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群眾路線思想發展史》旨在系統全面梳理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思想的形成發展歷史。
《群眾路線思想發展史》擬從如下角度展開:
(一)群眾路線思想的萌芽;
(二)群眾路線思想的初步形成;
(三)群眾路線思想的成熟;
(四)群眾路線思想的延續;
(五)群眾路線思想的曲折;
(六)群眾路線思想的恢復與發展;
(七)群眾路線思想的創新。
也就是說,《群眾路線思想發展史》並非泛泛地述說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的歷史,而是著重從思想史的角度,對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形成與發展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研究。
雖然目前關於群眾工作、黨群關係的著述已有不少,但從上述角度對群眾路線進行專題研究、並且具有一定份量的成果尚未所見。只有具備群眾路線的正確思想,才能樹立正確的群眾觀,產生科學的群眾工作方法,團結帶領群眾為實現革命、建設、改革的各項任務而奮鬥,對此進行探討。對於深化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史乃至於中共黨史的研究,無疑有著重要意義。同時,這一問題的研究,也有助於提高廣大黨員幹部堅持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對推動即將在全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亦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群眾路線思想發展史》擬從如下角度展開:
(一)群眾路線思想的萌芽;
(二)群眾路線思想的初步形成;
(三)群眾路線思想的成熟;
(四)群眾路線思想的延續;
(五)群眾路線思想的曲折;
(六)群眾路線思想的恢復與發展;
(七)群眾路線思想的創新。
也就是說,《群眾路線思想發展史》並非泛泛地述說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的歷史,而是著重從思想史的角度,對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形成與發展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研究。
雖然目前關於群眾工作、黨群關係的著述已有不少,但從上述角度對群眾路線進行專題研究、並且具有一定份量的成果尚未所見。只有具備群眾路線的正確思想,才能樹立正確的群眾觀,產生科學的群眾工作方法,團結帶領群眾為實現革命、建設、改革的各項任務而奮鬥,對此進行探討。對於深化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史乃至於中共黨史的研究,無疑有著重要意義。同時,這一問題的研究,也有助於提高廣大黨員幹部堅持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對推動即將在全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亦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 前言
-
第一章 群眾路線思想的形成
-
第一節 群眾路線思想的最初醞釀
-
一、「到群眾中去」
-
二、組織與領導工人運動
-
三、逐漸重視農民問題
-
四、「青年運動為本黨重要工作之一」
-
五、二十世紀「是婦女底解放時代」
-
六、大革命後期工農運動中的「左」、右傾錯誤
-
-
第二節 群眾路線概念的提出
-
一、由城市到鄉村的轉變
-
二、「爭取群眾是現時的總路線」
-
三、各項工作都「要經過群眾路線」
-
四、一切工作「經過群眾去執行」
-
-
第三節 群眾路線思想的初步形成
-
一、「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去」
-
二、「黨絕不能脫離群眾」
-
三、「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
-
四、「真正的銅牆鐵壁是群眾」
-
五、蘇維埃「是工農的政府」
-
-
第四節 背離群眾路線的三次「左」傾錯誤
-
一、「左」傾盲動主義的危害
-
二、一味奪取中心城市的「左」傾冒險主義
-
三、嚴重脫離實際的「左」傾教條主義
-
-
-
第二章 群眾路線思想的成熟
-
第一節 「共產黨員決不可脫離群眾的多數」
-
一、「兵民是勝利之本」
-
二、照顧全域,照顧多數
-
三、依靠群眾而又領導群眾
-
四、為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而奮鬥
-
-
第二節 對群眾路線的系統闡述
-
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
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
三、「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
四、「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
-
五、「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
-
-
第三節 群眾路線思想的繼續發展
-
一、「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
-
二、「最重要的是充分發動群眾」
-
三、「使黨和人民群眾密切地聯繫起來」
-
四、「實行人民民主專政」
-
五、歷史的結論:得民心者得天下
-
-
-
第三章 群眾路線思想的延續
-
第一節 警惕不良作風的增長
-
一、黨執政後面臨的新情況
-
二、開展黨內整風運動
-
三、「一切貪污行為必須揭發」
-
四、大張旗鼓打「老虎」
-
五、開展「新三反」,對官僚主義重拳出擊
-
六、加強黨的紀律檢查工作
-
-
第二節 群眾路線思想的深化
-
一、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
二、中共八大對群眾路線思想的新闡述
-
三、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
四、保持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
-
-
-
第四章 群眾路線思想的偏離與曲折
-
第一節 群眾路線思想的挫折
-
一、開展全黨整風以整頓「三風」
-
二、反右派運動擴大化對群眾路線思想的偏離
-
三、事與願違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
四、 1959年廬山會議群眾路線思想的正誤交鋒
-
-
第二節 糾正「左」傾錯誤,恢復群眾路線
-
一、 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
-
二、七千人大會對貫徹群眾路線的反思
-
三、調整國民經濟和社會政治關係
-
四、「四清」運動中為改善幹群關係的努力
-
-
第三節 文化大革命」中群眾路線思想的嚴重扭曲
-
一、「文化大革命」中的群眾運動
-
二、「文化大革命」對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損害
-
三、歷史的教訓:正確處理群眾路線與群眾運動的關係
-
-
-
第五章 群眾路線思想的恢復與發展
-
第一節 「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
-
一、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
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
-
三、 《歷史決議》對群眾路線的科學闡釋
-
四、十二大黨章正式恢復了黨的群眾路線
-
-
第二節 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
-
一、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
二、「從當地具體條件和群眾意願出發」
-
三、「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
-
-
第三節 鄧小平對群眾路線思想的重大發展
-
一、「必須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和群眾相對立」
-
二、「受到廣大人民擁護的事情,一定會得到成功」
-
三、「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特別重要」
-
四、站穩群眾立場路線要堅決反對腐敗
-
五、「黨是整個社會的表率」
-
-
-
第六章 群眾路線思想的重要創新
-
第一節 改善黨群關係和幹群關係
-
一、黨和國家面臨的嚴峻挑戰
-
二、「做幾件使人民滿意的事情」
-
三、「進一步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繫」
-
-
第二節 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一、「確保十二億中國人民的溫飽」
-
二、開展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教育活動
-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
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
-
-
第三節 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
一、應對非典考驗,提出科學發展觀
-
二、「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
三、「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
四、「人民群眾是推動科學發展的主體」
-
五、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
-
第四節 十八大以來群眾路線思想的新發展
-
一、夯實黨長期執政的群眾基礎
-
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
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四、「打鐵還需自身硬」
-
五、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
- 結束語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