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以我国犯罪论体系的理论困境为进路,通过对我国传统犯罪论体系的理论分歧和主要争议点的解读,提出了犯罪论体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同时对递进式、抗辩式与耦合式犯罪构成论体系进行深入地比较研究,进一步剖析中国犯罪论体系构造的基础,展开对犯罪论体系的理论、现实和科学维度的探究,并据此提出我国犯罪论体系构造的方向,对犯罪论体系的程式化构造、开放化构造和论辩式构造分别予以全面的介绍和论述。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我国犯罪论体系的理论困境与研究思路
-
第一节 我国犯罪论体系:传统与反传统
-
一、传统犯罪论体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二、对传统犯罪论体系的反对
-
-
第二节 当前我国犯罪构成论体系的理论分歧
-
一、我国犯罪论体系的理论分歧
-
二、犯罪论体系理论研究的争议点
-
-
第三节 犯罪构成论体系的研究进路与思路
-
一、对德国理论模式的基本评判
-
二、对耦合式犯罪论体系的基本评价
-
三、犯罪构成论体系研究的思路
-
-
-
第二章 犯罪证成方式的历史发展
-
第一节 古希腊、古罗马的犯罪证成方式
-
一、问题概述
-
二、犯罪的神话证成
-
三、犯罪的伦理证成
-
四、亚里士多德的犯罪伦理证成体系
-
五、古罗马的犯罪证成方式
-
六、结语
-
-
第二节 中世纪的犯罪证成模式
-
一、问题概述
-
二、神意裁判
-
三、宗教裁判
-
-
第三节 现代犯罪证成方式的形成
-
一、现代裁判方式的分流
-
二、法官裁判模式
-
三、陪审团裁判模式
-
-
-
第三章 现代犯罪论体系的发展
-
第一节 递进式犯罪论体系的发展
-
一、问题概述
-
二、自然主义犯罪论体系
-
三、新康德主义犯罪论体系
-
四、目的主义犯罪论体系
-
五、目的合理主义犯罪论体系
-
六、递进式犯罪体系的构造向度
-
七、递进式犯罪论发展的启示
-
-
第二节 抗辩式犯罪论体系的发展
-
一、经验主义的犯罪论体系
-
二、实用主义犯罪论体系
-
三、功利——实用主义犯罪论体系的启示
-
四、抗辩式犯罪论体系的优点
-
-
第三节 耦合式犯罪论体系的发展
-
一、绪言
-
二、前特拉伊宁时期的苏俄犯罪构成论研究
-
三、特拉伊宁犯罪构成论体系的形成基础
-
四、特拉伊宁体系
-
五、对特拉伊宁体系的评价
-
-
-
第四章 中国犯罪论体系构造的基础
-
第一节 耦合式犯罪论体系的向度
-
一、耦合式构造的结构性特征
-
二、耦合式构造的共时性向度
-
三、耦合式构造的历时性向度
-
-
第二节 犯罪论重构的现实维度
-
一、社会结构问题概述
-
二、风险社会的影响
-
-
第三节 犯罪论体系中的理念维度
-
一、法律图景
-
二、多元法律价值观
-
三、犯罪论体系的中国化
-
-
第四节 犯罪论体系重构的理论范式
-
一、理论范式与犯罪论体系
-
二、范式的基本特征
-
三、刑法范式的历史转换
-
-
第五节 犯罪论体系构造的科学维度
-
一、以真理为标准的犯罪论体系
-
二、犯罪构成的合理性转向
-
三、合理化导向的犯罪论体系
-
-
-
第五章 中国犯罪论体系构造的方向
-
第一节 犯罪论体系的程式化构造
-
一、耦合式模式程式化转向的必要与可能
-
二、程式化转向的基本方式
-
-
第二节 犯罪论的开放化构造
-
一、事实共识与犯罪论体系开放的需要
-
二、法律目的的论证与犯罪论体系开放的需要
-
-
第三节 犯罪论体系的论辩式构造
-
一、论辩式构造的根据
-
二、主体间性理论的形成与影响
-
三、主体间性理论与刑法实践
-
四、主体间性理论与刑法理论体系的构造
-
五、中国犯罪论的论证化构造
-
-
-
第六章 因果关系理论的构造
-
第一节 大陆法系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之批判
-
一、大陆法系刑法因果关系论的发展与分野
-
二、条件说之批判
-
三、广义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之批判
-
四、狭义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之反思
-
五、当代日本司法判例的理论根基与表现
-
六、小结
-
-
第二节 英美刑法因果关系
-
一、问题概述
-
二、双层次原因构造的道德困境
-
三、事实原因的选择困境
-
四、近因标准的实践困境
-
-
第三节 中国因果关系理论
-
一、问题与研究思路
-
二、传统刑法因果关系论的源与流
-
三、“必然性因果关系论”的范式及危机
-
四、“必然性因果关系论”的叙事性问题检讨
-
五、新必然性因果关系论述评
-
六、超越必然性因果关系论
-
-
第四节 刑法中的客观归属论的构造
-
一、问题概述
-
二、危险增加原理
-
三、规范的保护目的原理
-
四、从归因到归属
-
-
第五节 客观归属论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定位
-
一、客观归属论的体系之争
-
二、客观归属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
-
-
第七章 刑事责任论的构造
-
第一节 刑事责任的本质与地位
-
一、刑事责任的本质
-
二、刑事责任的地位
-
三、新责任观与宽恕事由的暗合
-
-
第二节 违法性意识理论的构造
-
一、大陆法系违法性地位研究
-
二、违法性意识在我国刑法中的地位
-
三、违法性认识问题在刑事责任中的破解
-
-
-
第八章 期待可能性论的构造
-
第一节 大陆法系刑法学中期待可能性的地位的学说
-
一、问题概述
-
二、超责任犯罪构成要素说及其评价
-
三、责任要素说及其评价
-
四、刑罚事由说
-
-
第二节 期待可能性与我国刑法理论体系
-
一、我国学者关于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地位之争
-
二、刑事责任要素之提倡
-
三、期待可能性与刑事责任要素
-
四、期待不可能事由
-
-
- 后记
- 参考文献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