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动物行为学

出版日期
2014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24847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主要从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行为遗传、行为进化、行为生理、行为发育、觅食行为、时空行为、社会生活与通讯、学习行为等多种角度,对动物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本书第一版2005年7月出版,至今已历经6次印刷,学科的发展及读者的需求使本书亟待修订,修订幅度达30%以上。
本书可作为高校生物类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中学生物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 版权信息
  • 第二版前言
  • 第一版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一、什么是行为和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
    • 二、描述行为学和实验行为学
    • 三、动物行为学的研究领域
    • 四、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 五、比较心理学派和行为学派
    • 六、行为的进化和行为功能
    • 七、动物行为谱
  • 第二章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 一、比较心理学研究法
    • 二、行为学研究法
    • 三、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法
    • 四、分子遗传学方法及研究实例
    • 五、动物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六、动物行为观察的几点原则
  • 第三章 动物行为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行为型
    • 一、反射
    • 二、动性
    • 三、趋性
    • 四、横定向
    • 五、释放行为的刺激阈值和空放行为
    • 六、行为反应的疲劳现象
    • 七、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
    • 八、动物行为的动机
    • 九、动机的测定
    • 十、刺激过滤
    • 十一、行为的释放机制和关键刺激
    • 十二、释放者
    • 十三、信号刺激
    • 十四、刺激的累积
    • 十五、超常刺激
    • 十六、固定行为型
    • 十七、本能与学习
    • 十八、利他行为
    • 十九、替换行为
  • 第四章 行为遗传
    • 第一节 问题与方法
      • 一、行为遗传学中的问题
      • 二、评估遗传决定性的方法
      • 三、杂交试验
      • 四、动物行为遗传分析的几个实例
    • 第二节 基因与动物行为
      • 一、基因对鹦鹉和蜘蛛行为的影响
      • 二、基因与黑顶莺的迁移行为
      • 三、基因与果蝇的活动周期和求偶鸣叫节律性
      • 四、基因与束带蛇的行为
      • 五、基因影响行为的生理基础
      • 六、染色体对行为的影响
  • 第五章 行为进化
    • 第一节 行为进化的证据和研究方法
      • 一、来自化石研究的证据
      • 二、来自行为个体发育方面的证据
      • 三、遗痕行为
      • 四、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地雀的适应辐射
      • 五、来自驯化方面的证据
      • 六、近缘物种行为的比较研究
      • 七、来自通讯行为仪式化方面的证据
      • 八、来自行为趋同方面的证据
      • 九、吸血蛾吸血行为的起源和进化
    • 第二节 行为适应的产生和进化
      • 一、什么是行为适应
      • 二、对黑头鸥激怒反应功能假说的检验
      • 三、对家燕激怒反应功能假说的检验
      • 四、近缘物种行为的比较研究
      • 五、动物行为的适应价值
      • 六、动物行为的进化特征
      • 七、个体适合度和广义适合度
    • 第三节 通讯信号的起源和进化
      • 一、重建通讯信号的进化史
      • 二、蜜蜂的舞蹈通讯及其起源和进化
      • 三、通讯信号的利弊分析
      • 四、通讯信号在捕食压力下是如何进化的
