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由12章组成,包括国际贸易理论、贸易政策和贸易体系三个模块。主要内容有: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新古典贸易理论:扩展与应用;当代贸易理论;生产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进口保护政策:关税;鼓励出口与出口限制政策等。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内容简介
- 第3版前言
-
第1章 导论
-
1.1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
1.1.1 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进程
-
1.1.2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回顾
-
-
1.2 国际贸易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与方法
-
1.2.1 国际贸易的动因与结果
-
1.2.2 贸易政策的原因与结果
-
1.2.3 学习国际贸易学的意义与方法
-
-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
1.3.1 贸易分类
-
1.3.2 贸易规模
-
1.3.3 贸易结构
-
1.3.4 贸易条件
-
1.3.5 贸易依存度
-
-
本章小结
-
-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
2.1 古典经济学对重商主义的批评
-
2.1.1 产生背景
-
2.1.2 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
-
2.1.3 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
-
2.1.4 评价
-
2.1.5 古典经济学对重商主义学说的批判
-
-
2.2 绝对优势理论
-
2.2.1 产生背景
-
2.2.2 假设条件
-
2.2.3 基本原理
-
2.2.4 进一步分析说明
-
2.2.5 评价
-
-
2.3 比较优势理论
-
2.3.1 产生背景
-
2.3.2 假设条件
-
2.3.3 基本原理
-
2.3.4 进一步分析说明
-
2.3.5 一般均衡分析
-
2.3.6 评价
-
-
2.4 相互需求原理
-
2.4.1 产生背景
-
2.4.2 基本原理
-
2.4.3 评价
-
-
本章小结
-
-
第3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
3.1 要素禀赋理论
-
3.1.1 产生背景
-
3.1.2 基本概念
-
3.1.3 假设条件
-
3.1.4 基本原理
-
3.1.5 进一步分析说明
-
3.1.6 一般均衡分析
-
3.1.7 评价
-
-
3.2 对H-O理论的实证检验
-
3.2.1 “里昂惕夫之谜”
-
3.2.2 进一步的检验
-
3.2.3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
-
本章小结
-
-
第4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扩展与应用
-
4.1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
4.1.1 基本内容
-
4.1.2 进一步分析说明
-
4.1.3 评价
-
-
4.2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
4.2.1 基本内容
-
4.2.2 进一步分析说明
-
4.2.3 意义
-
-
4.3 特定要素模型
-
4.3.1 基本框架
-
4.3.2 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
4.3.3 应用分析
-
4.3.4 意义
-
-
4.4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
4.4.1 生产要素增加、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
4.4.2 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
-
4.4.3 经济增长中的“放大效应”和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
-
本章小结
-
-
第5章 当代贸易理论
-
5.1 当代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
5.1.1 同类产品之间贸易量增加
-
5.1.2 发达国家之间贸易规模扩张
-
5.1.3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
-
5.2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
5.2.1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
5.2.2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
5.2.3 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
-
5.3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
5.3.1 需求偏好的决定因素
-
5.3.2 需求偏好差异与国际贸易
-
5.3.3 重叠需求理论
-
-
5.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5.4.1 模仿滞后假说
-
5.4.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
-
本章小结
-
-
第6章 生产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
-
6.1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
6.1.1 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与主体
-
6.1.2 国际资本流动的贸易效应
-
-
6.2 国际劳动力流动与国际贸易
-
6.2.1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变动
-
6.2.2 移民的其他外在成本和收益
-
-
6.3 国际技术流动与国际贸易
