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欧班列在短短的几年里发展成横贯欧亚大陆的重要的物流通道。中欧班列既不比海运的运价低,又不比空运的速度快,同时又严重依赖政府补贴,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中欧班列在各地的运营模式为什么呈现多样性?本书从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的关系出发,解释中国从国家层面(主要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到各地方政府(重庆、成都、义乌、郑州、武汉)在中欧班列发展初期提供大量补贴的原因。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目录
-
前言 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中欧班列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
一 中欧班列:史无前例的市场建设(market building)
-
二 国家建设(state building)与市场建设
-
三 作为行动主体的政府
-
四 产业政策的中国特点
-
五 作为结构条件的政府
-
六 本书的计划
-
-
第一章 铁总与中欧班列:实践与展望
-
一 铁总与中欧班列
-
二 中欧班列:自由探索期铁总的实践(2011~2013年)
-
三 中欧班列:蓬勃发展期铁总的实践(2013~2016年)
-
四 中欧班列:规范提升期铁总的展望(2016~2020年)
-
五 本章小结
-
-
第二章 中欧班列(重庆):“渝新欧”向“亚新欧”的转变
-
一 前言
-
二 从“渝新欧”到“亚新欧”
-
三 物流推动下的产业升级换代
-
四 “渝新欧”利益共同体的建构
-
五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中欧班列的竞争
-
六 以“先行者”优势谋求国家政策支持
-
七 从西部走向亚洲
-
八 从铁路运输走向“互联互通”的立体化
-
-
第三章 中欧班列(义乌):“义新欧”国际货运班列运营模式变迁
-
一 义乌国际货运铁路发展历程
-
二 发展战略:从“商贸名城”到“战略支点城市”
-
三 政府全产业链助推“义新欧”发展
-
四 结论
-
参考文献
-
-
第四章 中欧班列(成都):“蓉欧”班列营运机制的变化
-
一 “蓉欧”班列运营机制的变化
-
二 成都的早期城市定位与“蓉欧”班列的发展
-
三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蓉欧”班列的重新定位
-
四 结论
-
-
第五章 中欧班列(郑州):国家战略背景下的运营机制
-
一 引言
-
二 “郑新欧”后来居上
-
三 以打造平台为特点的运输贸易一体化
-
四 围绕区位及交通优势组织现代物流
-
五 围绕中欧班列组织现代物流
-
六 结论与讨论
-
-
第六章 中欧班列(武汉):常态化运行的机制探讨
-
一 中欧班列(武汉)运行的三个特点
-
二 分析框架:制度视角下的地方政府行为
-
三 中欧班列(武汉)的阶段化运行及其成因
-
四 中欧班列(武汉)的常态化开行特征及其分析
-
五 结论与讨论
-
-
结论 中欧班列的比较分析
-
产业政策的政治意义
-
国家政策与地方发展方向
-
地方政府与市场建设
-
产业政策与规模经济
-
产业政策与市场行动主体
-
产业政策与市场发育
-
国家建设与欧亚大市场建设
-
单一市场以外的回报
-
地方政府的组织架构与中欧班列物流中心的运作模式
-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与中欧班列的运行模式
-
中欧班列面临的挑战
-
-
附录 中欧班列大事记
-
一 中欧班列大事记
-
二 各班列运行线大事记
-
- 鸣谢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1307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