      • 五、欺骗信号为什么会普遍存在
  • 第六章 行为生理
    • 第一节 神经系统与行为
      • 一、不同类群动物的神经系统及其进化关系
      •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及其功能
      • 三、动物的感觉和知觉
      • 四、感觉与行为
      • 五、神经系统的研究方法
      • 六、神经生物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实例
    • 第二节 内分泌激素与行为
      • 一、无脊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
      • 二、脊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
      • 三、激素与行为关系的研究方法
      • 四、激素的功能之一——激活效应
      • 五、激素的功能之二——组织效应
      • 六、激素、环境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 七、动物的睡眠行为
  • 第七章 行为发育
    • 第一节 动物发育期间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
      • 一、神经系统发育引起的行为变化
      • 二、激素改变引起的行为变化
      • 三、其他形态改变引起的行为变化
      • 四、经历与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
    • 第二节 基因和环境在鸟类鸣叫发育中的作用
      • 一、斑马雀鸣叫行为的控制机制
      • 二、学习在白冠雀鸣叫发育中的作用
      • 三、鸟类鸣叫学习的敏感期
      • 四、鸣叫学习的本种倾向性和学唱对象的选择
      • 五、雌鸟在雄性牛鸟叫声发育中的作用
    • 第三节 行为发育的敏感期
      • 一、什么是敏感期
      • 二、敏感期的时间选择
      • 三、敏感期对行为发育的重要性
    • 第四节 行为发育的内稳定性
      • 一、猕猴的社会行为发育
      • 二、两栖动物的神经行为发育
    • 第五节 昆虫和鱼类的行为发育
      • 一、果蝇的行为发育
      • 二、蜜蜂的行为发育
      • 三、鱼类的行为发育
  • 第八章 动物的觅食行为
    • 第一节 最适觅食理论
      • 一、最适觅食理论的概念
      • 二、最适食物类型的选择
      • 三、觅食行为的动机
      • 四、猎物的转换
      • 五、最适觅食地点的选择
      • 六、捕食和竞争对最适觅食的影响
    • 第二节 动物觅食的技能和策略
      • 一、动物食性的多样性
      • 二、食性的特化
      • 三、传粉动物与植物的协同适应
      • 四、动物的觅食技能
      • 五、动物的捕食策略
      • 六、鸟类的食物多样性及取食适应
    • 第三节 蜜蜂觅食行为研究的新进展
      • 一、蕈形体对蜜蜂觅食行为的影响
      • 二、基因、mRNA与蜜蜂觅食行为的关系
      • 三、激素与蜜蜂觅食行为的关系
    • 第四节 动物的求偶喂食行为
      • 一、求偶喂食行为的概念和实例
      • 二、求偶喂食与欺骗
      • 三、求偶喂食行为的生物学功能
      • 四、求偶喂食行为的进化
    • 第五节 食物的贮藏与计划未来
      • 一、鸟类脑大小对觅食创新的影响
      • 二、动物有计划未来的能力吗
      • 三、脑海马大小与贮食行为的关系
      • 四、贮食行为的进化与系统发生
    • 第六节 动物的防御行为
      • 一、防御行为的概念、类型和功能
      • 二、初级防御
      • 三、次级防御
      • 四、蝶类的拟态
    • 第七节 动物的战斗行为
      • 一、会导致严重受伤和死亡的战斗
      • 二、分阶段和逐步升级的战斗
      • 三、靠威吓战胜对手
      • 四、仪式化战斗
      • 五、决定战斗胜负的心理因素
  • 第九章 动物的生殖行为
    • 第一节 两性生殖对策
      • 一、两性差异和亲代投资
      • 二、性选择、性二型和两性作用的逆转
      • 三、性选择的两种表现形式——性内选择和性间选择
      • 四、优质基因与配偶选择
      • 五、学习与配偶选择
      • 六、竞争交配权
      • 七、精子竞争
      • 八、雌性动物的配偶选择
      • 九、雄性只提供精子时的配偶选择
    • 第二节 婚配体制
      • 一、雄性动物婚配体制的多样性
      • 二、一雌多雄的婚配体制
