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国学术奇观:“伪古文《尚书》真相

出版日期
2019/06/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20815738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对古文《尚书》长期研究探索的心得和成果。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作者简介
  • 自序
  • 目录
  • 第一章 古文《尚书》——一部具有珍贵价值的文献典籍
    • 一、古文《尚书》自西汉以后的长期流传
    • 二、古文《尚书》在魏晋之际的完备和传授
    • 三、古文《尚书》来源的诸方面推测
    • 四、古文《尚书》为真古文献的大量证据
    • 五、古文《尚书》学术价值在五方面展示
    • 六、孔氏家族对《尚书》的整理、作传功劳卓著
  • 第二章 疑古思潮的兴起、经历时代及其深远影响
    • 一、中国历史上疑古思想的发生和发展
    • 二、疑古思潮兴起于宋,历经元明清以至近现代
    • 三、疑古思潮盛行时期在学术界形成的特点
    • 四、疑古思潮造成大量古籍的冤假错案
  • 第三章 古文《尚书》受到疑古思潮的强烈冲击
    • 一、南宋时期吴棫、朱熹以主观想象而随心猜疑
    • 二、元明时期梅■乱指皇甫谧“造《书》二十五篇”
    • 三、清代前期阎若璩运用欺骗性考据进行“疏证”
    • 四、清代中期崔述说古文《尚书》是“宗肃学者所伪撰”
    • 五、近代康有为称刘歆“遍伪群经”
    • 六、当代学者对阎若璩欺骗性考据的宣传
  • 第四章 阎若璩证“伪”考据第一法——二难推理
    • 一、用古文《尚书》与他籍文献作比较:若“相同”或“不同”都是“伪作”
    • 二、在古文《尚书》中寻找他籍引《书》之文:若“有”或“无”都是“伪作”
    • 三、古文《尚书》用某标准检验:若“符合”或“违背”都是“伪作”
  • 第五章 阎若璩证“伪”考据第二法——吹毛求疵
    • 一、用周礼的规定去寻找夏代、商代文献的“伪”证
    • 二、先立一个错误的标准,再斥古文之“伪”
    • 三、制造各种无端理由,指古文为“伪”
    • 四、以对为错,以错为对,胡搅蛮缠定古文之“伪”
    • 五、以一些不能成立的根据,挑剔古文传、疏的错误
  • 第六章 阎若璩证“伪”考据第三法——虚张声势
    • 一、胡扯无关《尚书》古文者,拉长篇幅,增加条目
    • 二、不列证据,随便乱说,含糊其辞
    • 三、宣传怀疑古文的历史,大量抄录别人言论
    • 四、开列条目而不作文,或只留空架没有内容
    • 五、对孔安国传胡乱找岔,反复列条
    • 六、大谈伪书易撰,蛊惑人心
  • 第七章 阎若璩证“伪”考据第四法——颠倒先后
    • 一、宣传古文《尚书》是“魏晋间晚出”的“伪作”
    • 二、胡说古文《尚书》对他籍引文“多方改窜”
    • 三、乱指古文《尚书》“剽窃”、“袭用”或“出自”他籍
    • 四、胡编他籍文字“窜入”古文《尚书》
    • 五、歪曲古文《尚书》是“见”他籍引文或“依”《书序》而作
    • 六、臆造古文《尚书》“遗漏”、“忘采用”他籍引文
  • 第八章 阎若璩证“伪”考据第五法——厚今薄古
    • 一、祈鬼神盼今文“孤行”
    • 二、虚构“古文亡于西晋乱”
    • 三、借《孝经》、《礼经》诋毁古文
    • 四、为尧舜禹名号改今诬古
    • 五、查他籍引文保今斥古
    • 六、用不实理由扬今贬古
  • 第九章 阎若璩证“伪”考据第六法——主观武断
    • 一、因“篇数不合”即判古文为“伪”
    • 二、乱定古文所传以郑注为“真”
    • 三、胡指梅献古文是据“所传篇目一一补缀”
    • 四、颠倒孔传与王注的关系为“孔窃王”
    • 五、否定文王“改元”、武王“观兵”有其特殊目的
    • 六、捏造“周公救管叔”故事乃别有用心
    • 七、不顾历史事实而作随心所欲的结论
  • 第十章 阎若璩证“伪”考据第七法——胡编乱造
    • 一、对古文《尚书》作多项指控,与历史事实完全不符
    • 二、精心设计古文各篇的“伪作”过程,纯属主观想象
    • 三、随心杜撰离奇故事,编造无人能知的夏、商数据
  • 第十一章 阎若璩证“伪”考据第八法——自相矛盾
    • 一、随便拉扯,前后抵牾,难以分辨真相
    • 二、先提主张,继而反驳,使人莫名其妙
    • 三、既定事实,再作否认,如堕五里雾中
  • 第十二章 阎若璩证“伪”考据充满欺骗性
    • 一、论“古文篇数”,隐瞒真相
    • 二、传“古文之亡”,制造谣言
    • 三、字句对比中的判断游戏
    • 四、矛盾百出,使人头晕目眩
    • 五、乱立标准,误导读者
    • 六、地理考证,歪曲事实
    • 七、在训诂、音韵方面玩弄手法
    • 八、排开空架,骇人听闻
    • 九、用“窜入”、“误入”把水搅浑
    • 十、神通广大的典制、史实数据
    • 十一、阎氏欺骗性考据的形成及其危害
  • 第十三章 清华简《尹诰》篇题辨正
    • 一、历来《尚书》各本均无《尹诰》这一篇名
    • 二、清华简篇题《尹诰》出于对《礼记》和郑注的误读
    • 三、清华简《尹诰》与《尚书》“诰”体格格不入
    • 四、清华简《尹诰》的种种矛盾
    • 五、清华简《尹诰》性质分析
  • 第十四章 清华简《说命》性质探讨
    • 一、上篇记神怪故事,与《尚书》体例明显不合
    • 二、中、下篇记王的命语,语无伦次,不合情理
    • 三、傅说言论庸俗不堪,根本不像治国英才
    • 四、古代典籍引用《说命》之文,大多不见踪影
    • 五、从清华简其他作品旁证简文《说命》的性质
  • 第十五章 几点建议与思考
    • 一、由疑古思潮造成的冤假错案必须纠正
    • 二、阎若璩的欺骗性考据是极好的反面教材
    • 三、清华简中不可能有真正的古文《尚书》
    • 四、实事求是对古文《尚书》作全面考察
  • 附录一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作者已发表有关古文《尚书》论文篇目汇总
  • 后记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