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试图通过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以及个案文本的深度诠释,来深入了解现阶段中国社会大众在日常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文化样式、信息传播、家国观念、民族国家认同、消费方式等维度上的现状及其时代变迁,以揭示现阶段我国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序言
- 目录
-
第一章 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研究:理论与方法
-
一、何谓“精神文化生活”?
-
(一)作为一个政治术语的“精神文化生活”
-
(二)“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区别
-
(三)“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联系
-
-
二、谁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大众”?
-
三、为什么要研究现阶段我国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
四、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研究的主要进展
-
(一)关于现阶段我国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总体状况之研究
-
(二)关于精神文化生活指标体系及具体问题的研究
-
(三)关于当前精神文化生活的理论研究
-
(四)关于现阶段不同阶层的精神文化生活研究
-
(五)国外出版物的相关研究
-
-
五、研究方法的相关说明
-
(一)调查设计
-
(二)抽样方法
-
(三)调查实施
-
(四)样本特征
-
-
-
第二章 城市化进程中大众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
-
一、日常生活方式转型与精神文化生活变迁
-
(一)生活方式与精神文化生活
-
(二)日常生活方式的内涵
-
(三)日常生活方式的相关理论研究
-
-
二、城市化对当前社会大众日常生活方式的主要影响
-
(一)“城市化”的含义及特征
-
(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现状
-
(三)城市化对大众日常生活方式的影响
-
-
三、现阶段我国社会大众日常生活方式的现状及特征
-
(一)家庭生活方式的状况及其特征
-
(二)“忙碌”话语主导下的大众闲暇生活方式的状况与特征
-
(三)生活化与品质化并存:多元化的消费方式
-
(四)社会交往方式的状况及其特征
-
-
四、城市化进程中大众日常生活方式的型构与再生产
-
(一)生活方式视角下对“城市化”的再理解
-
(二)生活方式对城市化的型构
-
(三)再生产:生活方式与新型城市化道路
-
-
-
第三章 公共文化服务、社区文化建设与群众文化生活
-
一、导论:公共文化的社会功能
-
(一)何谓“公共”?
-
(二)如何“现代”?
-
(三)“公共文化”何为?
-
-
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新拓展
-
(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发展脉络及最初功能定位
-
(二)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与公共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
(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功能的新拓展
-
-
三、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探索与实践
-
(一)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重要意义
-
(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具体实践
-
(三)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趋势和路径
-
-
四、聚焦广场舞:群众文化生活与公共空间治理
-
(一)基本特征:广场舞活动的参与主体和动力机制
-
(二)社会功能:广场舞对社会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
-
(三)矛盾焦点:资源之争、文化之争及其媒介形象危机
-
(四)应对举措:近年来破解广场舞治理困境的探索实践
-
(五)结语:公共文化治理之难题,社会生活重建之契机
-
-
-
第四章 大众传媒文化与受众影响研究
-
一、“底层文学”与社会大众的精神状况
-
(一)《我的诗篇》:“我”是谁?
-
(二)“左翼话语”的限度
-
(三)“挑战”还是“驯服”:“底层文学”的末路
-
(四)“主体”与“他者”:旁观他人之痛
-
-
二、影像传媒的转变与“粉丝文化”的生产
-
(一)粉丝经济与影像传媒收益模式的转型
-
(二)大众影视的类型化生产机制
-
(三)植入广告:生产和收益的直接相遇
-
-
三、社交媒体与网民公共参与的演变
-
(一)从微博到微信:社交媒体、政治参与和民主化的悖论
-
(二)微博的“去政治化”转型:网络娱乐与商业营销
-
(三)微信好友圈:情感驱动、谣言与社区的封闭式增长
-
(四)媒体社交与当代网民的精神生活
-
-
四、网络流行语:民间表述与社会认同
-
(一)体制媒体与自媒体的话语博弈
-
(二)网络话语事件和公众的社会认同
-
(三)撕裂与协调、消解与转机
-
-
-
第五章 开放中的变迁:外来文化对我国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
-
一、外来文化与受众分类
-
(一)“大众精神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概念
-
(二)两类三组人群的操作定义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
-
二、外来文化产品的受众
-
(一)外来文化产品受众的人群比例
-
(二)外来文化产品受众的特征
-
-
三、两类人群的精神文化倾向差异
-
(一)生活方式(闲暇与消费)
-
(二)社会纽带(家庭与人际交往)
-
(三)文化活动与信息资源
-
(四)道德认知与社会理想
-
(五)政治态度与国家观念
-
(六)人生理想与宗教信仰
-
-
四、外来文化的影响效应
-
(一)外来文化产品受众的精神文化倾向
-
(二)解释与辨析:外来文化产品的影响效应
-
-
五、面对开放挑战的中国文化自主性
-
-
第六章 从“家”出发透视当代中国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
一、现代化过程与家的结构性转型
-
(一)家庭变迁的最新趋势
-
(二)传统“身、家、国、天下”体制的解体与家之转型
-
(三)从家本位到个体本位的转换
-
(四)家作为个人之集合:家的质性变化
-
-
二、个人本位的家庭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双重向度
-
(一)从安分尽心的传统修身到“后物质主义”的自由追寻
-
(二)碎片化时代个人偏好的张扬与传统的回归
-
-
三、去家化与再家化之间的张力
-
(一)个体主义与代际关系的危机
-
(二)“再家化”:社会意义的强化与伦理意义的弱化
-
-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