      • 三、一雄多雌的婚配体制
      • 四、社会性昆虫的一雌多雄制
      • 五、混交制
      • 六、一雄一雌制与多巴胺
      • 七、婚配体制的研究实例——岩鹨
    • 第三节 亲代抚育
      • 一、亲代抚育行为的利弊分析
      • 二、亲代抚育通常是由雌性个体提供
      • 三、雄性个体提供亲代抚育的实例
      • 四、亲代对子代的识别(亲子识别)
      • 五、不同类群动物的亲代抚育
      • 六、双亲偏爱
      • 七、同胞(兄弟姐妹)互残
  • 第十章 动物的时空行为
    • 第一节 生物节律和生物钟
      • 一、生物节律和生物钟的研究简史
      • 二、生物节律的概念和特征
      • 三、生物节律的类型
      • 四、生物钟的调控
      • 五、生物节律和生物钟的适应意义
      • 六、生物钟的特性
      • 七、生物钟的作用机制
      • 八、各类动物昼夜节律生物钟的组织与调控
      • 九、蝶类的生命周期——从卵到成虫
    • 第二节 动物的迁移行为
      • 一、什么是迁移
      • 二、动物迁移的研究方法
      • 三、动物迁移的诱发因素
      • 四、动物迁移的利弊分析
      • 五、动物迁移的起源
      • 六、动物迁移与人类的关系
      • 七、哺乳动物的迁移
      • 八、鸟类的迁移
      • 九、爬行动物的迁移
      • 十、两栖动物的迁移
      • 十一、鱼类的迁移(洄游)
      • 十二、昆虫的迁移
    • 第三节 动物的定向和导航机制
      • 一、利用地标定向和导航
      • 二、利用太阳定向和导航
      • 三、利用星星和星空定向和导航
      • 四、利用月亮定向和导航
      • 五、利用地球磁场定向和导航
      • 六、利用嗅觉定向和导航
      • 七、利用电和电场定向和导航
      • 八、利用声音定向和导航
    • 第四节 动物的领域行为
      • 一、巢域、核域和领域
      • 二、动物保卫领域的方法
      • 三、领域的类型
      • 四、领域的标记
      • 五、种间领域
    • 第五节 动物的栖息地选择
      • 一、栖息地选择与理想自由分布理论
      • 二、散布和迁移
      • 三、迁移行为的进化史
  • 第十一章 动物的社会生活与通讯
    • 第一节 动物的社会生活
      • 一、群体无脊椎动物
      • 二、社会性昆虫
      • 三、蜜蜂的社会生活
      • 四、蚂蚁的社会生活
      • 五、白蚁的社会生活
      • 六、昆虫社会行为的进化和生态适应
      • 七、鱼类
      • 八、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 九、鸟类
      • 十、哺乳动物
    • 第二节 社会生活的好处和代价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社会生活的好处
      • 三、社会生活的代价
    • 第三节 动物的通讯及通讯方式
      • 一、什么是通讯
      • 二、动物为什么要通讯
      • 三、动物的通讯方式
      • 四、动物通讯的代价
      • 五、对动物通讯方式的选择压力
      • 六、蜜蜂的通讯行为
      • 七、蚂蚁的化学通讯
      • 八、蚂蚁的视觉、听觉和触觉通讯
    • 第四节 动物通讯的功能
      • 一、识别物种
      • 二、识别社会等级
      • 三、识别种群
      • 四、吸引异性
      • 五、求偶
      • 六、使卵的孵化同步
      • 七、乞食和喂食
      • 八、报警
      • 九、求救呼叫
      • 十、招募
      • 十一、靠身体接触保持社会联系
    • 第五节 通讯信号的进化
      • 一、为什么炫耀行为总是刻板不变的
      • 二、仪式化的炫耀行为是怎样进化来的
      • 三、仪式化的实际过程
  • 第十二章 动物的学习行为
    • 一、什么是学习
    • 二、学习与适应
      • 三、学习敏感期
      • 四、学习的类型
      • 五、习惯化
      • 六、经典条件反射
      • 七、操作条件反射
      • 八、试-错学习
      • 九、潜在学习
      • 十、模仿学习
      • 十一、玩耍学习
      • 十二、印记学习
      • 十三、学习集
      • 十四、顿悟学习
      • 十五、动物的文化传承
      • 十六、动物使用工具
  • 参考文献
  • 动物行为学名词英-中对照及释义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