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南京及周边地区地质实习指南

出版日期
2021/04/3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524251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实习指导手册共分六章。、二章主要是对矿物和岩石基础知识的再学习和实用化整理,重点介绍了常见造岩矿物和岩石的特征及鉴定方法,不求全而重可操作性。第三章为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介绍了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岩层和地质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以及常用的地质作图方法。第四章介绍了岩层、断层、褶皱的野外识别与观察描述方法,以及工程地质调查的工作内容。第五章为野外实习场所和路线,重点介绍了南京及周边地区的观察点与观察对象。附录交代了南京地区的地质历史和地质构造背景,提供了岩土体野外鉴别的常用表格和具有典型性的矿物、岩石标本、地质构造与典型地貌的彩图,以供有兴趣的学生开拓视野,在欣赏大美河山的同时丰富地质学知识。 本书适合作为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等相关课程的教学辅助用书,同时可以作为地质科普和地质旅游的参考书。
  • 第一章 矿物的观察与鉴定
    • 第一节 常见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
      • 一、矿物的定义和分类
      • 二、矿物的形态
      • 三、矿物的光学特性
      • 四、矿物的硬度
      • 五、矿物的解理和断口
      • 六、其他性质
    • 第二节 造岩矿物及其主要鉴定特征
      • 一、主要造岩矿物
      • 二、长石
      • 三、石英
      • 四、云母
      • 五、辉石
      • 六、角闪石
      • 七、黏土矿物
      • 八、碳酸盐类矿物
    • 第三节 常见矿物的观察和鉴定
      • 一、实习目的
      • 二、课前准备
      • 三、实习步骤和方法
      • 四、实习内容和实习报告
      • 五、易混淆主要造岩矿物的鉴别特征
      • 六、思考题
  • 第二章 岩石的分类与鉴定
    • 第一节 岩石的分类与命名
    • 第二节 火成岩及其主要特征
      • 一、火成岩的物质组成
      • 二、火成岩的产状和岩相
      • 三、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 四、火成岩的分类和典型火成岩的鉴别特征
    • 第三节 沉积岩及其主要特征
      • 一、沉积岩的分类
      • 二、陆源碎屑岩
      • 三、火山碎屑岩
      • 四、碳酸盐岩类
    • 第四节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 一、变质作用因素及分类
      • 二、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 三、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 四、变质作用及其代表性变质岩
    • 第五节 岩石的观察和鉴定
      • 一、野外观察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 二、火成岩的观察与鉴定
      • 三、沉积岩的观察与鉴定
      • 四、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 五、岩石观察与鉴定的自主实习
  • 第三章 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
    • 第一节 地质图的基本知识
      • 一、地质图的分类和要素
      • 二、地质剖面图
      • 三、地质柱状图
    • 第二节 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 一、水平和垂直岩层
      • 二、倾斜岩层的判读
      • 三、在地形地质图上确定岩层产状要素
      • 四、不整合面的特征
    • 第三节 褶皱区地质图分析
      • 一、主要方法
      • 二、褶皱形态的描述
      • 三、对单个褶皱形态的认识和分析
      • 四、穹隆与构造盆地
      • 五、褶皱组合形式的认识和褶皱形成时代的确定
    • 第四节 断层地区地质图分析
      • 一、断层性质的分析
      • 二、断距的确定
      • 三、地层重复与缺失
      • 四、断层的描述及形成年代的确定
    • 第五节 地质剖面图
      • 一、绘制岩层地质剖面图
      • 二、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 第六节 地质图综合分析
      • 一、目的要求
      • 二、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 三、作业
  • 第四章 地层和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
    • 第一节 野外实践的工作方法与装备
      • 一、野外实践的工作方法
      • 二、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 三、标本采集和野外记录
    • 第二节 地层的描述与记录
      • 一、地层产状的测量和露头观察
      • 二、地层岩相和层序
      • 三、野外素描和绘图
      • 四、火成岩区
      • 五、变质岩区
    • 第三节 断裂构造的野外识别与观察
      • 一、地形地貌特征
      • 二、断层带(面)特征
      • 三、地层特征
      • 四、断层要素和类型的确定
      • 五、节理观察与节理玫瑰花图的绘制
    • 第四节 褶皱的野外识别与观察
      • 一、褶皱的地形地貌特征
      • 二、地质方法
      • 三、褶皱在出露面上的形态
      • 四、褶皱形成年代的确定
    • 第五节 工程地质调查
      • 一、目的和任务
      • 二、调查工作内容
      • 三、技术方法
      • 四、综合评价
  • 第五章 南京地区实践实习场所和路线
    • 第一节 南京地质博物馆
      • 一、老馆
      • 二、新馆
      • 三、虚拟展厅
    • 第二节 江苏六合国家地质公园
      • 一、桂子山
      • 二、瓜埠山
      • 三、六合方山
      • 四、冶山、马头山、捺山
    • 第三节 江苏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
      • 一、阳山碑材景区
      • 二、江宁方山
      • 三、猿人洞——岩溶洞穴
      • 四、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 五、其他地点和路线
    • 第四节 燕子矶一幕府山风光带
      • 一、区域地质概况
      • 二、达摩古洞(幕府山沿江一侧):背斜山、背斜谷、复合断层
      • 三、幕府登高:向斜成山
      • 四、永济江流:河流地貌
      • 五、燕矶夕照:断层崖、单斜构造、丹霞地貌和流水侵蚀
    • 第五节 栖霞山及周边地区
      • 一、地质背景
      • 二、人文历史景观区——栖霞寺
      • 三、典型地貌景观
      • 四、断裂构造
      • 五、典型剖面
      • 六、古生物化石
      • 七、泉与矿
      • 八、推荐路线
  • 附录
    • 附录1 南京地区地质概况
      • 一、区域地质演化简史
      • 二、地层分布情况
      • 三、火山活动及火成岩概况
      • 四、构造运动历史及基本特征
    • 附录2 方位角与象限角
    • 附录3 我国境内世界地质公园分布
    • 附录4 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磁偏角
    • 附录5 岩土体的野外鉴别方法
    • 附录6 常用对比工具图
  • 参考文献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