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32258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非常迅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必然会强烈冲击并深刻变革人类既有的生活模式。实际上,除技术问题外,人工智能的逻辑基础和伦理基础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有鉴于此,本书从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的哲学问题入手,关注如下话题:强人工智能是否可能;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争论对于人工智能的影响;苏联、日本及欧盟在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哲学教训;航空器自动驾驶背后的哲学难题;军用机器人的伦理是非;儒家与人工智能等。作者从逻辑架构和历史经验出发,展望了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相应的社会和伦理影响。
  • 版权信息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 序言
  • 上篇 主流人工智能批判
    • 第一讲 人工智能为何需要哲学?
      • 一 人工智能本就自带哲学气质
      • 二 符号主义与联结主义的人工智能进路在近代西方哲学中的根苗
      • 三 人工智能哲学的发展现状
    • 第二讲 人工智能可不能太指望逻辑学
      • 一 从一起空难说起
      • 二 形式逻辑的“五宗罪”
      • 三 为何波洛克的修正方案依然问题重重?
      • 四 回到词项逻辑去
    • 第三讲 人工智能可不能太指望深度学习
      • 一 深度学习与人类智慧之比较
      • 二 深度学习机制对于人类既有人文资源的“剥削”
    • 第四讲 通用人工智能:依然在远方
      • 一 主流人工智能并不真正“通用”
      • 二 如何向自然智能学习?
      • 三 再谈“强人工智能”与“超级人工智能”
    • 第五讲 苏联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哲学迷思
      • 一 苏联计算机发展政策及其主要问题
      • 二 对于苏联人工智能规划之失误的哲学检讨
    • 第六讲 日本“第五代计算机”失败背后的哲学教训
      • 一 日本通产省的雄图大志
      • 二 用日本哲学的资源来批判日本的第五代计算机计划
    • 第七讲 欧盟“蓝脑计划”背后的哲学迷思
      • 一 “蓝脑计划”提出的政策背景与其计划概要
      • 二 “蓝脑计划”蕴藏的哲学矛盾
      • 三 对于苏、日、欧三方人工智能发展政策的总体性反思
    • 第八讲 从大数据主义走向小数据主义
      • 一 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比较谈
      • 二 作为“小数据主义”之前身的“节俭性理性”
      • 三 对于带有“小数据主义”色彩的“绿色人工智能”的展望
    • 第九讲 儒家其实也支持小数据主义
      • 一 从经济数据管理的角度重构儒家思想
      • 二 从儒家的角度重读欧尼尔对于大数据技术的批评
      • 三 如何打造“数据化儒家”的技术路线?
  • 下篇 如何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 第十讲 如何让通用人工智能具有意向性?
      • 一 何为“意向性”?
      • 二 “现象学悬搁”对于人工智能的拷问
      • 三 从关于心理模式的“盒喻”到对于“Noema”的推论主义解释
      • 四 主流人工智能研究能够满足胡塞尔哲学所提出的要求吗?
    • 第十一讲 通用人工智能当如何具有意图?
      • 一 从“人工智能是否会奴役人类”谈起
      • 二 “意图”离不开“信念”
      • 三 通用人工智能语境中的“意图”刻画
      • 四 再论“人工智能体对人类产生恶意”这一“潜在威胁”
    • 第十二讲 通用人工智能当如何具有情绪?
      • 一 人工智能、人工情绪与现象学
      • 二 人工智能的研究为何需要人工情绪?——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
      • 三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对于人工情绪研究的启发
      • 四 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理论对于人工情绪研究的启发
      • 五 人工情绪研究中的“易问题”“难问题”与“极难问题”
    • 第十三讲 通用人工智能当如何具有合适的伦理规范?
      • 一 从伦理学的“具身性”说起
      • 二 认知语言学的“具身性”对于人工智能伦理学的启示
      • 三 再谈主流人工智能伦理学研究对于“具身性”的忽视
    • 第十四讲 通用人工智能当如何具有德性?
      • 一 我们为何需要谈论“德性”?
      • 二 四种当代德性论及其与儒家学说的关系
      • 三 从神经计算模型看德性熏养
      • 四 通过基于“儒家德性样板库”的隐喻性投射来获取德性
    • 第十五讲 我们真的需要担心会自动开火的军用人工智能系统吗?
      • 一 伦理属性与武器相互结合的12种可能形式
      • 二 开发具有自动伦理决策机制的智能化武器平台的必要性
      • 三 与自动开火程序相关的自主化伦理推理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