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每一代歷史學家,都要重寫上一代歷史學家寫下的歷史。
著名歷史學家柯文,治學中國歷史至今六十年出頭,對中國歷史和歷史本身的思考經歷了一系列演變。在他的研究生涯中長久縈繞於心的,並非關心西方人自以為富有價值、自然而然、符合常規的歷史,而是志於深入中國,像中國人自己親歷一樣,最大程度地審視和重新理解中國歷史。
當初親身經歷的歷史,與後來重構的歷史迥然不同,書名《走過兩遍的路》正正象徵著這一關鍵的分別。
----------------
柯文的這本回憶錄,討論了20 世紀下半葉以來西方的中國歷史學者們反覆討論的核心問題:從以費正清為代表的「西方中心論」到強調從中國的角度研究中國史,到探討民間史觀和書寫歷史、故事和記憶之間的張力等全球性議題。這是一本深具啟發的好書。作為一名曾於1964–1965 年間在哈佛參加費正清研究生課程的外國人,第四章中作者與導師費正清之間終身真誠的友誼亦令我動容。
—畢仰高(Lucien Bianco,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榮休教授)
鮮有歷史學家認為,他們選擇如何講述過去這件事本身既有趣又重要。能對異文化歷史有深入體認、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的歷史學家,則更是罕見。以一種西方式的分析想像力點亮中國史思維—柯文不僅向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西方學者提供了示範,也為中國歷史學者提供了研究本國豐富歷史以至世界各地歷史的新方法。他這段自我發現的旅程,為歷史學專業帶來啟迪。
—王賡武(新加坡國立大學特級教授)
著名歷史學家柯文,治學中國歷史至今六十年出頭,對中國歷史和歷史本身的思考經歷了一系列演變。在他的研究生涯中長久縈繞於心的,並非關心西方人自以為富有價值、自然而然、符合常規的歷史,而是志於深入中國,像中國人自己親歷一樣,最大程度地審視和重新理解中國歷史。
當初親身經歷的歷史,與後來重構的歷史迥然不同,書名《走過兩遍的路》正正象徵著這一關鍵的分別。
----------------
柯文的這本回憶錄,討論了20 世紀下半葉以來西方的中國歷史學者們反覆討論的核心問題:從以費正清為代表的「西方中心論」到強調從中國的角度研究中國史,到探討民間史觀和書寫歷史、故事和記憶之間的張力等全球性議題。這是一本深具啟發的好書。作為一名曾於1964–1965 年間在哈佛參加費正清研究生課程的外國人,第四章中作者與導師費正清之間終身真誠的友誼亦令我動容。
—畢仰高(Lucien Bianco,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榮休教授)
鮮有歷史學家認為,他們選擇如何講述過去這件事本身既有趣又重要。能對異文化歷史有深入體認、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的歷史學家,則更是罕見。以一種西方式的分析想像力點亮中國史思維—柯文不僅向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西方學者提供了示範,也為中國歷史學者提供了研究本國豐富歷史以至世界各地歷史的新方法。他這段自我發現的旅程,為歷史學專業帶來啟迪。
—王賡武(新加坡國立大學特級教授)
- 圖片目錄
- 中文版前言
- 致謝
- 序言
- 第一章 開端
- 第二章 王韜:清末變革之法
- 第三章 下一步:《在中國發現歷史》
- 第四章 《在中國發現歷史》:幕後故事
- 第五章 中國中心觀的局限
- 第六章 多重過去:《歷史三調》
- 第七章 《歷史三調》:研究、寫作、出版過程
- 第八章 從義和團到越王勾踐:意料之外
- 第九章 局內人與局外人問題:《與歷史對話》
- 第十章 故事的力量:《歷史與大眾記憶》
- 第十一章 當時與現在:兩重歷史
- 附錄:作者著作
- 註釋
- 索引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8237/211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