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犯罪學與犯罪預防

出版日期
2023/10/0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66630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犯罪學知識的範圍相當廣泛,有需要應用犯罪學相關知能的專業領域也相當眾多,例如司法、警政、矯治、法律、教育、社會、社工,諮商輔導等,其或多或少、或全般或局部都會需要犯罪學相關知識的支持。雖是如此,每一個專業領域對擷取犯罪學知識的需求卻也不盡相同,有者僅需觸及犯罪總論與理論觀點即可,例如教育、社會、社工,諮商輔導等;而有者則除了犯罪學總論及理論知識外,還需進一步理解犯罪類型論與犯罪預防論,例如司法、警政、矯治、法律等。而本書即是針對需理解犯罪學全般知識發展,並應用在犯罪防治領域的讀者所創作編排,透過本書具有全體系與脈絡性的介紹下,能徹底掌握犯罪學理論概念並充分應用在其實務工作上。
犯罪學對於台灣學術領域來說是一門外來學科,其內涵大多數皆以歐美學者的犯罪研究觀點為主,因而造成台灣學生在研讀犯罪學時便面臨了三個關鍵挑戰:一是對於歐美知識經過轉譯後的知識理解程度是否足夠;二是對於歐美社會文化下所生成犯罪學知識是否真能理解;三是對於犯罪學總體架構的輪廓是否能夠全盤掌握。這三個關鍵挑戰成了台灣學生或有興趣的讀者,能否順利入門犯罪學殿堂的重要因素。
本書即是建立在這三者基礎上,以台灣學生或有興趣研讀犯罪學的讀者角度出發,進行犯罪學知識的架構與闡述,進而使讀者能在最短時間內進入犯罪學的知識領域。因此,閱讀本書後,您會發現有以下三大特色:
1. 敘述性與論理性相融:以白話的方式來闡述犯罪學重要觀點。
2. 學術性與實務性並重:以實務現象搭配學理內涵來充分解釋。
3. 初學者與進階者兼顧:以選擇重要觀點並核心化來建構本書。
  • 第一篇 總論
    • 第一章 認識犯罪學
      • 第一節 犯罪學的發衍
      • 第二節 犯罪學的架構
    • 第二章 犯罪的恆定與刑罰的必然
      • 第一節 犯罪的恆定
      • 第二節 刑罰的必然
      • 第三節 刑罰的存在與流變
    • 第三章 犯罪定義與特性
      • 第一節 犯罪的定義
      • 第二節 犯罪的特性
    • 第四章 犯罪測量、犯罪黑數與除罪化
      • 第一節 犯罪測量與統計
      • 第二節 「犯罪黑數」、「無被害者犯罪」與「除罪化」
  • 第二篇 理論
    • 第五章 犯罪學理論架構與被害者學理論體系
      • 第一節 犯罪學理論架構簡述
      • 第二節 被害者學的理論體系
    • 第六章 傳統古典學派
      • 第一節 傳統古典學派的社會背景
      • 第二節 傳統古典學派的理論內涵
      • 第三節 新古典學派
    • 第七章 實證學派
      • 第一節 孔德
      • 第二節 實證主義
      • 第三節 結論
    • 第八章 實證學派之犯罪生物學
      • 第一節 犯罪生物學派
      • 第二節 現代犯罪生物學
      • 第三節 結論
    • 第九章 實證學派之犯罪心理學
      • 第一節 普通心理學與犯罪
      • 第二節 變態心理學與犯罪
      • 第三節 結論
    • 第十章 實證學派之犯罪社會學
    • 第十一章 犯罪社會學之控制理論
      • 第一節 亂迷(無規範)理論
      • 第二節 抑制理論
      • 第三節 中立化技術理論
      • 第四節 社會鍵理論(又稱社會控制理論)
      • 第五節 自我控制理論
      • 第六節 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
      • 第七節 生命歷程理論(又稱生命史理論)
      • 第八節 控制理論之評析
    • 第十二章 犯罪社會學之犯罪副文化理論
      • 第一節 犯罪區位學(芝加哥學派)——區位犯罪副文化
      • 第二節 社會解組理論——區位犯罪副文化
      • 第三節 差別接觸理論——學習犯罪副文化
      • 第四節 差別強化理論——學習犯罪副文化
      • 第五節 文化衝突理論——階級犯罪副文化
      • 第六節 下階層文化衝突理論——階級犯罪副文化
      • 第七節 犯罪副文化理論之評析
    • 第十三章 犯罪社會學之緊張理論
      • 第一節 墨頓之古典緊張理論
      • 第二節 安格紐之一般化緊張理論
      • 第三節 幫派犯罪副文化理論
      • 第四節 差別機會理論
      • 第五節 緊張理論之評析
    • 第十四章 現代古典學派
      • 第一節 理性選擇理論
      • 第二節 日常活動理論
      • 第三節 被害者學理論體系之機會理論觀點
      • 第四節 現代古典學派之評析——兼論「新機會理論」
    • 第十五章 批判學派(批判犯罪學)
      • 第一節 批判犯罪學的發展內涵
      • 第二節 批判犯罪學的發展型態與內涵
      • 第三節 批判犯罪學相關理論觀點
      • 第四節 批判學派之評析
  • 第三篇 類型論
    • 第十六章 暴力犯罪
      • 第一節 我國暴力犯罪的現況與趨勢
      • 第二節 解釋暴力犯罪發生的理論觀點
      • 第三節 結論
    • 第十七章 財產犯罪
      • 第一節 財產犯罪的理論觀點
      • 第二節 財產犯罪的相關研究觀點與發現
      • 第三節 結論
    • 第十八章 白領犯罪
      • 第一節 白領犯罪的定義、特性與類型
      • 第二節 白領犯罪的解釋理論與觀點
      • 第三節 白領犯罪的評析
    • 第十九章 幫派犯罪
      • 第一節 幫派的定義
      • 第二節 幫派生成的理論與模型
      • 第三節 個體加入幫派的原因
      • 第四節 個體離開幫派的原因
      • 第五節 幫派的特徵
      • 第六節 傳統型幫派與現代型幫派的差異——以運用網路媒體為判別基礎
    • 第二十章 少年犯罪
      • 第一節 個體特質與少年犯罪
      • 第二節 家庭與少年犯罪
      • 第三節 社會環境與少年犯罪
      • 第四節 社區鄰里與少年犯罪
      • 第五節 解釋少年犯罪的理論
    • 第二十一章 藥物濫用(毒品犯罪)
      • 第一節 藥物濫用類型與原因
      • 第二節 藥物濫用的相關理論
      • 第三節 施用毒品與犯罪的關係
      • 第四節 毒品防制策略
  • 第四篇 犯罪預防論
    • 第二十二章 犯罪預防的意義與發展
      • 第一節 犯罪預防的意義
      • 第二節 犯罪預防發展的歷史演進
      • 第三節 犯罪預防發展的評析
    • 第二十三章 刑事司法犯罪預防
      • 第一節 刑事司法犯罪預防的理論基礎——威嚇理論
      • 第二節 刑罰威嚇效果的研究評估
      • 第三節 警察系統犯罪預防
    • 第二十四章 社區犯罪預防
      • 第一節 社區犯罪預防的理論基礎
      • 第二節 建構社區犯罪預防的元素
      • 第三節 社區警政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