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丁石孫,一位自20世紀40年代步入中國數學界,後成為北京大學校長,投身政界的傳奇數學家。
他說:我這一輩子不曾有過一個長遠的奮鬥目標,因而對自己的評價是胸無大志,但追求一定要把今天的事情做得最好。
他曾因參與學生運動被國民黨特務抓進監獄。轉學到清華後,惡補數學,後因成績出眾,留校任教。
1957年後,他飽受政治運動衝擊,幾次被迫中止剛開始的研究工作。對此他痛心地說:我這一生很多事情都開了個頭,但不等到有結果就不得不放棄。
“文革”後,他走上北大數學系領導崗位,積極恢復教學和科研秩序。年過半百,赴美進修,學習新知識,他希望回國後推動中國數學的進步。
在校長任上,他從抓食堂的改革入手,推動成立管理科學中心和北大方正,經歷了北大學生的四次學潮。季羨林稱他和蔡元培是北大歷史上值得記住的兩位校長。
凡此種種,本書娓娓道來。
本書是一位傳奇數學家的全景式傳記,反映了知識分子在政治運動和社會變遷中的成長、悲喜、沉浮和無奈。
他說:我這一輩子不曾有過一個長遠的奮鬥目標,因而對自己的評價是胸無大志,但追求一定要把今天的事情做得最好。
他曾因參與學生運動被國民黨特務抓進監獄。轉學到清華後,惡補數學,後因成績出眾,留校任教。
1957年後,他飽受政治運動衝擊,幾次被迫中止剛開始的研究工作。對此他痛心地說:我這一生很多事情都開了個頭,但不等到有結果就不得不放棄。
“文革”後,他走上北大數學系領導崗位,積極恢復教學和科研秩序。年過半百,赴美進修,學習新知識,他希望回國後推動中國數學的進步。
在校長任上,他從抓食堂的改革入手,推動成立管理科學中心和北大方正,經歷了北大學生的四次學潮。季羨林稱他和蔡元培是北大歷史上值得記住的兩位校長。
凡此種種,本書娓娓道來。
本書是一位傳奇數學家的全景式傳記,反映了知識分子在政治運動和社會變遷中的成長、悲喜、沉浮和無奈。
- 引言
- 自序
-
第一章 家世與早年教育
-
祖父與長孫
-
「進洋學堂會學壞」
-
國難與家難
-
從南洋中學到樂群中學
-
-
第二章 在大同大學
-
從電機系轉入數學系
-
組織T-Party與接觸佛學
-
關心政治之始
-
烏托邦讀書會
-
被捕與失學
-
-
第三章 轉入清華大學
-
報到與入學
-
補課與教師印象
-
選學文科課程
-
清華園解放前後
-
從留校到要求入黨
-
招收「工農兵學員」
-
-
第四章 在北大的前期經歷
-
院系調整,進入北大
-
學習蘇聯:教研室、教學與習題課
-
1953級和1954級學生
-
順利的前五年
-
從「肅反」到「反右」
-
下放勞動鍛煉
-
從教育革命到「四清」
-
-
第五章 「文革」浩劫
-
「丁石孫是牛鬼蛇神」
-
從「文明抄家」到連襟自殺
-
黑幫大院
-
下放幹校
-
應用數學組,密碼短訓班
-
從赴新疆招生到「批林批孔」
-
化學分析儀器廠
-
「文革」結束前夕
-
-
第六章 出任系領導,赴美進修
-
揭批「四人幫」,撥亂反正
-
恢復教學和科研秩序
-
破格提職,升任系主任
-
首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
赴美進修
-
-
第七章 北大校長五年
-
「上下左右前後都要戰鬥」
-
從學校食堂開始的改革
-
管理科學中心和北大方正
-
難忘的外事活動
-
沒有鬧大的學生事件
-
在政協會上「闖禍」
-
風波前後
-
-
第八章 重返數學界,步入政壇
-
不當校長後的學術及社會活動
-
步入政壇前的「預備」與躊躇
-
從調入民盟中央到出任人大副委員長
-
-
附錄
-
丁石孫年表
-
丁石孫主要著述目錄
-
丁石孫文章、講話選編
-
丁石孫遺囑
-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