事的主要主題
-
-
第二章 國恥之重:晚清與民國時期
-
晚清:問題的出現
-
民國時期:牢記國恥
-
文化共識:民國時期勾踐故事的傳播
-
勾踐故事在媒體和其他地方的迴響
-
國民黨的意識形態、蔣介石和作為榜樣的勾踐
-
抗日戰爭和中國的雪恥
-
-
第三章 蔣介石在台灣的困境
-
1950年後台灣的環境
-
改編和流行:話劇和戲劇
-
作為教材的勾踐故事:黃大受的努力普及
-
給兒童的勾踐故事:連環漫畫和其他繪本
-
相關性的減弱:1980年後台灣的勾踐故事
-
-
第四章 危機與回應:1960年代初的「臥薪嚐膽」熱
-
關於勾踐故事的戲劇的井噴(1960年-1961年)
-
茅盾對「臥薪嚐膽」戲劇的評價
-
曹禺的《膽劍篇》
-
-
第五章 1980年代的政治寓言:蕭軍和白樺
-
蕭軍(1907年—1988年)
-
白樺(1930年—2019年)
-
-
第六章 勾踐故事在「私有化」的中國
-
愛國主義教育
-
教導共產黨員的行為
-
個人和集體動力:成功的關鍵
-
為「小皇帝」和「小女皇」們的現實生活做準備
-
在二十一世紀之交推廣勾踐故事
-
- 結語 跨文化的視野
- 參考書目
- 譯者後記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