-
6.3.1 国际技术转移的方式与特点
-
6.3.2 国际技术转移对商品贸易的影响
-
-
6.4 要素流动与服务贸易
-
6.4.1 服务贸易概述
-
6.4.2 要素流动对服务贸易规模与结构的影响
-
-
本章小结
-
-
第7章 国际贸易政策
-
7.1 贸易政策的目标
-
7.1.1 贸易政策的含义、划分及意义
-
7.1.2 贸易政策的目标及不相容性
-
-
7.2 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
7.2.1 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
7.2.2 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传统观点
-
7.2.3 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现代观点
-
7.2.4 保护贸易政策的其他理论观点
-
7.2.5 公平贸易政策的福利效应
-
7.2.6 管理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
7.2.7 贸易政策演进趋势下我国的对外贸易策略
-
-
7.3 贸易政策的制定、选择与调整
-
7.3.1 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
-
7.3.2 贸易政策选择的原则及约束条件
-
7.3.3 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则和方式
-
7.3.4 贸易政策在贸易战略中的运用:以中国为例
-
-
本章小结
-
-
第8章 进口保护政策:关税
-
8.1 进口税的贸易调节方式
-
8.1.1 进口关税分类
-
8.1.2 关税税则
-
8.1.3 选择关税征收方法
-
8.1.4 调整税率与关税结构
-
-
8.2 关税的经济效应
-
8.2.1 贸易小国的关税效应
-
8.2.2 贸易大国的关税效应
-
-
8.3 关税税率的决定
-
8.3.1 最优关税
-
8.3.2 关税报复与关税循环
-
8.3.3 关税的减让效应
-
-
8.4 关税结构与有效保护率
-
8.4.1 有效保护率
-
8.4.2 关税结构安排的原则
-
-
本章小结
-
-
第9章 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
-
9.1 非关税壁垒概述
-
9.1.1 历史变迁
-
9.1.2 非关税壁垒的特征与类型
-
9.1.3 WTO+与WTO-X
-
-
9.2 进口配额
-
9.2.1 进口配额的类别
-
9.2.2 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
-
9.2.3 进口配额与关税的比较
-
9.2.4 自愿出口限额
-
-
9.3 相机保护措施
-
9.3.1 反倾销
-
9.3.2 反补贴
-
9.3.3 紧急保障措施
-
-
9.4 WTO+背景下的其他非关税壁垒
-
9.4.1 进口许可证制
-
9.4.2 绿色壁垒
-
9.4.3 技术性贸易壁垒
-
9.4.4 海关估价制度
-
9.4.5 原产地规则
-
-
9.5 WTO-X背景下的非关税壁垒
-
9.5.1 劳工标准壁垒
-
9.5.2 知识产权
-
9.5.3 WTO-X背景下的其他非关税措施简释
-
-
本章小结
-
-
第10章 鼓励出口与出口限制政策
-
10.1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
-
10.1.1 出口补贴
-
10.1.2 价格支持
-
10.1.3 商品倾销
-
10.1.4 外汇倾销
-
10.1.5 出口信贷
-
10.1.6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
10.1.7 鼓励出口的组织和服务措施
-
10.1.8 区域开放
-
-
10.2 出口管制
-
10.2.1 出口关税
-
10.2.2 出口配额
-
10.2.3 出口行业的生产税
-
-
10.3 国际卡特尔
-
10.4 贸易制裁
-
10.4.1 贸易制裁的经济效应
-
10.4.2 影响贸易制裁成败的因素
-
-
本章小结
-
-
第11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
-
11.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
11.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
11.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
-
1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
11.2.1 关税同盟理论
-
11.2.2 大市场理论
-
11.2.3 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
-
11.3 世界主要区域一体化组织
-
11.3.1 欧盟
-
11.3.2 北美自由贸易区
-
11.3.3 APEC
-
11.3.4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
11.3.5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
-
11.4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
11.4.1 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积极态度的观点
-
11.4.2 对区域性经济集团持反对意见的观点
-
-
本章小结
-
-
第12章 多边贸易体制
-
12.1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历程
-
12.1.1 GATT
-
12.1.2 GATT主导下的多边贸易谈判
-
12.1.3 乌拉圭回合与WTO的产生
-
-
12.2 WTO
-
12.2.1 WTO的地位、宗旨和职能
-
12.2.2 WTO的基本原则
-
12.2.3 WTO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
12.2.4 WTO与区域贸易协定关系
-
-
12.3 多哈回合
-
12.3.1 多哈回合谈判的主要议题
-
12.3.2 多哈回合谈判进程
-
12.3.3 中国对多哈回合谈判的建设性作用
-
-
12.4 中国与WTO
-
12.4.1 中国复关与入世的历程
-
12.4.2 中国加入后的权利与义务
-
12.4.3 中国加入WTO后的成就和启示
-
-
本章小结
-
- 参考文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